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一定是对的,但我一定是真诚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会收到微友们拼单请求,要么就是在朋友圈发现许多朋友在转发拼单链接,除了购物还可以在分享产品的同时再赚取佣金,另一方面,很多产品价格与质量低到让人发指,我乍一看,这简直就是传销啊。
以我粗浅的认知中,产品基础薄弱+一味发展下线还返利=传销,会如此草率的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我没有好好了解过拼多多多年以来致力定位布局的市场以及拼多多的造血功能。
在我发现拼多多的拼单热潮持续不减,更有发展成“全民传销势头”,我突然意识到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为了让我自己记住这被打脸的感觉,也为了跟喜欢商业朋友们分享,我决定写篇文章讲一下这款购物神器。
伏胖打脸记之拼多多:不着急的王拼多多是一家专注于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成立于2015年9月。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优质商品。
这让我想起马化腾说过的一句话:互联网的定义在于重新连接一切。
拼多多利用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重新连接塑造了客户商家平台,再以此基本操作为基础,大大增强了平台和产品的社交属性。通过沟通分享形成的社交理念,形成了拼多多独特的新社交电商思维。
阿里京东等巨头垄断的电商领域,一度被认为是最不可能出现新的独角兽的行业,而拼多多却出人意料的杀出了一条大道,讲道理,真想翻山越岭的去对它说一句:你好TM666啊!对于它的崛起我们又有什么启发?
2015年9月上线的拼多多,仅仅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便达到了月GMV400亿的规模。拼多多为什么能火?
2018年以来,阿里通过投放春晚广告、推出亲情号、发布淘宝特价版APP等一系列措施宣布正面交战拼多多;京东拼购、苏宁易购拼团、贝贝拼团、51拼团……巨头携众多玩家围剿拼多多,拼多多敢问路在何方?
伏胖打脸记之拼多多:不着急的王一、拼多多为什么能火?
1、外部契机:增量市场和微信流量红利
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的兴起以及消费升级的趋势,共同作用,产生了一个增量市场。而微信流量红利则是拼多多打开这一市场的关键。
一方面,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加速下沉为拼多多带来极大的新鲜流量。2017年,我国网民数达7.7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数7.5亿人;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61亿台,市场占有率约93.9%;
伏胖打脸记之拼多多:不着急的王另一方面,2015年以来,以京东和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在1-2线城市竞争激烈,传统电商巨头强调电商品质化,将注意力放到消费升级上,出现了网易严选、京东旗下“京造”、阿里天猫“理想生活上天猫”、淘宝心选“美好而有用”、盒马生鲜、天猫小店、生活选集等一批产品。
伏胖打脸记之拼多多:不着急的王电商龙头将目光集中在消费升级的电商品质化趋势上,这帮助拼多多顺手接过了大量被消费升级挤出的商户和消费者;同时,社交流量的商业化程度低,在社交电商的方向上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机会。
黄峥:我们做拼多多的时候,社交网络已经非常发达,每个人都在用微信、微博,用各种各样的社交方式,社交媒体在整个移动互联网使用时长中已经占到40%以上,大家看手机的用电量就可以清楚知道。但社交媒体的商业化是很差的,40—50%人的眼球转化出来的交易量可能只占到整个社会零售总额的8%,跟目的性购物的收缩式电商相比,这是巨大的不匹配。
黄峥:我们关注的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这和快手、头条的成长原因类似。就好比30年前你去深圳,干什么都能赚钱,不是因为别的,只是你选对了方向。
小结: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加速下沉助力形成了巨大的增量市场,而传统电商巨头的消费升级战略并未触及这部分增量市场人群,拼多多则利用微信优质丰富的社交流量成功撬动了这一广阔市场。
思考: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曾几何时,大量的中国消费者开始一味的追捧国外进口产品,中国出国旅游的游客绝对是当地的扫货主力军,这个跟经济全球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追求,不满足更不满意本国产品山寨低劣大规模的大帽子的体现。具体可以参考财经大咖吴晓波老师的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
