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halie每天早上都会为我准备一份“法式面包”,然后早早出门。这种面包和法棍一样硬,法国人牙口真是太好了。这种类似半风干状态的面包可以较长时间保存,一买就是一大根,普通人家里都会放一两根,用牛皮纸包着。它的功能作用有点像俄国大列巴,但我很好奇欧洲大陆比如法国、德国为什么都喜欢吃硬面包?他们也不像俄国那么冷需要储存食物。在欧洲大陆另一端的英国人,大部分吃的还是软吐司面包或者半麦切片面包,这种食物让我觉得更现代一点,和古老的欧洲大陆有一点点不同。
餐桌后面的挂画很喜欢房东在客厅挂的这副作品。整体色调柔和温暖,线条也是若隐若现,有一种梦境的感觉。画面主体像是一只手,应该是母亲的手,托着一位熟睡的婴儿。
这段时间没见过房东的女儿,不过在走廊的照片柜里看到了她小时候的照片,一张竖版的人物日常特写。洋娃娃一样的模样,占满了整个相框,阳光勾勒出的阴影恰到好处。还有Nathalie年轻的时候真的是个大美女,单色系的人物肖像特写对人物轮廓的刻画很细腻,似乎岁月就在此刻凝固。
午休时间卢浮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卢浮宫,大英,俄罗斯埃尔米塔什,美国大都会),常设展览面积是故宫的3倍,以艺术藏品为主,真心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之精华所在了。博物馆重度爱好者必须要去朝圣的地方!
法兰西的巴黎(二)灵感来源于埃及金字塔,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整个卢浮宫是个方框型的外围建筑群,中间空出一大片广场。金字塔就在广场正中央,从这座玻璃金字塔进出可以通过地下到达卢浮宫所有展厅,同时也是售票处游客中心办公场所。有了中心的玻璃金字塔,游客可以从中心出发通过地下到达任意展厅。这种集中疏散的方法,也让广场尽可能变得空旷,体现建筑群的恢宏大气。
法兰西的巴黎(二)午休的时候我就坐在大厅地板上吃着法棍三明治,环视整个金字塔大厅的结构,随便一眼的定格就是建筑大片。
鸟瞰众生 法兰西的巴黎(二) 萨默斯岛的胜利女神这座胜利女神像手和头部分都以损毁,不过并不影响艺术家对她的欣赏。艺术家们经常说,“这种残缺美给人以无限想象”,就像断臂维纳斯。对此我不置可否,但是从这个角度去欣赏,似乎也能看到它们的美学价值。这位胜利女神名叫Nike,全球符号Nike的灵感就来源于她扬起的翅膀,让人振奋的的胜利弧线。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感觉,我是被凝视的。这仅是她的神秘之处之一吧,神秘感是这副传世作品的最大价值,她让人类意识到未知,从而引发一系列思考和敬畏。
爱神吻醒普塞克普塞克是希腊神话里比美神维纳斯还美的姑娘,因此引起了维纳斯的嫉妒,她派爱神丘比特去惩罚普塞克,但没想到丘比特爱上了普塞克。作为他们在一起的代价,普塞克无法见到爱神的脸,只能感受他的气息,有一天她忍不住趁爱神睡着的时候偷看了他,爱神大怒愤然离去。维纳斯趁虚而入,让普塞克把装有将死鬼的空瓶子送给冥王,普塞克把瓶子打开后便昏死了过去。最终爱神赶来,将其吻醒,此时虚弱普塞克还尽力撑起身体亲近爱神。
就像古希腊是人类哲学的起源一样,古希腊神话也是现在一切玛丽苏文学影视作品的起源,什么迪士尼童话,言情小说,婆媳伦理剧,大家都抄的希腊神话!
卢浮宫内的现场教学国内也有“第二课堂”,参观博物馆和各种名人故居。但地位是“第二”是课外活动,并不列为主体教学方式的一部分。哪怕有老师带领,也只是带队导游,组织纪律而已。所以我们以前都把这当作春游,而不是课堂学习。
法兰西的巴黎(二)每次去博物馆都会逛一下纪念品商店,寻找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在千篇一律的made in China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产品中脱颖而出也是不容易。我还买了一个立体剪纸作品,上面骄傲地印着made in France。
疑似克罗地亚狂想曲从未听过那么带感的小提琴独奏,这位带粉色鸭舌帽的姐姐,像是一位拉小提琴的老炮儿。
努力看起来不像游客 巴黎安静街道法国人很喜欢坐到路边,吃饭喝酒,也算是法国街头文化的一种。国内的路边摊大排档也是市井文化的体现呀。“市井”一词起源于古代的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严格分割。到了两宋时期坊市制度被打破,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居住区和商业区混合,出现了“前市后坊”的街区形态。在国内“市井”常形容一种自然化的,带有商业倾向且杂乱无章的市民文化。至于为什么“法国街头文化”的形容词是“慵懒”,而中国“市井文化”常伴着“杂乱无章”,这其中的原因应该可以再写一篇文章了。我想可能跟法制观念、商业环境、经营类型、居住形态、国民性格、消费习惯,种种原因有关吧。
法棍夹生菜火腿配上一杯小酒,和友人漫谈;烧饼油条配上一杯豆浆,和街坊拉家常。都自是一番风景。
埃菲尔铁塔下的自拍 法兰西的巴黎(二)在埃菲尔铁塔下等到夜幕降临。
晚霞把路面映成了粉色夏约宫Palais de Chaillo,为1937年法国举办世界博览会所建。
埃菲尔铁塔的颜色是毛茸茸的绿草坪和粉色的路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