作者:JY(本人)
此文为个人长篇回忆录书籍《永不妥协的意志》节选,具有正规渠道的出版与发行权,未经许可转载必究。
1
成名不一定是件好事,它让人失去做真实自我的权力。
有人一辈子渴望金钱和名望,这些东西就像一个巧舌如簧的魔鬼,告诉你为之奋斗将是多么有意义,然后在你牺牲了很多事物钻进来时,它便把唯一的出口给堵上了。有钱的人也有有钱人的苦恼,等到金钱不再成为压力和烦恼,便只能追求物质生活外难以得到的精神。可世上实在有太多钱买不来的东西,于是有钱人也“难以置信”地抑郁,自杀率甚至比穷人还高。
稍微思考下就会发现,现在我们可以去街角的小摊吃烤串,这种生活也是难能可贵的机遇和幸运。若一个人成名并有了身份,礼仪和体统就更加中规中矩——每日星级酒店满桌的菜肴,令他苦恼不堪,他开始想吃一顿家常便饭,却频频遭到拒绝。于是,他偷偷摸摸去阴暗的巷道,去街边小摊解馋。不必担心,总会有人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也总有人能在人群中认出他,无论他做什么事,也永远都不会“孤独”。
乘坐欧洲之星去布鲁塞尔,这是我初次见到一个欧洲城市,心底却产生一种莫名的不愉悦感。这个城市给人的大体感觉比较脏:街道两旁涌入很多扶老携幼的人群,老老小小的打扮都很有特点。一大家子人坐在长凳上三三两两地热烈谈论着不同的话题,时不时打着手势。一只小狗在街上排完便后一身轻松,对着来往的路人尽情吼叫个不停。主人拿塑料袋清理掉小狗拉下的粪便。 没人会介意一只叫个不停的小狗。无论在大街上,还是在咖啡馆、餐馆或商店里。要是一个可以站立行走的人这么大声干扰别人,可能会被斥责,甚至逮捕。
小猫小狗因为萌新可爱而受到人类前所未有地眷顾和宽容,这种特点是,人类可以包容其他万物,却容不下自己的同类。宽容的人类总是可以包容这些小东西留下的粪便,而当他们在看到有小孩或哪个喝多了的人对着下水道撒尿时便会毫不客气地大加指责。
我在城中闲逛,不知道去向何方,先恢复通信吧。于是走向一家手机店。 “你好,我想办一张SIM卡。” 店主摆摆手,头也不回,爱搭不理的。 我转身离开。 “你好,我想办一张SIM卡。” “英语...不行...”里面的店员说。 我立即转身就走。 “你好,我想办一张SIM卡。” “没问题,我们这儿有10天的,15天的,30天的...” “抱歉,有没有再短一点的?” “抱歉...” 再次转身走开。 “你好...” 万分精疲力尽。 还没等店主开口,我就说: “请给我一张10天的吧!”
店主拆开我的手机在桌上捣腾时,我观察着四周聊天的人,大多说法语。比利时是一个具有多语言文化的地方,官方语言是法语、荷兰语和德语。居民主要使用两种语言,南部瓦隆族讲法语,北部的佛兰芒族讲佛兰芒语。 有些留学机构鼓动人们去留学时放出一个极具诱惑的兴奋点。比如去比利时留学,他们宣称:不但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掌握几种外语。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不但学不到专业知识,而且一门外语都掌握不了。学不到专业知识是因为某些人收完钱便撒手走人,外人的死活与他们无关;学不到语言是因为大多数留学生出去还是待在华人的圈子里。外国人不像国内一些人,愿意无偿帮学中文的老外练口语——我们这些留学生对他们来说,是外来的小孩。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便没空搭理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若不研究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想掌握一门外语近乎做梦。
2
撒尿男童实属有名,为了纪念这个用一泡尿浇灭炸药的小家伙,我买了一大一小,包装好要带回去。妈妈一看,说床头上摆的那个小时候买的玩意儿就是撒尿的小家伙,我说可是那底下没写布鲁塞尔啊。
撒尿男童的不远处,有撒尿女童。
她不太好找,因为附近的小路密密麻麻。这个叫珍妮克的小家伙,最后在一个胡同的尽头被我找到了。 很多人往池子里投币,典故来自于向着撒尿女童“撒的尿”许愿,就可以得到心上人的忠诚。这真是个不错的方法。
之后漫无目的地在广场中转悠,倾盆大雨突然浇筑而下。我没带雨伞,这几天我在欧洲一直像在水中游来游去。雨天的广场显得十分空旷,中心地带除有两辆马车和骑手,一个人影也看不到。两匹马不时低下头相互窃窃私语,嘲弄着两位骑手的无知,身子却未曾挪动半步。
身后突然传来声音,原来是有人问路。听她们的英文发音,我直接用俄语回答了句我不知道。对方略显吃惊,问我怎么知道他们是俄罗斯人的。我说是灵感,在这么一个阴冷的天气问我路的人,一定就是俄罗斯人。
语言的魅力喽~
走在不同的欧洲街道,听着不同的声音,我对多语言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凡多学一门语言,但凡多去一个地方,就更容易和类似体验的人发生连接,多语种携带者有这种福分与天分。
在法国塞纳河深入的冥想,我回顾了我的尖锋与沉溺时刻,对自己的认识也清晰多了。电影式的沉浸体验学习,让我推翻了之前所受教育中的不良因素:如果我没有去过一个地方,对它便没有体验和感觉的凭仗。仅凭教材了解事物不可能真正了解得透了吧!
晚上我随便找了一家小餐馆,吃了点土豆和肉饼垫垫肚子。意志是什么?但凡不死,即是成长。要说维也纳的阳光稍可慰藉人的心灵,那么从法国走来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待的这几天,阴雨连绵的天气都让我心中的黑暗更甚。心中的黑暗是小时候馨文姐姐站在我背后,而我望着船外一望无际的黑色。
我和安东的分路是彼此的心中黑血。在伙伴的角色中我们无法扮演好自己,我们更像是两头虎,谁也不听谁的号令,谁也容不得谁。我们在摩天轮上羡慕地望着在草地上打橄榄球的人们,在大街上羡慕地看着情侣沿着街道跑步。放慢生活去陶冶的理想国,我们打心底羡慕。有些人的离开是一种变相的考验,对一个在国内分辨不清东南西北、宅在家里与世隔绝的人,此时要与新世界尝试交锋了。
我已经迫不及待准备在荷兰与梵高相会了。
自己读自己的作品的感受:
嗨!老友,想不到这已经是四年前发生的事了。我敬佩你之前做的事,换做现在不一定敢那么做。现在身旁总会有人提醒我做事莫要冲动,慢慢我的心也游走得缓慢了。不要冲动,是一种行事的智慧,相信它并践行的人少走了许多弯路,避免了很多灾祸。弯路?这个词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按自己的意志、以自己的梦想行事,并且不顾他人的看法与感受,算不算弯路?四年后的我依旧无法回答你这个老友提出的这种问题——你这个人,总是提出这类“关乎人类的精神哲学问题”,叫我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也回答不出。好吧!之前你做的那些事、你为了诚实活在这个世上而疯狂行动的事,至少表达了你是勇敢的,你拥有自我意志。弯路?灾祸?哪个想要冒险的人能逃得掉这些干系?走四平八稳的直路、安安稳稳地生活,让那些羊群孜孜不倦地追求吧!
——四年后的自己 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