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流浪地球》评分很高,年初一不顾价钱高涨的买了VIP票。
进影院,首先被VIP的豪华惊喜住,大红色的墙、大红色的地毯配着大红的自动伸缩真皮座椅,满眼的热烈和喜庆,年味儿十足。
VIP小影院并不比别的影院空间小,但是一排三对沙发,坐满也只有三十人,反而觉得空间更大、视野更宽阔。
沙发宽大、舒适,我和侄女并排把沙发摇成床一样,腿伸得直直的,只把头部抬高,舒舒服服躺下来等电影开始。
最近国内的几部影片从拍摄水平和故事情节来看比之前有很大提高,上周看的动画片《缘起》更是堪与国际水平比高低,增强了我看国产片的信心。
我只知去选网上评分高的电影看,才十三岁的侄女却说因为作者是大刘,便放弃了口碑极好的《疯狂外星人》,选择看《流浪地球》。
我问“大刘”是谁?她答:“刘慈欣啊!”一副才读初二便可以鄙视你们大人的眼神。

我恍然记起,刘慈欣所著的《三体》获得了世界科幻小说的雨果奖,是中国头一个得此奖项的作家。他的科幻小说逻辑紧密,又拥有许多宇宙、星系、物理方面的知识,读后不禁让人对神秘的太空多了一分了解,又多了几分渴望。
当年读完《三体》,我意犹未尽的又把刘慈欣的书找来全部读一遍,没想到这一部居然拍成电影。只是他描写的宇宙天体,玄幻的太空世界能在电影中表现出来吗?对了,还有那让人印象深刻、颇有特色的文革描写。
看完整部电影,我可以说,不但表现出来,且超出了我的想象。问侄女,她说:“好看是好看,但我没看懂硬核在哪里。”我又只能问她:“硬核是什么?”
“故事是建立在什么理论基础上,有什么依据支撑,总不能完全胡编乱造吧!”十几岁的小孩儿简直要秒杀我的智商,我赶紧思索起来。
灾难面前,地球的人类全所未有的团结,集结全球人的智慧,去拯救太阳系毁灭后人类生命的延续;和要用一百代人的时间,去完成需要2800年才能将地球转移到另一星系的浩瀚任务。
影片中甚至用分为几步走的形式对末日做了一个规划,让观众相信,即使真有这样的灾难来临,这也是一份可行的计划。
作者构思的故事超出我的想象,太阳加速膨胀、地球偏离规道、木星抓捕地球、人类推动地球脱离太阳系,这些遥远的概念平时怎会出现在我的脑中。
当人类仅有的唯一生存的地方,真有一天面临毁灭,我们要怎么做?
会如刘慈欣所想,全世界人类出现从所未有的团结?人类又真的有推动地球脱离太阳系的本领?
我觉得作者想传达,也就是侄女所说的“硬核”,不光是地球乃至太阳,甚至整个太阳系,它们的资源和能量总有耗尽的一天,即使不是我们这一代,是很多代以后,我们终有一天要面对。
自从有人提出诺亚方舟,许多后来的末日片、科幻片不是就有类似“诺亚方舟”的末日逃生方案?虽然人类会但愿永远没有这一天,但谁又说得定这一天就不会有呢?
有人笑科幻小说的作者喜欢做白日梦,想的、写的尽是不可能和与现实脱节的离奇幻想,但我觉得,能写科幻小说的人,想象力必没受禁锢,思想没有被约束,他们的作品现在看也许是异想天开,但一旦打开了人们的想象之门,也有可能启迪人类智慧。
据说有位身患绝症的作家因为读了《三体》,临死之前的遗嘱是死后将自己头颅冷冻起来,并一次性交满100年的“冷冻”护理费。她坚信以后的科学技术可以达到如书中人物的“长生”,从冷冻的头颅中提取出已有的思想和记忆,使她“死而复生”。
读完《三体》、看完《流浪地球》后,谁又能说在未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