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武汉理工研究生陶崇园自杀事件,在网上吵的沸沸扬扬,家属和网友的请求申诉公道,学校的各种说辞,最终不过落了一句轻飘飘的:取消王攀研究生招生资格。
在这持续半个月的时间里中,在大家都关注陶崇园的事件时,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就在不到半年前,西安交大药理学博士杨宝德溺水身亡。究其自杀的原因,也是和他导师脱不了干系。
如此短的时间内,连接几起因导师引起的高学历学生自杀事件,不禁引起了我们的反思:我们的师生关系到底怎么了?高校教师不应该培育学生成才的人生导师么?如何成了扼杀人才的刽子手!
1
据新闻报道,陶崇园在离世之前,曾于半夜两点左右给母亲打电话,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他母亲任霞在华中师范大学食堂做后勤工作,在担心了儿子大半夜之后,天刚擦亮,就去学校找儿子。
6点20左右,在宿舍楼下,任霞见到了脸色不好的儿子,儿子就说了句:“妈,来了”。后来在聊的过程中,两人却多数沉默,陶崇园还提起导师王攀:“我感觉我要崩溃了,我不晓得怎样拜托王老师。”
任霞劝他:“再忍忍吧,能不翻脸就不翻脸,再挺几个月就过去了。”以前多次,儿子和她提起王攀的各种要求,任霞也是劝他忍。
陶崇园回答:“妈,我的心情你不明白。”这是陶崇园生前和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随后,他就回宿舍,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除了那些爆出来的寥寥的聊天记录外,我们不知道到底还发生了多少事情,让他活的如此煎熬,最终不惜在毕业前也要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
直到最后,生命求生的本能,让他去给予他生命的母亲那,去寻求一条出路。
半夜给母亲打电话之前,也许他就存了死志了。只是想到母亲,不放心,就想着再见母亲一面。也许他的潜意识里,也是在向母亲求救。后来见到了母亲,母亲也许在心里无比焦急,可老一辈的生活方式让她习惯了隐忍,她总想着,就像以前一样,忍忍就好,忍过了这最后几个月,顺利毕业,出来工作了就好了。
可是就这样,生命最后的诉求没有得到回应,陶崇园心里的那最后一根稻草也断了。
2
再想想当初西安交大药理学博士杨宝德溺水身亡事件。
当时杨宝德的女朋友也称:杨宝德生前经常被导师要求帮忙处理私人琐事。这些琐事包括:陪吃饭、挡酒、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导师、陪逛超市、装窗帘等。
还有聊天记录爆出,导师挑拨杨宝德和女朋友的关系,还问杨宝德喜不喜欢自己穿的衣服,语言及其暧昧挑逗。这实在不是一个女导师该对学生说出的话!甚至从聊天记录可以看出,他导师就跟监控他的行踪似的,时不时就问他去哪了。找不到人就以为出去打工了,还说要是出去打工了,就需要严肃的谈一谈。
最终,在出国无望,学术无果的情况下,每天还要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琐事,杨宝德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最终选择了溺水。
然而,应对这一事件,西安交通大学给出的处理是:涉事博导被停止招生资格。再来看看武汉理工的处理办法,我们不禁唏嘘。
针对这种处理,网友评价:“再一次把公众的智商按在地上使劲摩擦。”“然后呢?”“然后三个月风声过去,我们的义父老师该干嘛还是干嘛,可能还会收个义子吧,毕竟没人送饭洗衣服了“。
3
在杨宝德自杀后,著名作家六六曾在微博评论此事称,“装个窗帘、买个菜、打扫个卫生就委屈死了。”“你伺候老师,那不是应该的么?”
是的,在研究生和博士期间,已不是本科时的班级教学模式。本科时,老师上完课,其他时候,基本和学生没啥交集。而此时,导师和手底下带的研究生、博士的相处模式,更像以前的师徒关系。导师带着学生做课题、做实验、做科研,没有课内时间和课外时间的区分,可能为了做出一个课题,假期大家一起加班熬夜也很正常。这时的师生关系,确实更亲密了。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平时有空顺道帮导师做做小事,也无可厚非。
可如果,不仅只是帮帮忙呢?
有博士在杨宝德自杀后,说:“看西安交大博士自杀,感同身受。”他甚至在网上列举出了一系列的,导师对自己的压迫控制。
他说:“可能跟大多数博士生相比,我的导师给我工作上的压力甚至是不值一提。其实我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于与他的相处。他的控制欲十分强,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想我在他的监视下。第一次跟他见面的时候他说的特别好听,说你想来办公室就来办公室,想在家工作就在家工作,几点来,几点走,都取决于你自己。然而只要我不在办公室,他就会电话,短信,邮件劈头盖脸的叽叽歪歪一大堆,内容无非就是I prefer you to stay at office because you will work more efficiently there(我更希望你留在办公室,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你高效率的工作)之类的。一天往我办公室打两三个电话,就是为了确认我在办公室。”
这还哪里只是日常琐事帮帮忙,简直是限制人身自由!
4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我们心中,教师,是一项神圣的职业。因为它肩负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教化学生,还包括授学生以德,教之以做人的道理。
可不知道何时,导师变成了老板。除了跟导师学习做科研,还需帮处理大量各种日常私人琐事。严重的,甚至做这些毫无意义苦力劳动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做实验科研的时间。
师生关系严重变质,研究生博士甚至变成了导师的家庭保姆!
何况这类似的事件,近些年来层出不穷。2013年,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杨恒明发出一封“退学声明”,里面说,“如果这样毫无意义的苦力劳动也好意思号称科研,本人的确没有参加也不可能参加”;2016年,河北一硕士生拒绝为导师打工得零分评价;在西安另一所知名高校,2017年6月发生一起博士生跳楼事件。
培养一个硕士、一个博士,对一个家庭有多难,特别是寒门学子。农村出来的陶崇园的母亲要在年过50了,还要去食堂后勤帮工。杨宝德也是留守儿童。对他们的家庭而言,读书出人头地就是他们全部的希望。他们努力通过了高考,又拼命读了研究生、博士,而今,在希望就在眼前时,却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家人还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苦!
在如今高科技时代,发展越来越倚靠高精尖人才的时代,培养一个硕士、一个博士,对社会、对一个国家又有多重要?!!失去一个,就是莫大的损失!
与其在学生毕业后,各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政策留人才,抢人才。还不如完善我们的教育体制,改善导师制的体制关系,还生命和人才一片安心生长的土壤。因为心安的地方才是安家之所,倾注了内心情感的土地,走多远都会回来的。
我们也总是抱着良好的愿望,希望正义不会迟到!
我们更呼吁健康的师生关系,因为这才是阻止一切悲剧发生的根本!
逝者已矣,只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起来,能有效采取相关措施,让这些悲剧不再重演。减少家庭的伤痛、给广大辛苦求学的学子更多的希望;减少国家人才的损失,让人民百姓对国家未来有更多的信心和期待。也让他们的离去更有意义一些,而不是空空一句的“取消招生资格”来敷衍大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