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设计想法
一个设计师对于创新的理解

一个设计师对于创新的理解

作者: 谭景桐 | 来源:发表于2018-09-07 20:26 被阅读281次

    身处设计行业,从学生时代到工作也11年了,如今我对“发挥创意”这个设计师必备的技能有了和以前很不一样的理解。

    1/  创意不是凭空迸发的灵感,而是大量积累后的意外连接。

    以前以为创意是聪明人的灵光一现,是天才脑子里的火花,但其实那些灵感的背后,都是成千上万相关信息和技能的积累,才能让掌握它们的人把看似无关的点连称线,产生“创意”这种东西。

    当然,思考的强度和大脑活跃程度有关。未成年人的脑子里还没有建立那么多的神经连接,而迟暮老人的神经连接又过于老化难以改变,所以一般人的职业生涯,特别是需要大量创新性脑力劳动的职业,黄金年龄都在40多岁,因为这个年龄段既有大量的经验积累,又有旺盛的精力和相对开放的头脑。

    2/ 创意不是全新的发明,而是意想不到的重组。

    以前做设计老是想着要做个以前人完全没做过的东西,那才叫创新,才能震撼人,这样做的结果自然史无疾而终。

    如今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前人做过。而所有的创新,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因为技术的进步,而让各个不同的知识形成了更多的连接,发生了意外的重组。

    创新的边界是慢慢扩展的。曾经有很多个“独立重复”发明的事件,既某个发明家公布了一个突破性发现,却发现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好几个人都想到了这个创意。

    1745-1746年,有两人先后发明了电池;1772年和1774年先后有两人独立地分离出氧气;19世纪40年代,先后有4人提出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当今使用的每一种发明,几乎都存在过“独立重复”的事件。因为这些发明都是因为前人的某个技术突破,才有了新的组合,而这些组合马上被不同的人找到了。

    3/ 重组的跨度越大,被模仿的几率越低。

    我们都知道跨界思维,多维度发展是提高个人竞争力的方法。但相邻的跨界很容易被模仿,跨的界越少也容易被模仿。

    我们都知道戒指上的钻石都是象征纯净的。但是能把大气污染和钻石联系起来进行重组的想法,让一位荷兰设计师拿了设计大奖。下图就是他设计的,用收集起来的雾霾颗粒做的戒指。

    一颗宝石=1000立方米净化干净的空气,非常具有环保教育意义。

    对于个人竞争力也是如此,离得越远的技能跨界组合,稀缺性越高;组合的技能越多,竞争力越高。这种组合的前提是前两个观点提到的,大量的深入积累——在至少一个领域做到专业,外加借鉴前人的成果,实现新的重组。

    4/ 创意不是目标导向的死磕,而是过程导向的意外收获。

    设计师最怕的就是临时接一个赶时间的项目,因为在紧张的状态下,大脑会在集中精力的专注模式中看不到其他组合的可能性,从而失去创新的机会。

    我们经常在跑步,洗澡或者睡觉时想到令人兴奋的点子,就是因为大脑处于发散思考的状态。你的思维想弹珠一样在脑子里四处碰撞,有时碰巧就把平时看似无关的两个概念撞到了一起,发生了有意义的重组。

    所以平时工作,太过专注或者太过发散都不理想。一定要劳逸结合,工作之余要多运动和放松。

    5/ 创意不是一个人冥思苦想,而需要众人互相交流。

    既然意外的重组是创新的源泉,那么大家一起积累组合的可能性,就比一个人做的效率要大得多。

    众人交流想法所产生的效应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即便你无法从别人的想法中重组出新的可能,也会有其他人从中获益。这些想法会像种子一样,说不定哪天就会在某个人身上生根发芽。

    我们老是想着保护自己的想法不被别人抄袭,但真正创新的环境是开放的,各自闭门造车显然不能增加连接的数量。

    设计团队做方案,非常需要团队之间的讨论,特别是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这也是我以前在学生时代体会不到的,因为学生时期基本都是在完成自己的独立任务而已。

    当然,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积累,以及提升自己的思维,才能在讨论中做出贡献。团队的讨论需要每个成员平等的交流,所以要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和优秀上级的讨论。

    小结

    积累,重组,跨界,注重过程,开放交流是我目前正在应用的创新方法和工具。在人们对于脑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中,创意的产生必会更加有迹可循,成为能够刻意练习的技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春兰化妆师:看了你的文章,突然想通了一点,创新是新的想法,以及用现有的物质进行物理重组或者化学反应等,做出一个新事物。
        比如苹果产品是人的想法+现有的材料+设计生产加工,把新想法变成新事物。

        创造也是模仿,模仿大自然规律、人、动物、物体,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思考其中连接性,可能会有灵感,例如机器人就是模仿人动物和计算机等原理做出来的,也可以说是重组。
        需要保持开放、敏感、思考和行动。
        听过万维刚老师的一篇关于创新的文章
        文章观点是:人才是交流出来的,但天才需要一个孤岛。
        我的理解是相对与人交流时间,人需要更多时间独立学习、思考和专研,才利于创新。
      • 闯哥带你看大势:文章金句:
        1/  创意不是凭空迸发的灵感,而是大量积累后的意外连接。
        2/ 创意不是全新的发明,而是意想不到的重组。
        3/ 重组的跨度越大,被模仿的几率越低。
        4/ 创意不是目标导向的死磕,而是过程导向的意外收获。
        5/ 创意不是一个人冥思苦想,而需要众人互相交流。
         
         
         
        值得学习的地方:
         
        创意是什么?
        创意,是和人看一样的东西,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创意,是和人面对一样的问题,会有不一样的解法。
         
        Jingtong 淬炼11年工作经验,用五大金句来说明创意不是什么,
        来澄清大众对创意的误解,
        首先你要记住的是,创意不是靠天降的灵光一现,也不一定需要各种天赋。
        创意是看同样的东西,有不一样的看法,看同样的问题,有不一样的解法。
        它不仅仅和设计、文案等创意从业者相关,它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
        创意并不是什么高不可及的东西,也并不只有设计师、画家、作家才会有创意,
        创意,普通人都需要有创意。
        即便你不从事和创意有关的工作,你也需要了解创意。
        其次,成为一个有创意的人,你需要直面问题,从收租者变成探索者。
        最后,你还要掌握多种产生创意的思维模式。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在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钉子,大部分人试图以一种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而其思维往往只是某一专业学科,但你必须知道各种重要学科的重要性。
         
         
        需要提升的地方:
         
        增强对象感和价值感方面的说明,即使你是普通人,也需要拥有创意,而且可以学习到。
        正如芒格所说,
        如果你想获得你要的东西,那就让自己配得上,他信任,成功和钦佩都是靠努力获得的通过
        建议你学习郝广才的创意课,帮你打通你的任督二脉,让你的创意飞翔。
        谭景桐:@理工財男筆記 感谢评论和建议。已订阅郝广才的创意思维课~
      • Tina2012v:战友对创新的理解清晰全面可执行,非常赞!
      • 黄舜正能量Jack:创意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创意可以是(跨界)重组的结果,创意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创意是可以是群体碰撞的结果。非常深刻的体会,必须赞

      本文标题:一个设计师对于创新的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qh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