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琼

是谁,剪一片浮云铺开,赋诗篇?
又是谁,婉一双稣手,裁绣峨眉?
峨眉山好高,高的看不到山顶。也看不到天空,只有云袅袅娜娜,飘来飘去,尽显峨眉之秀气。
飘带一样的石径路,崎岖而有绪,虽弯延,却层叠秀美,增添峨眉之古雅。

沿山路上行不远,便遇见僧人行走。我没有信仰,便有些好奇的停下脚步,不是很直视的上下打量着。这条山路有些窄,我便侧身让过,僧人却礼貌的用佛家礼术还我。我也便有些怯感的回静了一个。
攀至山腰,累了。到了这里,算是进山了。斜倚在峨眉一隅,便嗅到她的体香。轻轻舒一口气,都会吹的云动。远眺,看不到一点都市的痕迹,车呀,桥呀,还有楼宇都看不见。这时你会觉得,这里是想象中的山外山,完全不会觉得它就座落在大美的都市。张开双臂,享受一下这的时空,有身处另外一个世界的感觉。收回双手,掬一捧云入怀,仿佛,已被苍穹拥抱。

几处亭台那边云隐,静的无人。
寥寥竹花,也贪恋峨眉的美,冷落了空阁清清,只把纤纤玉手,轻轻抚在亭阁翘起的角上。也许,只有待山雨欲来时,才会有风躲进那里。
山中好幽静,静的只能听到上山下山的步子。
峨眉山间,更美。各种开花与不开花的植物,数不过来有多少种。随时走着,都会在身旁看到奇花异草或树木。路旁,刚开过又合上的花儿,落下几只,我拾起一瓣,想象着把它放在云上,她便随云朵飞走了。
好想折一枝盛放的花,或是叶子,插上峨眉的鬓髻。可又怕折枝声惊散缭云,更怕扰了修行的峨眉人!

我们一直也没爬上最高处,就随着一行路人,被一场说来就来的雨,急匆匆赶进了一座亭子,进去了之后才发现,竟是误撞了当年的銮驾。“接王亭”。接王亭,故名思意,有皇族来过。传说朱元璋之子,蜀献王朱椿当年来游峨眉,就是在这里被迎候的,故此得名。虽然此亭已被重修,但仍然透着显赫之雅。
峨眉山的雨,来也无声,去也无声,在人们互相交流的历史故事还没有讲完,就有人说雨停了,可这时,才发现,虽然不是梅花开的季节,却已见黄昏独自愁了。游人们只好带着想深居这儿不走的心里,无奈与不舍的,随着落日一起,下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