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业生涯规划职场笔录
从银行裸辞后,我却更迷茫了:比能力提升更重要的,其实是这一点

从银行裸辞后,我却更迷茫了:比能力提升更重要的,其实是这一点

作者: 赵晓璃 | 来源:发表于2019-10-05 21:31 被阅读0次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苦恼,主观上你很想在某个能力上取得进步甚至突破,但不知为何,现实中遇到问题依然会想要逃脱?

    投射到职场中的典型表现就是,每次你都会在同一个问题或障碍面前栽跟头,不断地重复着类似的痛苦或失败的体验。

    这种情形,我习惯称之为“能力的魔咒”。

    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打破这种“能力的魔咒”呢?

    一、

    来访者张荣(化名)这些年的职场道路颇为坎坷。

    8年前,张荣从学校毕业,父母希望她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正好赶上银行招人,张荣就报名参加了考试,结果被顺利地录取了,开始了银行柜员的职业生涯。

    银行柜员工作的繁琐和枯燥让张荣渐渐失去了耐心和热情,另外让张荣颇为苦恼的是,银行柜员还要向客户主动介绍理财产品,对于主动和人说话及推销这件事情,张荣极度没有自信。

    在整个咨询的过程中,张荣的声音是微弱的,我仿佛能看见,这些年来的张荣似乎在职场中像是大病了一场一般,内心极度缺乏力量。

    果然,在银行做了两年柜员后,张荣觉得实在受不了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实在厌恶主动和客户推销理财产品,便从银行裸辞了。

    裸辞后的张荣原本计划给自己放几个月的假,结果还不到一个月,感觉自己突然没了收入,心里更加焦虑了,于是很快就投入到新一轮的找工作中。

    但现实给了张荣一记重重的耳光。

    想想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缺乏专业技能的张荣,如何能在人才市场上找到比银行待遇更好的工作呢?

    张荣有些后悔自己裸辞的冲动,但木已成舟,考虑到自己实在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尽管自己不喜欢大学专业,但如今,似乎也只有大学学的财务专业才能拉自己一把了。

    于是,张荣报了会计辅导班,考取了从业资格证,应聘到了一家公司做起了出纳。

    按照张荣最初的设想,她自己应该可以从出纳做起,然后一步步做到核算会计,再往后负责全盘账目处理工作。

    但现实再一次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

    等张荣做了出纳才发现,这份职业根本没有她想的那样简单:

    她需要不断地和各部门沟通报销的事情,不是这个人单据不规范,就是那个人手续不齐全,每天,张荣都要应对很多人询问报销款的事宜;另外,出纳还负责工资的发放,有员工对工资额表示怀疑的,都会不分时间找到张荣,希望她能够帮助查询下明细,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等等。

    这样一来,原本希望安安静静做事的张荣被这份需要不断和人沟通的工作搅的好不头疼。

    她开始怀念银行工作的好处来。

    要说企业出纳工作不仅无法减轻她人际沟通的压力,而且工资待遇还不好,虽说之前银行经常加班,但算上公积金等隐性福利,还是说的过去的。

    而现在呢,除了每个月可怜的死工资之外,公积金根本无法和体制内媲美,并且事情同样琐碎繁杂,这让张荣灰心极了。

    张荣又开始了艰难的备考公务员的历程。

    然而,离开校园几年后的张荣不得不承认,不论是专注力还是学习力甚至是记忆力等各方面,自己仿佛都无法达到在校期间的水平了,加上每天下班精疲力尽,复习的效率可想而知。

    考了几年下来,没有任何进展。

    “晓璃老师,你说我到底该怎么办啊?我发现自己从银行裸辞后,过得越来越不好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还有希望吗?”

