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读余华的自传体散文《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说起余华,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冲着知名度很高的《活着》而知道有一位作家叫“余华”。
然而,《活着》买回后,翻过几页,便放置一边,再没看。当时我觉得它并不是我想读的那一类型小说。
后来,大约过了两年左右。我在图书馆偶尔看到《第七天》,与《活着》为同一作家,即余华的另一部作品。我看着书名和封面,产生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就借回家阅读。
结果,我把《第七天》完整地从头到尾,认真阅读完。因此,严格说,《第七天》才是我读到的第一本作家余华的作品。
读过余华的小说,转眼又过了好几年,我想再读余华其他类型的作品,所以找来这本自传体散文《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白天,在断断续续拼接的时间里,我读了这本书的第一辑《一个记忆回来了》。
读着,发现太有吸引力。我喜欢他朴实、幽默、风趣,又有饱满内容和内涵的文字。
实际上,在读这本散文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还不想读那本“躺平”多年的《活着》。
这本散文《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余华也回答了这个很多人想要了解的问题:余华从早期的小说充满血腥和暴力,如何来到现在大家感觉到的不同的一个余华——充满爱意和温情的余华。
确实,这本散文很温暖。
接下来,我把今天读到的内容里,特意摘抄几句由余华谈到写作的观点金句,分享如下。
1、事实上没有一部小说能够做到真正完成,小说的定稿和出版只是写作意义上的完成;从阅读和批评的角度来说,一部小说是永远不可能完成或者是永远有待于完成的。
2、文学阅读和批评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如同是给予世界很多的道路一样,给予一部小说很多的阐释、很多的感受。因此,文学阅读和批评的价值并不是指出了作者写作时想到的,而是指出了更多作者写作时所没有想到的。一部开放的小说,可以让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获得属于自己的理解。
3、因为一部小说出版以后,作者也就失去其特权,作者所有针对这部小说的发言,都只是某一个读者的发言。
4、有时候,人生和写作其实很简单,一个梦,让一个记忆回来了,然后一切都改变了。
5、我的意思是每个人在自己的现实世界之外,都拥有一个虚构世界,很多的情感、欲望和想象存放在那里,期待被叫醒,电影、文学、音乐、美术,所有形式的艺术如同叫醒闹钟,让人们虚构世界里的情感、欲望和想象获得起床出门的机会。然后虚构世界开始修改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也开始修改虚构世界,这样的相互修改之后,人生不知不觉丰满宽广起来,并且存储在记忆之中。
6、生活的强大是如何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是庞然大物招摇过市,而是在微小之处脱颖而出。
7、一部伟大的作品后面存在着千万部作品,这千万部作品就是由各自不同的误差生产出来的。
——余华自传体经典散文集《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