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3月21日在北京也曾说,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全力攻克“耐药结核”这一难题。
经过近二十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结核病的防治已经实现了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双下降”的局面,且死亡率也已和发达国家的水平靠近。但同时也出现了新一轮的问题“大量的结核患者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等这类传统的治疗药物逐渐失效,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数量逐渐上升。”
一般的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时间是6到9个月左右即可痊愈,但耐药结核病人的治疗时间却要长达18到24个月,甚至更长。在这治疗期间,要每天都坚持服用药物,不能间断,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每天不但要忍受着结核药物带来的不适,还要负担着庞大的医疗费用。家庭的压力,身体的负荷,精神的折磨,心里的煎熬都在“考验”着患者。
而且结核病一旦治好,也存在着复发的危险,复发后大部分患者也都会出现耐药性。出现肺结核复发性的原因很多,例如吸烟,身体的免疫力低下,年龄,人口流动的增加,初治用药不规律,缺乏抗肺结核知识等等。因此,结核防治机构应加强宣传疾病相关知识,并对其进行积极治疗,降低疾病复发率。

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早期检出率,避免其因治疗不当病情恶化,形成耐药;医疗工作者合理的运用利奈唑胺的联合方案控制和治疗疾病;加大对肺结核预防措施的宣传力度;控制城市的人口流动,特别是大城市和夏季;提高肺结核医疗保障水平,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加大对耐药机器肺结核患者的监控力度;患者也要注意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加强自身的锻炼,增强免疫力等。多管齐下,治疗预防双手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