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老街诗词闲话国学与传统文化闲话古诗词
寄托的显与隐,张九龄与王沂孙咏物有这样的不同

寄托的显与隐,张九龄与王沂孙咏物有这样的不同

作者: 老街味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5-16 15:52 被阅读28次

前言

前一篇文章《似花还似非花 言情与赋物 苏轼宋徽宗告诉我们创作咏物诗词的秘密》,说了一半,下面在看看张九龄与王沂孙在咏物诗词上的区别。

古人诗词作品常常提到一个词:寄托。诗言志、词言情,但是词在苏轼以后,也开始被赋予了言志的作用。不过这种言志的寄托有的很明显,有的却不明显。这种不同一般是因为作者的处境不同。

一、张九龄《归燕诗》

前文说到了史达祖的《上声韵》,这里我们再欣赏一下张九龄的《归燕诗》: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唐朝宰相张九龄以直言敢谏著称,但是在奸相李林甫渐渐得势以后,张九龄感觉皇帝对自己越来越不满。因为担心自己受到李林甫的陷害,所以张九龄写下这首《归燕诗》以明志。 然而李林甫没有饶过张九龄,还是想办法毁谤并导致其被罢相。

这首五律对仗工整,语言质朴而易懂,同样具备咏物诗的特点,既是写物也是写人。 句句说的都是燕子,但是句句也是说的自己,因为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际遇、性格、志向。

第一句“微眇”是说自己出身平凡,不像李林甫出身华贵(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乘春亦暂来”,表明自己不会贪图权势久居不走。 中间四句,表示我以卑贱之身有幸出入“玉堂”。末句是告白:我无心争权夺利,请不要以我为敌。诗中虽然不卑不亢,但是一国之相因此而作诗明志,可见形势逼人不得不低头了。

张九龄这首诗虽有寄托,但是表现很明显。不过有些人的咏物词不同,其中的寄托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例如王沂孙。

二、王沂孙《眉妩·新月》

王沂孙处于宋末元初,号碧山,与周密、张炎、蒋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他的词集《碧山乐府》,又称《花外集》。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

咏物词至碧山,可谓空绝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强求也。"

陈廷焯说其”空绝千古“,是因为写了自己的身世,其他人无此经历所以写不出。不过宋徽宗不是也有这种经历和作品吗?为什么不能“空绝千古”。我们可以看看吴梅的解释:

"大抵碧山之词,皆发于忠爱之忱,无刻意争奇之意,而人自莫及。论词品之高,南宋诸公,当以花外为巨擘焉。其咏物诸篇,固是君国之忧,时时寄托,却无一犯复,字字贴切故也。"

吴梅说王沂孙”咏物诸篇,固是君国之忧“。这就和苏轼、赵佶、张九龄完全不同,他们是自己的身世之悲,而王沂孙是”忠爱之忱、君国之忧“,更不要提史达祖”画栏独凭“的思妇盼归了。看到这种评价,是不是一下子想起了”一饭未尝忘君“的杜甫(一饭,出自与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

我们看一首王沂孙的《眉妩·新月》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王沂孙风格接近周邦彦,但是更加含蓄深婉。这首《眉妩·新月》通篇写月,上篇虽有思妇句”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但其深意并不在此。

下阕”千古盈亏休问“, 表示月有圆缺是大自然的现象,自有今古兴亡之感。如今恰是”亏“的时候,所以会说”难补金镜“。后面有离黍之悲: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但是我一直期盼着月亮重新圆满:试待他、窥户端正。然而”云外山河“破碎,月色花影参差,而诗人渐老,徒自悲吟而已。

王沂孙通篇不离月亮,围绕着月亮有悬柳、香径、素娥、宝帘、太液池、故山,这一连串的意象都和月相关。这就是古人所谓:

“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也。

通过这些意象的陪衬,渲染了一个凄凉悲苦的月亮形象,其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寄托,即吴梅所说的:”其咏物诸篇,固是君国之忧,时时寄托,却无一犯复,字字贴切故也。"

结束语

从刻画的手法来看,写咏物词可正面描写(张九龄归燕)、可陪衬(王沂孙眉妩新月)、可反衬(史达祖双双燕 )。如果从思想境界来说,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单纯的咏物例如骆宾王《咏鹅》,一听就是儿童之语,纯真得没有杂质: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但是成熟的文人不同,总是要夹带些私货的。例如苏轼杨花词、宋徽宗杏花词以及张九龄的归燕诗,既是咏物也是自寓;史达祖的燕子寓意复杂,反衬出思妇的愁苦;到了王沂孙这里,咏物词上升到了“君国之忧”的境界。

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来,优秀的咏物词表面是咏物,背后一定隐喻人的思想,至于这种思想境界的高与低,就看作者的体会与表现了。

@老街味道

相关文章

  • 寄托的显与隐,张九龄与王沂孙咏物有这样的不同

    前言 前一篇文章《似花还似非花 言情与赋物 苏轼宋徽宗告诉我们创作咏物诗词的秘密》,说了一半,下面在看看张九龄与王...

  • 唐宋词十七讲16

    读王沂孙(上) 南宋最后一个词人王沂孙,他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写咏物的词。 在这一讲里没有讲到他的词,叶先生为我们梳理...

  • 唐宋词十七讲17

    读王沂孙(下) 王沂孙一类的词是从周邦彦发展出来的,但走的是另外一条路。读的时候一定要经过思索才能欣赏。 咏物的词...

  • 王沂孙《齐天乐》学习笔记

    王沂孙,浙江绍兴人,字圣与,又字咏道,号碧山,又号中仙,因家居玉笥山,又号玉笥山人。宋亡时,王沂孙曾与唐钰、周密等...

  • 残蝉身世香莼兴‖王沂孙【下】(34)

    王沂孙词中有这么多咏物的作品,第一是由于生存的时代环境造成的。经历了南宋败亡,在敌人控制下,有很多不能明说...

  • 王沂孙

    叶嘉莹先生说:不管是哪一个作者,无论诗人还是词人,一个人无法超越自己的时代,超越自己生长和教育的环境背景而...

  • 王沂孙

    我素不知道南宋历史上还有王沂孙这样一位词人,读叶嘉莹老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是第一次听说。 王沂孙是南宋最后一个...

  • 动静显隐的思辨

    动静等观与动静无二; 隐显之动与显隐之静;

  • 隐与显

    可能很多人都会在向往与众不同的同时又害怕特立独行 年纪还轻 面子太薄

  • 我们都是行将且远的慌人

    王沂孙有词:“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这写的虽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寄托的显与隐,张九龄与王沂孙咏物有这样的不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vi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