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曾说:“家庭关系建立在婚姻之上,婚姻则根植于两性间天然的相辅相成或互相联系之上。”
一段婚姻由两个人开启,但众所周知的是,婚姻里的事并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
在面对两个家庭之间的事情时,我们往往会失去理智,因为都想赢,都想争那一口气。
可我们却忘了,赢了争吵往往就失去了情意。有人问如何在不争吵的的情况下又保有情意。我想唯有包容。
C打电话来倾述,说又和先生吵架了,想自己带孩子搬出来住。
其实本是件小事。朋友孩子晚上总爱用手抠人脸蛋睡觉,朋友因此每天睡眠不好,于是买了个洋娃娃给孩子抱着睡觉。谁知老公不愿意了,说她为何不给小姑子的孩子买一个。
朋友的小姑子年初离婚后一直带着孩子住在朋友家,朋友的公公婆婆也一起住着。
其实,朋友还买了另外一个玩具,里面也有个洋娃娃,准备到了就给小姑子的孩子玩的。谁知老公不依不饶,非说她没有买一模一样的了。
于是两人吵了起来。小姑子坐在客厅听他们吵了半天却一句话没说,低头玩手机。
老公没有让步的迹象,公公婆婆一边倒帮着自己儿子说话。最后,朋友的父母半夜跑过来,战争才得以平息。
朋友是个非常好脾气的人,人也温顺,和公婆一起住了六七年了,从来没有当面红过脸,婆婆比较强势,说点什么话她尽量都忍着。但这次,她不想再忍。
她说,一大家子住一个屋檐下,难免有点磕磕绊绊,也总有人要忍让才是。可是,为什么每次忍让的那个人都是我呢?为什么我的父母要向他们说好话呢?这些年,真的太累了。
结婚以后,发现身边一些已婚的朋友和同事都在感慨“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原本对婚姻充满期望,如今内心满是怨恨。
曾经无比向往的二人世界,走进去后才发现,和设想的完全两样,生活开始变得有点无法掌控。
围城里的景象各有不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家庭不幸福呢?
罪魁祸首只有一个:失衡的夫妻关系。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一是糟糕的婆媳关系,二是严重的恋子情节。
糟糕的婆媳关系进一步导致了婚姻里许多的矛盾和纠纷。
张爱玲在《婆媳之间》里说过一句话:爱护丈夫的女性为了使自己的丈夫生活得妥适,很高兴地顺服于婆婆之下。
意思就是媳妇要忍让并向婆婆妥协。是的,适度的忍让和妥协会让矛盾临时平息,但这只是表面的风平浪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媳妇因为忍让心里受了委屈,婆婆因为占了上风变本加利,经年累月,最终矛盾还是会激化,且一发不可收拾。C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她的一再忍让让婆婆更加肆无忌惮,现在她已经忍无可忍。
听过看过这么多婆媳之间的事,发现,婆媳之间并不是靠忍让和妥协就会好。
其实,婆媳矛盾的产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太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说白了,就是媳妇按照自己亲妈的标准去要求婆婆,婆婆按照自己亲闺女的标准去要求媳妇。
我们得承认,婆婆本来就不是亲妈,媳妇本来就不是亲闺女,不要对对方抱太高期望,也不要把自己的架子摆的太高,平常心相处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降低期望值,婆媳或许可以更好的相处。
在咱们的文化和习惯里,一个家庭一旦有了孩子,夫妻二人几乎就会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于关注孩子,争吵和战争不可避免。
从你侬我侬到相看两厌,这中间经历的十万八千里的争吵和纠纷也大多数是因为孩子。
严重的恋子情节不仅会让家庭纷争不断,更会让孩子受到无法弥补的伤害。首先是孩子被父母过度的关注压抑的喘不过就气,其次是畸形的父母关系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原本,我们因为相爱才有了孩子,为何却因为孩子而争吵不休,孩子的到来反而让我们从相爱变成相杀。
这一切和孩子无关,是大人的问题。
其实,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自己的路要走。他必须吃亏,必须跌倒,必须流泪,才能摸索到自己的样子,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些,我们无法代替他去完成。
或许我们都忘记了,无论我们愿不愿意,孩子最终会长大,会独立,会离开我们。这是不争的事实,越早接受越好。
真正和你走到最后的,是伴侣。你们虽然一路相爱相杀,最后仍然免不了在同一屋檐下看夕阳。
夫妻相处的模式便是孩子人际关系最初的参考,夫妻关系一旦失衡,受到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父母对孩子的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是潜移默化的,虽然看不见,但可以感受得到。孩子成年后的许多言行都在模仿和重复着原生家庭里接受到的信息。
父母和谐幸福,孩子得到了完整的爱,从小拥有了足够的安全感,长大后就会对周遭的人和事充满爱和信任,勇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勇于面对挫折。
反之,父母如果争吵不断,相互抱怨,甚至冷战,孩子就会没有安全感,为了让父母开心,他会去迎合父母,从而隐藏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压抑了自己个性的发展。
长大后,孩子与恋人、配偶以及朋友的相处模式,很大程度上都是在重复父母之间以及他和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
从精神层面来看,一定程度上,你们过得怎么样,你们的孩子以后就会过得怎么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