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略读诗经,发觉自己很喜欢桃夭,这首诗,刚开始以为是爱情诗,描述女孩的美丽和魅力,后来读了注释,再读这诗,发觉妙啊!这是描述夫妻关系的诗句啊!
《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光华照人,只要自我足够强,足够自信,每个人都可以熠熠生辉啊!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样的人娶进来,家族有光啊!因为自己足够好,所以有足够的爱和温柔对待他恣意的人啊!
意识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形容果实多而大,原本意思是女子开枝散叶,孕育儿女,我觉得这里面还有女子娶进来于处理各种家事,事事处处已家人为主,让家人的生活快乐 富足。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这样的人娶进来,家族兴旺啊!因为自己足够优秀,所以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种善因,得善果。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这里形容枝繁叶茂兴旺繁荣的景象,我觉得这里还有很开心,舒展,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样的人娶进来,家族何愁不发展呢?写诗的人懂得女子的美好,女子也懂得自己的美好,这样人让人怎么不去爱呢!
这首诗以桃花起兴,通过描绘桃花的美丽和丰硕的果实,比喻新娘的美丽和美好的品德。诗中通过反复使用“宜”字,表达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描绘了新娘给家庭带来的和谐欢乐气氛。
我感受一个家庭里妈妈高兴了,全家就兴旺,妈妈不开心,家里就会冷冰冰,所以,妈妈有能力开心,能让妈妈开心的人都是智慧的人,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让家庭和睦兴旺呢!
今日读: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门政治理想,主德化,主礼治。此章深发其趣。盖人道相处,义属平等,理贵相通。其主要枢机,在己之一心。教育政治,其道一贯,事非异趋。此亦孔门通义,虽古今异时,此道无可违。
我理解:孔夫子觉得单纯用法律法规管理,人民会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些事,会因为有办法逃避责罚而沾沾自喜,这样人民只是因为害怕责罚才会遵守规则,内心并不会有羞耻感。只有让人民知道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学习礼仪规矩,才能发自内心觉得做不好的事情很羞耻,自觉的不去做。
我感觉:这有点像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限制着大家的底线,道德则显示着大家的顶线,大部分人在这两条线之间游走,即能为自己争取利益,又不去触碰法律的底线,同时还能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做事,这样的人,比较容易自洽,也比较容易管理。少部分人处于道德的顶端,他们用一言一行感化着周围的人,让人自觉自发的和他们一遵守他们的规范,这是圣人。另一部分人则是在法律的管控下,无法见阳光,这是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