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藩镇是个什么东西

作者: 凯旋_d302 | 来源:发表于2019-05-29 22:37 被阅读0次

    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一词也因此引起我的注意。

    为什么一统中国的大秦帝国没有这个问题,巍巍强汉也没这个问题,偏偏唐朝遇到了这个问题?

    并且藩镇和唐朝的生命周期时刻纠缠,最终把一个四方来朝的巨人整的奄奄一息,直至衰亡。

    我们都知道,秦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郡县制,中央政府组织是三公九卿制,汉朝基本全盘采纳了秦朝的治理体系。也就是说,汉朝政府的组织架构为中央——郡——县,一共三级。这是一种非常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地方郡的最高长官成为太守,和中央的九卿级别对等,均享两千石的俸禄。因为层级少,所以秦汉官员升转非常灵活。

    中央和对地方政府的管理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汉朝的地方长官由中央政府选拔任命。但是地方政府除长官外的其他官吏,汉朝称掾属,均由地方本地人担任。二是中央政府会派中央的官员——刺史,对地方政府进行调查,而调查内容也仅仅限于六个条目。由此可见,汉朝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干涉有限,中央放权给地方,地方因而有更大空间来进行行政管理。

    唐朝情况则不同。政府层级多了,并且地方权力小了,中央集权倾向比汉代明显。唐朝由下至上分别是县——州——中央。县分为上中下三等,在唐代,州的行政长官被称为刺史。唐代中央并列的两大权力,行政权由宰相把持,监察权由御史大夫把持。御史大夫掌管御史台,御史台分为左右御史。其中左御史负责监察中央政府,右御史负责监察州县地方政府。这就导致观察使和监察使实际权力在州政府之上。

    因为唐代版图广袤,为了强化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唐中央派遣监察官员巡视边疆,并赋予该官员全权调度的权力,这个官员就是节度使。唐代治理者本想通过节度使加强中央集权,牢牢把边疆权力攥在手里。但是因为节度使权力过大,且没有足够的制衡力量,最终形成军人割据,也就是藩镇。安史之乱由此产生。

    中央派大吏赴地方,剥夺地方官职权,而结果中央派去的全权大吏在剥夺地方职权后,回头来反抗中央,最终灭唐。

    好比养了只极其彪悍的猛兽看家护院,结果却被猛兽反噬。

    有时候,出发点是好的,事情运转也是好的,但是一旦运转起来,事态就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去了,修修补补无济于事,断臂断腕无力回天,只有眼睁睁看着划向深渊。

    出发之前,对事情的预见性格外重要。除了环境、制度、形势等,更重要的是把握好幽微的人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朝的藩镇是个什么东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mq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