在这种全民鼓吹消费升级,甚至提出了新工匠精神的大环境背景下,拼多多能站在相当一部分没有跟上节奏的消费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满足需求,解决问题,难能可贵。
2、内部因素
虽然存在成功的客观条件,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拼多多之所以能够崛起,有两点重要的内部因素:团队与商业模式。
(1)合适的团队
黄峥:在做拼多多之前我们也做过电商代运营,也做过游戏,应该说在这个行业里面是非常少有的同一拨人既成功地做了电商运营公司,同时又做了游戏公司,因为电商运营公司是强运营、强执行导向,是阿里的思维。但是你进入游戏的时候就是学习产品的思维,学习腾讯的思维。
(2)合适的商业模式
拼多多的口号是做社交电商领导者,具体运营中采用“爆款+低价”的模式,一方面通过免佣金的方式吸引大量商家,一方面采用微信社交裂变的方式扩大用户规模。基于微信好友分享和群分享模式,去中心化下口碑效应强,不仅增加了购物乐趣,更加快了用户规模扩大速度。
除了社交裂变的模式,爆款+低价的模式极为关键。商家为什么愿意提供低价的商品?答案是爆款。商家真正想要的结果是爆款,低价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低价的核心在于能够获取足够规模的流量。
免费上首页、免佣金是对商家最大的诱惑。拼多多成立的时候,卖家运营淘宝、天猫店的各类费用已经占到了商品价格的3成左右,成本占比已经相当高。淘宝上的流量越来越贵,而拼多多却可以免费上首页、免佣金,不过代价就是商品价格要比淘宝低。对中小商家而言,低价格大流量比高价格没流量好得多。
换而言之,拼多多对比去淘宝来说就好比,同一块市场,面对入驻的商家,淘宝选择收取相对高额的平台使用费,同时在为商家引流问题上可以说是设置了重重套路 。拼多多砍去了平台使用费,以及客户引流费用,但相应的,商家就需降低产品售卖价格,压缩利润空间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尽可能利用微信带来庞大的流量通过分享的模式打造爆款,实现真正的薄利多销。
部分商家利用过季库存、残次品、赠品等,满足低价、低质客群需求。
部分工厂直接与拼多多合作,专门为拼多多设立生产线,无代理、经销和零售环节的层层加价,直接通过拼多多平台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联系,因而价格更低。
拼多多通过“ 爱心助农”项目与农产地达成合作,直接深入农产地源头,通过“C2B 预售”模式获取海量订单,实现商家与消费者双赢。
二、拼多多敢问路在何方?
淘宝公开点名拼多多售假、推出淘宝亲情账号业务、投放春晚广告;3月份推出淘宝特价版,与拼多多正面交锋。
3月份京东在微信手Q端上线“京东拼购节”,推出独立的拼购小程序加独特玩法。
洋码头“砍价团”、苏宁易购拼团、贝贝拼团、品质团、51拼团、91拼团、9.9拼团等等众多APP对拼多多展开围攻之势。
电商平台拼多多还被曝存在涉黄、涉暴力且涉违法商品。拼多多对此回应:已启动全面、系统清理,关闭涉事店铺,下架违规商品。
除此之外,拼多多本身面临着商家良莠不齐、投诉率高达17.87%等问题,拼多多未来之路该怎么走?
首先,问题是每个企业都会遇到的,淘宝京东也存在各自的问题,在问题以外,拼多多需要想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分析认为,拼多多目前最大的优势在于:短期内主要对手“打不到”自己。以淘宝特价版和京东拼购为例说明。
淘宝特价版APP虽然直接针对拼多多,采取和拼多多一样的货品运营和分享抽佣机制,但流量获取仍然是一个难题。一方面,其从当前淘宝流量母池中获取大量流量不现实,阿里的消费升级战略意味着要将流量导向天猫,淘宝特价版一直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
另一方面,由于无法打入腾讯的微信来获得大量的流量支持,只能靠其他手段获得流量,但往往这样的流量获取方式成本要更高,也赶不上社交裂变的转化效率,毕竟其他获取流量渠道平台让用户与用户连接的能力很难和微信比拟,考虑到拼多多已经获取的庞大用户体量,淘宝特价版想要在短期内实现对拼多多的彻底打击不太现实。
京东拼购的产品形态属于初期,玩法和产品价格都比不上拼多多,同时京东的用户群体以男性消费者为主,与拼多多的用户群体(70%为女性,65%为三四线及下城市地区)差异较大,因此短期内也不可能颠覆拼多多。
伏胖打脸记之拼多多:不着急的王基于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优势,分析认为拼多多应该在以下两个方向做好调整:
1.从用户群体定位上与天猫京东做好差异化竞争
2.完善平台治理能力,包括平台的规则和制度需要迅速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同时改善产品质量,树立并维护正面形象。一旦商家普遍维权困难或者产品质量大面积出现问题、平台产品被曝涉黄涉爆等负面新闻,购物的乐趣也将随信任危机而消失不见,企业的运营状况也就岌岌可危了。