    说着,张荣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二、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张荣的人际沟通能力出现了问题,不论是她之前的银行工作,还是现在的出纳工作,都需要人际沟通,而这是张荣倍感吃力的部分。

    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从之前的咨询经验中,我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

    如果某件事失败的体验在你身上重复发生,不论换怎样的环境,你依然会重复这种糟糕的体验,那么,这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能力问题了,而是你不曾意识到的“潜意识”在操控着你,如果你意识不到,这种失败将注定成为你的宿命。

    这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背后的机制和真相。

    放在张荣的案例来说。

    你如果只从表面上分析,断定是张荣人际沟通能力出现了问题,从而建议她学习沟通技巧和方法,实则是治标不治本的。

    如果学习技巧和方法有用,我想张荣早就摆脱如今的困境了。

    随着咨询的深入,张荣和我说起了自己过往的成长经历。

    原来,张荣有一位十分严厉的父亲,而且她的父亲是一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从小到大,他对女儿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与此同时,他对女儿表达关注和爱的方式,就是不断地给张荣提出各种要求,如果女儿达不到自己的期待,父亲则会恼羞成怒,说她没有用,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等等。

    天长日久,父亲对张荣的“打压式”教育渐渐植入到了张荣的潜意识当中,她很害怕自己的父亲,同时骨子里更是藏着深切的自卑。

    事实上,当一个人成年之后,TA会把童年时期和父母相处的模式内化到潜意识中,在成年后投射到现实的关系里。

    心理学中的一个说法是,我们会把和父亲相处的模式投射到职场人际关系和社会协作上,所以如果一个人的社会能力比较弱,尤其在职场人际关系方面总是感很无力,多半意味着,这个人童年时期和父亲的关系不太好。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和父亲的关系会投射到职场中呢?

    这是因为,父亲的形象往往象征着力量、权威、规则、人际协作等,这些指向多少都带有父性特点,而亲密关系、情感等指向都具有母性特点。

    所以,如果一个人童年时期和父亲的关系糟糕,意味着这个人会在今后的职场中遭遇坎坷;如果童年时期和目前的关系糟糕,则意味着在构建亲密关系及家庭关系方面,可能也会阻力重重。

    三、

    张荣告诉我,由于成长经历中父亲对自己的批评和打压,让如今的她依然无法对父亲释怀,而且每次回去见到父亲,更会情不自禁地感到紧张乃至恐惧。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张荣在面临事业转型等关键时刻,主观上是想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潜意识里会不自觉地重复着父亲对自己的判定:懦弱、没用、这样做不好那也做不了......

    尽管张荣表面不承认,但潜意识里她已经将父亲的这些判定内化到了潜意识里,最终会鬼使神差一般把事情搞砸,去证明潜意识对自我的判词。

    这才是比能力不足更让人觉得不寒而栗的部分。

    那么,对于类似于张荣这样的职场人而言,到底该如何才能走出自卑的阴影,获得内心的力量呢?

    我们需要学会一点,那就是——

    外人的批评也好打压也罢,本质上都是对你的行为和事情方面的不满,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认识和训练,往往会把批评上升到人格、品质、价值等这样的高度。

    你需要做的,就是将外界的批评声进行过滤,分清哪些是行为和事情方面的不足加以改进,而对于人格、品质、价值等这些维度的否定,则可以选择无视,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向对方予以适当的表态和说明。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碗,这个时候,没有受过训练的家长往往会这样批评孩子——

    “你怎么这么没用?!连碗都端不住!你看看你,怎么这么不用心?今后还能做什么?!没出息!”

    但事实上,有可能这位家长那一天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恰巧孩子打碎了碗,让TA有了情绪宣泄的出口,所以才会出现这些伤及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明辨的是——

    家长批评的是孩子打碎碗这件事情,TA责怪孩子不小心;但至于这个孩子今后是否有用(价值)、是否用心(品质)等这些维度,其实是和打碎碗这件事情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为一个成年人,既然童年的伤痛已经铸成,我们需要学会过滤外界的评判甚至批评,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至于把这些批评当真,对自我进行“二次伤害”。

    所以,你发现了吗?

    我们的行为、能力甚至感受的背后,实则都有潜意识的作用,如果我们察觉不到这一点,你将会被“潜意识”控制的死死的,最终重复着昨天的痛苦和悲剧,而你却认为,这就是“命运”。

    要真正有所改观和成长,就需要借助专业的力量和帮助,面对潜意识里你不敢面对的事实,去面对曾经被压抑的、真实的自我。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荣格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被评为2018年度经管类十大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银行裸辞后,我却更迷茫了:比能力提升更重要的,其实是这一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uy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