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努力画别人,却画不好自己。
疫情期间,老师都成了主播,家长都成了老师。在家培养孩子美术乐趣的同时,自己也开始研究着画一下。别说,还真是挺有意思。
虽然什么都不会,我们还是选择了从油画开始,直接网上去买的套装。一共运来了三次,里面的工具也是丰富多彩。画架,调色板,画板,油料,油壶,四五只粗细不同的画笔,还有两瓶油,一瓶松节油,一瓶稀释剂,还有一个笔架。感觉所有的材料,一支楞起来,好像立马就成大师了一样。
我们就这样开始了写意派画风的创作风格,我专门买了好多20*20的方板供孩子画,孩子画的不亦乐乎,为了别抹到衣服上涂料,还专门带了小围裙,甚是可爱。他一本正经的画小苹果,小草莓,大鸭梨,酸葡萄,小兔子…每天都画一两个小时,各种画。然后我们就开始遇到了好多问题:
爸爸,调色板怎么洗?
爸爸,多久油画能干?
爸爸,怎么画大树?
爸爸,颜色怎么一涂上都混一块了?
…
遇到问题,是需要解决的。我们就开始在网上找视频,开始明白了透视,明白了颜色的一些层次,阴暗,包括素描的基础,等等,孩子嫌麻烦,还是喜欢自己的创作风格,也就是萌萌风,后来倒是我乐趣越来越浓了,我先学,然后先学带动后学,最终达到共同学习。开始看梵高,看爱德华.蒙克,看伊曼多夫…因为也并不想当画家为目的,只是学习之余的乐趣,我们就老是画一些随心的简洁的小品画作,有的几分钟一副,有的一分钟能画好几副,好坏不说,很快乐。
歌德曾经谈到了动物画家罗斯的画,说罗斯画羊是有才能的,因为他对这种温顺动物有天生的同情,而他画其他的凶猛的动物,或者风景,就难有突破。
所以,绘画应该很难去用像不像来评价。艺术作品是要表达某种感情,某种需要或被需要的,是表达的某种动机和共情,所以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感情的。没有感情的艺术作品,就好似缺少了滋味的菜肴,即使用了最好的菜肴,做出了最好的色泽,但是依然是很难评判好坏喜欢还是不喜欢。
不否认绘画的日益训练和教学的指导性,如莫扎特和达芬奇都在强调对艺术把握的需要深入,绘画也好,写作也好,甚至音乐或者其他艺术,都要先学会画自己,也就是和自己谈话,要知道自己的动机和需求,然后找个自己适合的表现形式去坚持努力,而这个过程也很遥远,要经历很多的坎坷,摸索,羁绊,跟头,但是直到有一天,坚持了下来,才发现,路的尽头,足够美好。
当然不能得过且过,也不要过犹不及。
大多需要的,都是恰到好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