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古代文化优质文章精汇
辜鸿铭:宁为狂狷 毋为乡愿

辜鸿铭:宁为狂狷 毋为乡愿

作者: 上官败笔 | 来源:发表于2017-09-26 12:54 被阅读343次
    辜鸿铭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这个自号“东南西北人”的扎着小辫的怪人,叫辜鸿铭,精九国语言,获十三个博士学位。一生传奇颇多,一张嘴敢说天下,世人褒贬不一,他却依旧活的自我精彩。

    01 腹有诗书气自华

    十岁踏上苏格兰,跟着义父背诵歌德的《浮士德》,之后再读莎士比亚,自此读百家、背百家,游学十余年,他肚里的墨水实在是太足,所以回国之后会被张之洞礼待如宾,会是清廷的“文学进士”。

    人有才气而从容不迫

    有了才学和能力,自然会有想法和傲气,他的想法和傲气全在一颗中国心上。他学贯中西,想告诉世界,中国文化博远的让人生畏。这样一个谙熟欧洲文明却服膺于儒家传统文化的奇人,于那个诸强环伺的年代,坚定地扛起了“春秋大义”的高旗,鼓吹中方文化的普世价值,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度圣雄甘地称其为“最尊重的中国人”,却也不为过。

    辜鸿铭20岁就已经在爱丁堡大学获硕士学位,当年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年轻的辜早已是声名显赫的人物;等到林语堂去莱比锡时,其著作更是成了校方指定必读书。回国后书信往来于托尔斯泰,更与泰戈尔同年被诺贝尔奖提名。没有傲气,倒对不起这满身才气和一腔热情了。

    所以在张作霖问他“能做什么事?”之后,看不到一丝当年张之洞待人如宾的影子,会挥袖而去,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更是敢于倒读保持讥讽英文太简单,倒读才有意思。

    讥讽官僚:“以匪待百姓,以犯人待学生,以奴才待下属。”;拿着袁世凯赏的两百大洋逛青楼;在袁世凯逝世后请戏班唱戏三天。

    太多的故事让人觉得他狂的让人觉得可爱,更觉得英伟,那时候听历史老师讲到他生平一两个故事,当真觉得他把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强盛当成了自己的底气。

    02 他像个腐儒,却是个多情才子

    任何人首听他的纳妾论和杯壶论都会觉得和他那满身才华难以相符,“妾者,立女也,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茶壶、茶杯好比男人和女人,茶壶可配多个茶杯,茶杯却不能配多个茶壶。”这些言论让人哑然失笑。

    但真正去尝试了解他之后,他只是个至情至性的人罢了,是个太多情的人。和妾室贞子相识于汉口妓院,哀其不幸,故而为其赎身,后又相遇,她走头无路,他自命风流、相信缘分,那就在一起了。

    虽出没烟花柳巷,但辜鸿铭和妻子关系是极好的,他曾言:吾妻淑姑,是我的“兴奋剂”(他极爱其三寸金莲);爱妾贞子,乃是我的“安眠药”。此两佳人,一可助我写作,一可助我入眠,皆须臾不可离也。”十八年后,他的“安眠药”病故,离他远去,难以入眠的他置其一缕青丝方可好转。更作诗:

    “此恨无人人有,百年能有几?痛哉长江水,同渡不同归。”

    对人多情的他,对国也多情,尊儒道、奉君王、爱陋习,或许是他爱屋及乌到了极致,爱到了癫狂。

    03 狂狷与乡愿

    以前学《论语》中的狂狷与乡愿,始终没能真正明白其何为狂狷,何为乡愿,大抵是没能在自己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现实中相似的身影。文字因其独特的想象空间让人迷醉,却也有时让人没能明白之前迷茫不已。

    直到看到辜鸿铭,这个怪且奇的人,他站在那个时代的浪尖上,就像是燕赵北魏的配枪侠士站在烈风里,手持半壶女儿陈酿,眼望一批年老的响马禹禹前行,桀骜不驯的眼里带刀。

    这可能就是在我想象里“宁为狂狷,毋为乡愿”的最为生动的展现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辜鸿铭:宁为狂狷 毋为乡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aj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