三、拼多多的崛起,不着急的王
消费升级,完整的表述应该是消费需求升级。这种趋势应该是消费者主导的。
从拼多多崛起这一事件来看,阿里对消费升级的战略把握不够精准全面:如果阿里坚持把聚划算发扬光大,或者提前两年便推出今年的春晚广告、亲情号等举措,那么拼多多是否还有机会成长壮大则是一个未知数。阿里的消费升级战略可能过于偏重高品质电商的方向,针对的人群偏向“三环内的人”,而忽略了最广大的老百姓的需求。
相反,拼多多虽然价格便宜,但他的用户中有很多以前并没有网购经历,有很多对价格敏感,追求性价比。
黄峥: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怎么看待消费升级、降级、分级三种说法:不能只从价格角度考虑问题,升级≠价格升高,价格降低≠降级。
三种说法的核心在于消费,因此不存在所谓的消费降级,用户的消费需求是不断升级的,即消费升级,而消费分级的说法则强调了消费需求的层次性与不均衡性。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也不均衡,从电商平台角度来看,要意识到用户的消费需求升级步伐不一致,需要深刻洞察各类各阶层用户的消费需求特点,并实现差异化满足。
简单来讲就是说,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所谓的消费升级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不应该用产品单一的价格升降来判断消费是否升级、降级亦或分级,而是要从消费者切实的定位和需求出发,满足各层需求并不断的做到更好。
拼多多正是找到并深刻挖掘了巨头们都忽略了的那一部分客户群,横空出世,利用微信的庞大流量、微信用户之间强连接的优势迅速崛起于他们貌似快要被时代淘汰抛弃之际。
拼多多的出现成功证明了社交电商不是一个伪需求。社交电商的本质,则是如何将社交流量与商业化结合在一起。虽然拼多多这种爆款低价的模式不一定对所有社交人群都有效,但它给微信社交流量的商业化提供了强大的信心和参考价值,社交流量商业化变现的模式是可以持续的。
相比已经爆发的拼多多,跃跃欲试的小程序也绝不可轻视。
小程序自2016年推出以来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8年年初才凭借游戏和电商逐渐爆红。在电商领域,95%大型电商平台与众多品牌电商都已接入小程序并获得了海量新用户,蘑菇街小程序上线两个月新增300万用户、于小戈的电商小程序月流水过千万、小小包麻麻90%的电商月流水来自小程序……
目前的小程序电商主要集中在大的平台、品牌,而之前以微信公众号形式存在的网红大V拥有大量粉丝,这一部分流量到电商的转化也可以想象。甚至以前靠熟人关系生存的微商,也极有可能被小程序电商改造。
我个人觉得小程序在未来很可能替代相当一部分APP,它对比移动APP来说的优势就是更容易分散,更方便,更灵活,对输出的内容也更单一且具体。但同时对应的产品内容展现就不够全面。如果把一个APP比作一个军团的话,那么小程序更像是可以灵活出击的特种兵小队。
最后微信真正想要的结果,可能是一种无数分散的、中小体量的玩家依附于大生态系统的局面。如果真有这样的一天,那小程序势必在其中扮演极为重要的作用,或许微信以社交为主的定位会限制小程序电商的发展,最后的局面也不会彻底颠覆阿里电商平台,但这一切足以让阿里担心。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的升级,5 G网、物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互联网产品、工具、平台也会随之升级,人们之间信息传递交互的速度更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也必将迎来变革。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迭代,成长和塑造。适者生存,诚信为本。拼多多需要大力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还有很多,任重且道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15年9月,拼多多正式上线。
2016年2月,拼多多单月成交额破1000万,付费用户突破2000万。
2016年7月,拼多多用户量突破1亿,获得B轮1.1亿美元融资,IDG资本、腾讯、高榕资本领投。
2016年9月,拼多多与拼好货宣布合并。
2016年10月10日,拼多多周年庆单日交易额超过1亿元。
2017年10月,拼多多近1个月长期占据iOS总榜及购物类第一名。
拼多多:一个“慢了一步”的独角兽,一位“不着急”的王者。
闲谈:前几天在朋友的酒吧,喝酒聊天看世界杯的时候我对朋友说出了我对拼多多商业模式的疑惑,但没有讨论出什么结论,不过现在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希望朋友们和我一样,不要停止学习。
伏胖打脸记之拼多多:不着急的王大家好,我是伏胖,喜欢有温度的思考,做一个纯粹且有棱角的人。
先看清我,再喜欢我,咱们下期再会。
伏胖打脸记之拼多多:不着急的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