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长大的,他又是如何变老的?
文/马鑫
这是一篇写于父亲节前夕,却不敢让父亲看见的独白。不知道是否会有人和我一样有类似的感受,虽然多年来爸爸一直都在身边,但对于"父爱"的感受却是需要抽丝剥茧般地仔细寻找。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11093/ad5969c479b2eb7b.jpg)
我是一个80后,并非独生子女,我有一个弟弟,结婚成家、育有一女,家庭健全,父母健在,就生活在比一碗汤的距离还近些的身边。
我曾一度很羡慕我的室友,不为她长得比我漂亮,不为她家境优渥,只因她回家的时候,能够得到来自爸爸的拥抱,能够连续几天吃爸爸给她准备的"她爱"的美食,这样的待遇,我不敢说从没有过,但从我记事以来,就是"缺失的"。
关于我是怎样长大的
1.父母经常吵架。爸爸比妈妈大5岁,没看出什么疼爱,倒是记得他们经常打架。因为爸爸出去喝酒回家太晚,妈妈和爸爸吵起来,他们打碎了家具上安装的两扇玻璃,"哗啦"一声,甚至比打雷还让我颤栗;爸爸炒着香喷喷的蛋炒饭,眼看着就要出锅了,我正扒着小眼留着口水在旁边等着呢,他却因为和妈妈拌嘴生气,一下子把锅里的饭都扣到了燃烧的火炉里;上高二的时候,妈妈因为和爸爸吵架,气得离家出走,二十多天杳无音信。
2.哪有空关注什么心灵成长,挨骂是寻常。爸爸,对小时候的我们来说都是山一般的存在,所以他们说的话其实对幼小的我们来说就是金科玉律,比如,爸爸说我唱歌跑调,我就一直不敢在人前唱歌,偷偷哼歌的时候只要有人来了,就立刻停下;我从小就胖乎乎的,爸爸说我"虎背熊腰",真的,我到现在都特别讨厌这个词,说我胖可以,说我水桶腰我也认了,但谁要是说这个词,我就跟谁急。至于因为点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挨点骂,早就着饭忘了。
3.挨打不稀奇。爸爸脾气急躁,年轻时更甚。吃饭不好好吃,头顶挨上一筷子;说话说两遍了没反应,对着屁股踢一脚;在外面玩的忘了时间,回家罚跪个把钟头,这些都是小儿科,最怕的是犯了"大错",得准备好屁股挨一顿鸡毛掸子,还不让穿棉裤(流泪ing)。记得有一次弟弟去游戏厅被爸爸抓了回来,拿起拖布杆朝跪在地上的弟弟就打,我吓得赶紧去护,一杆子下去,我大腿和小腿叠跪在一起就出现了条笔直的线。
4.和父母你讲什么人权。初中时候利用周末时间写黑板报,爸爸反对,妈妈也不赞同,当个班长还得偷偷摸摸地。高三毕业的时候,我因为高考考得不理想,心情很是烦闷,没能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安慰也就罢了,一不小心和爸爸顶了一句嘴,我被接连地骂了三天,一声不敢吭,现在想起来都为当时的自己掬一把同情的泪,十七八岁了啊,真想回到那时摸摸自己的头,说一句"这里是孔孟之道传承了千年的中国,和父母你讲什么人权"。
5.生活的艰难,即使负担不了却必须知晓。上了大学,逃离了爸爸的压抑管制,心灵有了起飞一般地欢乐。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回家拿钱交学费是一项"重任",我不知道别人孩子是怎么要学费和生活费的,反正我的学费需要等着父母"凑一凑",即使拿上一半学费,到学校之后再申请一半缓交补交,还是得听着爸爸把他这历年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交代一番。生活费更是从来不敢打电话的催要的,一个学期下来,我每个月三百块的生活费除了买书和吃饭,放假回家时还能给父母和弟弟买点保暖衣之类的礼物。
那时候,书籍是我的避难所,白天,我为了懂事看书,晚上,我为了忘记懂事看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懵懂理解了爸爸的不容易,直到后来系统学习了一下心理学,对于爸爸的行为就更多了些包容和理解。
我心里明白,其实他也很爱我,怎么会不爱呢,我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从手臂那么长,一揸一揸地丈量着长大,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要正直、善良、孝顺,要通情达理、有情有义······
