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第一节分享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标准来判断宝宝睡的好不好。
通过与统计规律的对照,我们发现自己宝宝的睡眠可能会存在以下的问题:
- 睡眠不足?--总时长不够;
- 垃圾睡眠?--碎片式的睡眠,睡一会就醒,没有达到足够的睡眠长度和深度;
- 无整觉或整觉的过短?--没有达到整觉的要求;
- 睡眠不规律?--睡眠时间混乱。
那今天主要分享睡眠不规律的问题,也就是要科学的管理宝宝的作息。
为什么要科学的管理宝宝的作息呢?
核心是因为
- 睡眠问题产生的根源 是宝宝白天作息的管理
- 影响睡眠能力的发展 是在白天活动过程中发展
基于以上的原因,从婴儿一出生开始,就要进行科学的作息管理。
以下是婴幼儿常见的作息问题:
婴儿作息混乱
一般而言,4个月前可以按需喂养,4个月以后的宝宝应该就需要按规律喂养了,保证宝宝的作息规律,按规律养育孩子;
婴儿作息成人化
具体有两个特点:晚睡和早起。关于晚睡,6周前的宝宝还未形成白天黑夜的模式,没有规律的生物钟,所以夜晚睡觉的时间不固定的。但从6周开始到1岁左右,宝宝的入睡时间一般会固定在旁晚6点到8点钟,如果晚于8点以后的,就有成人化的倾向,毕竟宝宝大脑发育和生长激素分泌的黄金时间是夜晚10点到凌晨2点,所以作为家长需要避免宝宝的作息成人化倾向;另一个是早起,如果按照刚才说的情况6到8点入睡的话,一般次日早上6、7点起会比较合适。
缺乏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什么叫缺乏活动的时间和活动的质量呢?
宝宝白天的科学的作息模式应该是这样的
吃玩睡是相辅相成的循环,每个要素都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发展,反过来也一样。这是白天的作息模式,晚上的模式自然是吃和睡就好了。那白天这三者该如何搭配比较合适呢?可以参考看下表:
上表显示,婴幼儿每个月龄阶段在不同阶段这三者的搭配是需要根据宝宝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的,需要注意一下的是8个月前的宝宝上午的第一个A是感官刺激,8个月后的宝宝这个A就基本可以忽略。
婴幼儿没有达到以上作息要求的基本上可以算是缺乏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由于吃、玩(感官刺激&大运动)、睡是构成宝宝活动时间和质量的因素,所以宝宝的作息管理就需要进行相应的监测和统计,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到婴幼儿存在的睡眠问题的依据,监测的内容可以参考下表(如实记录就行,毕竟这样才能反映出真实的问题):
下表是宝宝作息监测结果的参考:监测的概念:
吃
吃奶时长:吃/喝奶的时间长度
玩
感官刺激:强刺激,如视觉、听觉(自然声音)、触觉、内耳前庭觉等
大运动:消耗体能的大运动,如俯卧、翻身、主被动肢体操、游泳
睡
哄睡时间:从想睡到睡着的时间长度
睡眠时长:每段的睡眠时间
婴幼儿的睡眠问题是阶段性的,每个阶段宝宝的表现可能不一样,我们作为家长需要根据以上的统计规律和真实的监测数据了解宝宝的睡眠规律、进而发现孩子存的睡眠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睡眠问题、最后找到方法进行改善。这是管理宝宝作息管理的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