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遇到问题会找人吗?
邻居来串门告诉我一件事情。孩子小艺四年级,做作业时遇到一个难题,她帮忙找人问。
第一个想到的是博士后表哥李深,博士后拿到题目后,讲了半小时的概念,原理,定律,就是没给答案。最后,她急了问答案,博士后支支吾吾还是绕一圈开头的那句你的问题是?我的回答是……电话一挂结束了。邻居气得也扔了手机,来一句啥博士后!
她又找第二个人。他的一个朋友——高三的老师洪峰。高三的老师厉害,很快给出一个答案。她很高兴,左恩右谢,说了一堆客套话。她也是有点学问的,仔细一想,不对,她对这个答案有疑惑。她又找第三个人。小艺曾经的培训班老师贾俊。你猜怎么样?贾俊给的答案和高三的老师洪峰一模一样。她依然半信半疑。
她又在朋友圈里挖掘出一位老师白敬。白敬给出的答案如出一辙。
谣言三遍变成真理吗?不!她还是不能接受这个答案。
突然她想起,暑假作业,同一个班级是一样的,问问班里那学习委员张恒吧。她兴奋起来,得意得象抓到一条大鱼似的。赶紧打电话。张恒把答案告诉她,又一步步讲解理由。她服服帖帖,完完全全接受这个答案,与自己的想法吻合,只是自己知识点模糊不能解题。
事实也证明,张恒的答案是正确的,非常正确。
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找对人了吗?千万不要问与你相差甚远的人。博士后不一定能解决你的学习问题。当然不是说博士后没水平,是他已经远离了这个知识点,不是他熟悉的领域不是他研究的点。如果你学习上存在问题,最好问你的同学和你和你当下的老师,这样的知识会匹配的。特别是那些有坑的知识点,当离开这个学习阶段,大家会遗忘的。只能用范范一些规律、定理来解释,来作答。
学习如此,生活中同样的。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找对人。
去年冬天我准备开车出门,一看车上长时间不开,上面落满灰尘和枯叶。我用水冲洗一下准备走。刚上车系安全带,车前的大玻璃全部雾化起来了,再向前开两步,玻璃全部是冰霜,我一点都看不见,哪敢再开啊!我只好停下,问路边一个大爷:“玻璃结冰了,我怎么办啊?”他说:“你很认真地回答我:“你用小铲子铲啊,要我一起帮你吗?”我说那我自己来吧!我拿出塑料小铲子,便费力地铲了起来。可冰就是冰,结实着呢,那能由得了你啊!我突然一想,亏没铲动,铲了不也伤玻璃吗?我不敢再铲了。我站在车边,踌躇起来。前排楼的王大爷过来了,他关心地问我:“怎么不走啊?”我指了指车前窗。他说,这好办。你弄热毛巾擦,再用热水冲。我头脑也就跟着又傻了一回。刚才是我没用热水的原因,这次来热的,你该化了吧?我试试根本无济于事,反而更厚实了。我想开回去不行,开走更不可能。我左右为难。踮起脚四处看,一位夹着公文包的男士过来了。我想找到救命稻草似的,连忙跑上前去问:我车窗有冰冻,怎么办呢?他笑笑说,把车里空调开着,不就化了吗?他轻轻松松甩了一句驾着宝马便走了。果不其然,5分钟不到冰冻全部化了,我兴奋地打起方向盘,一蹬油门出了小区。
这次我长经验了,遇事一定要问对人才能解决你问题。前面的两位没开过车,哪来的经验呢?后面的不用说,也是有驾龄的人啊!
还有一次在上海火车站,下了火车转公交。我的天,公交车多不说,站台好几个。走错了你就跑冤枉路吧,那可不是三步两步远。我看见三个小靓女,以为这些孩子常出门一定熟悉路。我便问她们,她们象聋哑人一样不回答我。我以为他们是外国人,听不懂,我用英语又问了一遍,人家还是不理我。我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她们可能是日本人,因为日本人和我们中国人长得很相似。我用日语又问了一遍。三个女孩摆摆手走了。旁边的一个人很有经验地告诉我,她们是韩国人,听不懂你讲话。奥!上海是小联合国啊!我笑笑往前走。我走了两步,看见一位清洁工阿姨,我试着问:1附近的公交车站台在哪呢?她立刻告诉我,就在这个超市的后面,拐过去就到了哦。这次我才问对人。人家在这原地不知绕过多少圈了。我说我怎么就绕不上呢!
在你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要找对人、问对事,他们能够给你正确的答案,让你少走弯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