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散文读书
除了上梁山落草,好汉们还可以去哪里安身?

除了上梁山落草,好汉们还可以去哪里安身?

作者: 龙驹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07:37 被阅读61次
(图片来自网络)

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一百零八条好汉最后都上了梁山。主要的原因是宋江为首的梁山竖起了“替天行道”这面大旗,很多好汉是奔着这面旗帜而来。当然,也有很多好汉是投奔宋江而来,为宋江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又当然,也有很多好汉是被宋江赚上山的。

宋徽宗时代,山是第一个贼窝子。这山当然要有一定的险峻之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官府的军队奈何不得。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规模,山头的面积要足够大,能住得下大小头领和喽啰们。占山为王的选择山头时首先就应该考虑这两条。不可能随随便便找一座土山,或者公园里的假山,带领几十人占住山头,就说自己占山为王,就要造朝廷的反了。

《水浒传》里有不少占山为王的,都符合这两条。比如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的少华山,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行者武松的二龙山,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的桃花山,孔明、孔亮的白虎山。

当然,这几座山头跟梁山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不然,这几个山大王也不会最后都放弃了自己的山头,上了梁山。

朝廷第一次征讨梁山,派双鞭大将呼延灼,呼延灼没有讨到半点便宜,最后被活捉上山。第二次征讨梁山,派了大刀关胜,结果一样,被活捉上山。第三次征讨派圣水将单廷圭、神火将魏定国,一样投了梁山。后来,连枢密院童贯、殿帅府高俅,亲自率领大军征讨,仍是没有讨到便宜,弄得大败亏输,丢尽了朝廷脸面。

梁山屡屡得胜的原因,首先应该归功于大小头领及众喽啰们的奋勇杀敌,再者归功于梁山智囊团的计谋高明,除了这些,很重要的一点就应该归功于梁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这是《水浒传》里面的第一个贼窝子,大凡犯了罪,杀了人的,比如林冲;抢了劫的,比如晁盖等人,都会选择上山避难。

《水浒传》里面第二个贼窝子,就是柴进庄上。很多犯了国家法度,被朝廷追捕通缉的,会选择去他的庄上避难。比如跟梁山反贼勾结,杀了阎婆惜的宋江,就“无处安身,想起大官人仗义疏财,特来投奔”。按说国家通缉的要犯,别人避之犹恐不及,柴进却敢留,不仅敢留,而且还很愿意,很开心看到有这样的人来投奔他。还经常不无得意地吹嘘自己的这种行为:“遮莫做下十恶大罪,既到敝庄,但不用忧心。不是柴进夸口,任他捕盗官军,不敢正眼儿觑着小庄。”

宋江把杀了阎婆惜的事告诉了柴进。值得琢磨的是,宋江并没有说杀阎婆惜是因为阎婆惜抓住了他和梁山反贼勾结的短处要挟他。这从柴进的接下来的话里能看得出,宋江隐瞒了杀人的理由。“柴进笑将起来,说道:‘兄长放心,便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不知道宋江若是说出了杀人的真实原因,柴进还敢不敢留在庄上?

连杀人的罪犯,柴进都敢留在庄上,而且,官府真就不敢派人来查,来投奔他的没有一个在他的庄上被官府抓去的。因为他家是金枝玉叶,有先朝的丹书铁券,“诸人不许欺侮”。这是《水浒传》里的第二个贼窝子。

《水浒传》里的第三个贼窝子就是寺院。鲁达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之后,通过赵员外介绍,上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当了和尚。赵员外并没有说鲁达是因为杀了人,没有地方去了,想在你这里避难。但是从后文可以看出,智真长老是知道鲁达杀了人,在这出家是为了避难的。因为他后来叫鲁智深去投奔他的师弟智清长老时,给智清长老写了一封书信:“沿海寺檀越赵员外剃度僧人智深,俗姓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鲁达,为因打死了人,情愿落发为僧。二次因醉,闹了僧堂,职事人不能和顺。特来上刹,万望作职事人员收录。”

智真、智清一个是五台山文殊院的一把手,一个是东京大相国寺的一把手,明明知道鲁达是个杀人犯,竟然还敢违反国家法度,给予收留。

要说上山落草,依据山势地利,躲避官府的追捕,是一个去处。柴进庄上,因为主人有先朝的丹书铁券,无人敢惹,也是一个好的避难所。那么寺院究竟凭什么敢收留杀人犯?好端端的干净去处,就敢变成一个窝藏国家罪犯的贼窝子?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了林冲,董超薛霸二人回到东京,对高俅说出了鲁智深是大相国寺的和尚。凭高俅那样一个阴险毒辣的主,竟没有问罪于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只是吩咐智清长老不许鲁智深挂搭,就完了。并没有追究智清长老窝藏国家凶犯的罪名。堂堂的高太尉连一个小小的相国寺的长老都不敢惹吗?是何缘故?高太尉有何顾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除了上梁山落草,好汉们还可以去哪里安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wj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