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传统分为二十七章,现自《述而篇第七》7.4、7.9、7.10、7.38四章移来,共计三十一章。
10.11[传统为10.19]疾,君视之,东首①,加朝服,拖绅。
【译文】孔子病了,国君来探问,他便头朝东,把上朝的礼服盖在身上,把衣带摆正。
【老彭有话】孔子生病了,国君来探视。孔子头向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衣带横在朝服上。
病中仍不忘“礼”。
古代房屋讲究东房为上房,国君来探望进门到屋内,头冲东躺着坐起时正好面对国君。身上盖好朝服,衣带拖到床下。虽然是躺在床上,仍是一付穿戴齐整的模样。
【注释】①东首,理解为头冲东。
10.12[传统为10.20]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译文】国君征召,不等车辆驾好马,立即先步行。
【老彭有话】国君召见,不等车马准备好就自己先走。
也许这样更慢,却能表明一个“对君”的态度。
10.13[传统为10.26]升车,必正立,执绥。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译文】上车后,一定先端正地站好,拉好扶手。在车内,不东张西望,不很快地说话,也不用手指指点点。
【老彭有话】孔子上车,一定端正地站好,拉好扶手。
在车内,不左顾右盼,不尖刻地与人说话,也不对人指指点点。
这些都是现在还在用着的“礼仪”。
10.14[传统为10.21]入太庙,每事问①。
【老彭有话】孔子进入太庙,每一件事都要问一问。
前面已经说过,此前是从学习的角度,现在这是从怎样做才更符合“礼“的角度。不明白就行事,有可能会“失礼”。
【注释】①见八佾篇。
10.15[传统为10.11]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译文】即便是米饭菜汤,也一定得先祭一祭,而且祭的时候还一定恭恭敬敬,就像斋戒一样。
【老彭有话】既使是粗食、菜汤、瓜果来做祭品,也要像正式斋戒一样。
有的人家生活水平低,达不到宰牛杀牲来祭祀,那就用一些平常的吃食也可以,但一定要符合斋戒的要求。
这是孔子在“礼”上的可变通之处。斋戒不一定非要置办的丰盛,要的是那份“诚心”。
10.16[传统为10.12]席①不正,不坐。
【译文】坐席摆的方向不合礼制,不坐。
【老彭有话】席位摆的不正,不坐。
席位是礼制的重要内容,摆放不正也就说明没有按“礼”的要求,当然不能坐。
另一种情况是席不正,主人可能还要摆。客人一旦坐上去就不再好摆,或者还要麻烦客人离席。
【注释】①席,古代铺就的席子。现在则指位置。
10.17[传统为10.10]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老彭有话】这一章不翻译也是最好的,翻译出来倒显得粗俗。
不过对这一章,我的看法这还是在说祭祀的时候。祭礼摆在那里,人们吃饭、睡觉的时候说话会有惊忧,不礼貌。
当然后来过渡到凡是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尽量不说话,也不是不可以的。“礼”有时就是“推而广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