所以,我的爸爸和室友的爸爸不同,也是情有可原的。
1.爸爸从小"父亲"缺位,没能形成如何做一个好父亲的概念。爸爸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奶奶寡居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起生活,爸爸是最小的儿子,从小调皮捣蛋,是在哥哥和奶奶的棍棒下长大的,没有人告诉过他有父亲是什么感觉,也就更无从谈起对"父亲"这两个字的基本概念。
2.爸爸和妈妈缺乏最基本的沟通和信任,看不到妈妈尊重爸爸,也看不出爸爸爱妈妈。学了心理学才知道,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重要,可以直接影响三代人甚至更多。爸爸从小失去父亲,没有体会到"父爱",也不知道如何对人进行关爱,而妈妈也来自离异家庭,和继母及众多继子女生活在一起,对人的信任感极低,觉得凡事都得靠自己才把握,这也直接导致了两个人结婚成家后不知道该把日子过成什么样子,没有人指导,更没有成功的模板可追寻,只是记住了绝对不能离婚的信条。爸爸得不到妈妈的信任和尊重,妈妈得不到爸爸的关心和爱怜,所以家里的气压一直很低,有让人压抑的感觉,说实话,我不止一次在想,也许他们离婚,对彼此都好吧。
3.爸爸本身是个过于感性的人,情绪敏感而脆弱,容易悲观失望。爸爸很善良,而且多愁善感,属于那种即使自己不富裕也愿意掏出钱来给路边的拾荒者买个面包的那类人,他教会了我同情和善良。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凡事都愿意往最坏的方面想,而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他想必因此磨折了灵魂。
关于他是如何变老的
1.社会主义小老头。家里的亲戚朋友,都称爸爸是"社会主义小老头",因为自从我上班工作后,对家里的关心和照顾从未止步。年轻时父母做生意失利把房子赔光了,然后居无定所,后来我和爱人出钱给父母买了房子,虽然面积不大,但对于父母来说,却有了内心的安定。我们姐弟和现在流行的啃老族不同,从爸爸的衣服鞋袜到电视电话,都是我们出钱买,尽管我弟弟也没赚什么大钱,但是爸爸的手机也从苹果4换代到了苹果6,亲戚们都说,爸爸这是提前进入了发达社会主义,戏称爸爸是"社会主义小老头"。
2.子欲养而亲不待。最近一段时间,爸爸越来越像孩子了,常常把"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挂在嘴边,天天叮嘱我们要及时尽孝。他喜欢的钓具,买了,不过很快他又会有新的喜欢;他中意的近两米的大鱼缸,买了,养了几天鱼,鱼死了,兴趣寥寥了;甚至是他为了要磨鱼食而想要一个石磨盘,也给买了,一共用了没有两次,也束之高阁了。可该孝敬的时候还是得孝敬啊,毕竟"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3.我要为自己而活。看了前面的文字,千万别以为这个爸爸已经七老八十了,他今年还不到六十岁。但他宣告说,"我都快六十的人了,从现在开始,我要为自己而活"。我只敢在心里默默吐槽,其实你这么多年也基本是这么过来的,但我不能说出来啊,要不他得多伤感、多伤心啊。在童年本应该被关心和爱护的年纪,他爱与被爱的欲望都没有得到满足,所以终其一生他都在苦苦地寻找,不安和敏感、自卑与自傲,无时无刻不在撕扯着他,所以,我除了顺着他,爱着他,还能做些什么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11093/31838e153ec7da7a.jpg)
我写出这样的文字,不是为了自我标榜,而是觉得,即使我们的父亲没有朱自清刻画出的温暖"背影",没有傅雷那样睿智深刻的"家书传世",没有王健林那样"一个亿小目标"的财大气粗,但他们终究生养了我们,只这一份恩情,就值得我们用全部的爱去回报他们。
即使一辈子都等不到爸爸的一句道歉,但也不耽误我爱他。当然,如果他哪天道歉了,我会更爱他。(* ̄︶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