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助残公益慈善
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社工:我们能为残疾人做点什么?

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社工:我们能为残疾人做点什么?

作者: 心理社工师周云骞 | 来源:发表于2018-07-09 14:53 被阅读4次

    作者:周云骞,心理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

    带你有用三年时间学习完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到研究生的核心课程

    中国有多少残疾人?100万,1000万,还是5000万?我说出这个数字,你肯定不相信。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是感到很惊讶的,以为是写错了!2017年的数据,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和我们共产党员的数量相当!15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残疾人,所以,如果你的大家庭里三代都没有残疾人,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事!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其中视力残疾人数1200多万,肢体残疾人数近2500万。但65%以上的路人表示自己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在大街、闹市、公园等公共场合见过残疾人了。大家都很疑惑:难道残疾人不需要经常出来走走吗?其实不是残疾人不想出门,而是出不来啊。我们的残疾人措施相比西方国家,真的很落后。

    残疾人那么多,在自媒体里,我们却很少看到关于报道照顾残疾人的好人好事的文章和视频。更很少有人去写关于如何去帮助残疾人的文章。其实残疾人的话题是个非常值得心理学人、心理咨询师关注的话题。残疾人在生活、学习、事业、情感、心理等多方面,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问题,身体的残疾很容易引发心理的残疾,如抑郁、焦虑、强迫等等。他们非常需要专业的心理援助。可惜的是,残疾人大多处于社会边缘,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甚至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很难保障,哪里有钱支付昂贵的心理咨询费。为他们提供心理社会援助的工作,就自然落在了社会工作者身上。

    社会工作者能为残疾人提供哪些帮助?

    关爱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在国内专业社会工作理论没有成书的时候就已经在做了,是做得比较早,适合中国传统的社会工作领域。有了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之后,助残工作更加人性化、全人化、科学化。

    去过,我们的助残界有一个运动叫“虽残不废” 运动。这个运动是战争年代,伤残军人自立自强的运动。现在是和平年代,残疾的成因已经不是战争,而是疾病、意外事故或伤害,以及环境因素如地质灾害。“虽残不废”的口号,已经很少用了。但是运动的精神一直沿袭至今。给人们的启示是,残疾人也应该得到工作的权利,并因之获得社会的承认。要实现这样的愿景,离不开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努力。

    下面我就用一个案例来为大家讲解社会工作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社工,能为残疾人提供哪些服务?(案例引自彭秀良《一次读懂社会工作》)

    Jerry是某中学校篮球队的发令员。在18岁生日后 第三天,他骑着父母送的摩托车撞到电线杆上,受了重伤——醉酒驾车肇事,使脊髓受伤导致半身瘫痪。Jerry下半身瘫痪,永远失去了行走能力,行驶需要配备特制的小车;他必须学会一种新的排泄方式,使用导尿管;他还丧失了性功能。对于这一个案,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了解面临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家庭背景

    Jerry的父亲是一名汽车装配厂生产线工人,母亲教五年级。哥哥在一家汽车修理店工作,刚刚从家里搬 出去。尽管医疗保险的数目相当可观,但是医疗费仍是 一笔沉重的负担。父亲千方百计加班加点,母亲则在医 院里负责照料。除了医疗费,还有房子装修费,因为家具设施必须因人制宜。紧张的经济收支引发父母翻出婚姻生活中的陈年旧账,吵吵闹闹。

    社会环境

    虽然朋友们都小心翼翼,Jerry还是对于小镇人们的反应心存疑虑。不是害怕遭受冷遇,而是担心自己得像他们所期望的角色行事。人们将零钱罐子放在当地一家汉堡店,募集了装修房子的钱。他们想使Jerry展露 笑颜,但他常常怒形于色,悲观萎靡。他尽管借助了调适措施克服了生理上的不便,还必须调整自我以适应人们对残疾人的行为预期。社会对某些“病人角色”有所限制,病人得永远扮演乐观感激地接受别人的好意。 他不敢奢望社区为他个人做出迁就性调整,并可预见没有哪个女孩的父母会让女儿去跟肢体“残损”的男人约会。

    社会工作者多层面干预

    社会工作者开始从Jerry的母亲入手, 让她知道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也让她知道儿子把握自己的生活、自己做决定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也请父亲参与房子的改建。她安排独立生活中心一员工访问他们家, 和Jerry的父亲一起拟订了家庭可负担的经济实用的房屋改建计划。独立生活中心还派出了 一名跟Jerry同龄的辅导员帮助知他学会如何坐轮椅绕过整个小镇,并 会修理轮椅的小毛病。辅导员还从个人的和实用的角度 教如何使用导尿管,如何应对别人对于残疾人的刻板印象以及本人对于轮椅生活的刻板印象。

    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家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帮助他们一家像保险公司申请医疗救助,向社会保障部门申请生活补助。

    Jerry在医院里学会如何应对生理需求,但回归社会构成新的挑战。社会工作者就帮助他在学校和社会中重新定位自己,接受残疾对自我形象的影响。尽管事故因酗酒酿成,他还是渴望一出院便和朋友们畅饮一番。社会工作者帮助Jerry去融入他的朋友集体。

    社会工作者参加了Jerry的中学毕业典礼,她采取了有利于Jerry的干预措施,帮助他顺利升大学。受社会工作者的鼓励,Jerry的母亲放宽了眼界,将其注意力从儿子身上投向她重返的社区环境,尤其是学校资源的可用性问题。她招募了一名患先天性脊椎裂、将在轮椅上度过终生的六年级学生,他们一起调查了当地所有学校,向校董递交了一份为残疾学生所必需的迁就性调整的清单。而Jerry对残疾的适应和对生活的投入,使他母亲大受鼓舞。

    在宏观层面上,社会工作者让Jerry的母亲弄清楚《残疾人法》对残疾人利益的保障。优先考虑的是让儿子进入学校的举重房。Jerry进入举重房后,便减少了去医院门诊的次数。同时,也使Jerry融入集体,重拾昔日运动场上那份轻松的友谊。

    除了上面这些工作,社会工作者又把Jerry转介到职业康复所帮助他找工作。学生贷款、助学金,再加上职业康复所的帮助,Jerry也能在明年上社区学院,接受主要针对职业的培训。

    读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了这肯定不是中国的个案。对的,这是个美国的个案,因为中国是没有社区大学的。中国的社工很难为案主做那么多的事情。但是,这是未来的趋势。社会工作者会越来越深地介入案主的生活。在这个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从对残疾人生理和心理的调适入手,成功地引入对残疾人权利的争取,并为服务对象寻找可供使用的社会资源,使服务对象重返社会。

    尽管存在着文化传统上的 差异,中美两国社会对对残疾人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歧视。由于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社会工作者的存在就是为残疾人捍卫做人的尊严和争取生存权利,积极满足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让残疾人也通过自己的劳动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工作者帮助残疾人找工作,鼓励案主参加职业培训,通过培训的技能去获得工作,这就是职业康复,其实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重要环节。除此之后,社会工作者还要帮助残疾人谋取均等发展的机会,如在就业、学习、居住、参与社区活动,残疾人都应该与健康人享有同等的机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是非常困难的,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要用心理学、社会学的本领,参与维权的谈判,还要和损害残疾人利益的人斗智斗勇。最终是用自己的行动推动政策的优化,使政策的普惠之光照耀每一个残疾人。

    期待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也能早日像美国的这个案例中那样。关于做好残疾人关爱事业,你认为我们的政府和社工需要如何做呢?你有什么感想和建议,欢迎你留言参与评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社工:我们能为残疾人做点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ft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