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北方农村,枪支管理没有像现在这么严格,有的年轻人爱玩气枪,铅弹的,枪托弯下来可以打气加压,一般就是打麻雀鸽子之类的玩玩。还有不少户家还藏有土枪,是直接装填火药和铁砂石的霰弹枪,就是歌曲中唱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滴有猎枪,那个猎枪。因为华北平原野生动物品种少,一般就是用来打兔子用。
那时候的田野里,还有不少野生的兔子,比家养的兔子长的瘦,跑得快,因其后肢长于前肢,所以兔子跑起来不像马一样四肢依次并用,而是如同袋鼠,靠的是后腿蹬地弹跳,前腿一般只起支撑作用。
打兔子一般是在秋后农闲时,毕竟不是专业打猎的。庄稼收完,或者是冬天刚刚下过雪后,这时候视野开阔,容易寻觅兔子的踪迹。因兔子爱吃绿色植物尤其是大豆的叶子,有人偏爱在庄稼长势正好的时候去打猎,确有收获,但是碍于视线不好,判断失误,也有看走眼误伤人的事情发生,打别人屁股上了,那是四乡八镇传说的悲剧。
几家有枪有打兔子爱好的人家,男人们商量好哪天去,谁牵狗,去南边窑上还是北方岗子上,商量定了就开始准备。
首先火药要提前晒的,否则瞎炮就耽误事儿了,铁砂也要准备好,枪,从西屋墙上摘下来,打开了,能卸下的零件卸下来,或擦拭或上机油,如果哪儿不太灵光了,还要到后街找指儿叔给修理一下,据说他在某武器工厂上过班?
到了约定的日子,大家早早起来,饱餐战饭,牵上细狗(一种体型瘦长的本地狗),压好火药铁砂,关好保险,背上兜子,里面有备用的火药铁砂,也可以装猎物。也有半大小子非要跟着,一般是不让跟着去的,怕不安全。
到了兔子经常出没的地方,先撒出狗去,让它惊起兔子,几个男人就随后追赶,一边吆喝,老四快打,老三你闪开点!嗵,枪响了,铁砂呈扇面儿形放射开来,能覆盖十几个平方,兔子中弹,借着惯性还往前翻了几个跟头,流着血不动了。狗子欢叫着,首先到达,显示自己的功劳。战利品装入袋中,继续下一轮寻觅。打着的多是青壮年兔子,小兔子不能打,这是规矩,老兔子,嘿,打不着,比猴儿还精。狗追着追着,兔子忽然一个180度转身,背对狗子,冲着人们跑来,细狗虽然麻利,但转身慢了,这时人们无法开枪,因为狗与兔子枪三者在一条线儿上,怕伤着狗,眼瞅着免子又一个90度拐弯到深草丛中不见了,众人嗟叹。
大半天下来总有不少收获,遵循原始社会原则,平均分配,一家分个一只两只的,小朋友们开心了,有肉吃啦,家长也高兴,兔子皮可以卖些钱贴补一下家用。
爷爷用钉子把兔子钉在门板上,用小刀开膛破腹,细心的把外皮剥下,晾在西墙下阴干。去了皮的兔子遍体紫红的肌肉,后腿确实很长——这是有解剖学依据的。
猎枪气枪在早年间就已经收缴一空,而消失的野兔也在慢慢恢复,偶尔也能见到一两只了,这意味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