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感动
对电视而言,我极少追剧,但是这个娱乐化的时代,电视对我的影响却是极大的,电视也占据了我极多的时间,如看足球转播,中超、亚冠、中国国家队的系列比赛,世界杯的转播,等等。
忙里偷闲,看得最多的还有相声、小品等搞笑栏目,如辽宁卫视的《欢乐喜结号》,如东方卫视推出的《欢乐喜剧人》……
那天,翻开《欢乐喜剧人》的回放,看叶逢春表演的一个默剧,粗略浏览间,一下子把我的目光吸引住了:
一个病房内,两个清洁工之间,用卫生劳动工具互相捉弄,彼此整蛊。正闹得不可开交时,病房里推进来一位病蔫蔫的十六七岁的女孩,她随手一抓挠,一大把头发便掉了下来。她的神情是那样伤感、痛苦。她的怀里紧紧抱着一个洋娃娃。
——她是得了重症,刚刚化疗,所以才会大面积脱发吧?
她的母亲,拿来一个假发头套,试图说服她:头发掉了不要紧,还会长出新的。即使现在,也可以索性把长发剃掉,戴上这个漂亮的假发,也不影响美观。但是,这个爱美的女孩,无论家长或者医护人员怎么劝解、安慰,她都不接受,母亲只好含泪离开。
——这一幕都被那“两个调皮的清洁工”看在眼里。于是,接下来,他们开始了一系列的搞笑表演:
一会儿用扫把跳舞,一会儿用双手变魔术,一会儿又将拖把的穗子披戴在脑袋上,扮作女明星动情地唱……
他们只想把生病的女青年逗乐,让她开心,放松戒备,让她接受戴假发的建议。但是,无论两个清洁工怎么卖力表演,女青年仍然攥着洋娃娃不放,也不接受剃发建议。
两位清洁工为了说服这位病中女青年,又玩起了剃发游戏——用猜拳的形式玩起了“石子,剪刀,布”。即谁输了就用电动剃刀剃谁的脑袋一下,可叶逢春扮演的这位清洁工,点太背了,老是在输。
几个回合下来,他被剃成了怪里怪气的阴阳头。而那位女青年,则被这一幕彻底逗乐。
这时,音乐起,所有的医护人员,拿着就地取材的乐器,伴随着芭比娃娃的主唱,舞之蹈之。情感升华,病房炸了,剧情一下子达到高潮!
女青年俯在轮椅上,身体颤栗,痛哭起来——大家围在她身边,轻声安抚她。她由此体会到周围的人,都发自内心的关怀她、呵护她,她被深深感动了!于是,她终于松开了手中的洋娃娃,也接受了医护人员帮她剃发的建议。
——整部小品没有一句台词,人物心理变化历程,全靠动作与神态演绎,但是,自始至终,我被深深地被带入剧情之中。我想荧屏之外,肯定有许多像我一样的普通观众,被这个小品打动,为叶逢春精湛的表演折服!
毕竟,在这个钢筋水泥城堡遍布的社会,在无形钢盔为面具的都市丛林生存之中,有时候,某个细小的动作,某段精心策划的剧情,往往在一不小心之间,那细节、那剧情就击中我们身体里那个最柔软的部位。
当小品结束,红色大幕徐徐落下,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心理戒备如此之深的女青年,为什么会被感动,最终接爱剃发的现实呢?思来想去,我认为无外乎一个字——“爱”。
女青年从“叶逢春”的猜拳游戏中,深深体悟到对方的善意、友爱。那种发自内心的无私的人性关怀。这笑中有深沉的爱,爱化作温暖的清泉,融化了她内心的坚冰吧。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五类,即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可见,女青年的的爱和归属感得到满足,至少是暂时满足,所以。她才会被深深感动。
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打动人、教育人。由这部小品,我很自然地联想起教育,联想起雅思贝尔思说过的一段话来。他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默剧作为一个艺术形式,也起着教育的积极作用。我想,或许正是“叶逢春”这棵演绎生动的树,用爱的春风,摇动了女青年心壤上的那棵树。从而,让她枯木逢春,璨然花开吧!
由这部默剧还让想起了另一部作品,即舞蹈演员黄景行在《笑傲舞林》栏目中演的小品来。
无声的感动小品完整地再现了三个小丑流浪街头的经历--靠卖艺讨生活,所经历的人生种种辛酸。
当《小丑》歌声起,黄景行用精湛的舞艺,几乎是在向喜剧大师卓别林致敬!他将喜剧人人生的种种沧桑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荧屏外的我,早已感动得无以自拔。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
是啊!“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但是,在这种喜中带悲的小品观赏中,在给我带来从未有过的震慑体验同时,又不得不让我思考一些问题,并勾连起一些若即若离的故事来:
——观看《小丑》之时,我的内心在自言自语:如果没有过流浪、漂泊经历的人,又怎么能体会其中隐含的人生况味?
我们又该怎样体悟喜剧作品中的小丑角色?由此,我又联想起一个故事:
在欧洲,有一位非常成功的中年男士,他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于是,他来到镇上,求助于一位非常出名的心理医生。于是,心理医生帮他出了一个主意:
——“我建议你晚上的时候去看马戏团的表演,那个马戏团里有一个非常棒的演员——他扮演的小丑滑稽有趣,我保管你看了他的表演,无论有多烦心的事,都会抛到九宵云外……”
哪知,这位中年男士一脸苦逼地回答:
“我就是那个小丑……”
——因为每天要创新,节目要推陈出新,要冥思苦想,要变着法子逗观众开心,常常思维枯竭,痛不欲生,所以小丑会患上严重的抑郁症。
如此回味起来,感觉这个故事有很强烈的反讽意味。这样想着的时候,那首无比苍凉的《小丑》之歌,便在我的内心翻腾起来:
掌声在欢呼之中响起
眼泪已涌在笑容里
启幕时欢乐送到你眼前
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
是多少磨炼
和多少眼泪
才能够站在这里
失败的痛苦
成功的鼓励
有谁知道
这是多少岁月的累积
小丑 小丑
是他的辛酸
化作喜悦
呈献给你
掌声在欢呼之中响起
眼泪已涌在笑容里
启幕时欢乐送到你眼前
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
是多少磨炼,
和多少眼泪
才能够站在这里
失败的痛苦
……
201903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