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礼”了 -----以《经典常谈》为引

有“礼”了 -----以《经典常谈》为引

作者: yr瑞_d826 | 来源:发表于2023-03-12 11:25 被阅读0次

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要求我,对一些陌生的人,要主动问好,对一些发生的事,要表达感谢。希望我将来成为一个有“礼”之人。

      何为“礼”。在《经典常谈》三礼中,谈到儒家所称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等。他们用“礼”来包罗万象,认为礼是治乱的根本,这种思想也可以叫做礼治主义。为什么要用“礼”来治理社会呢?人各有各的欲望,如果每个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没有边际,没有分际,大家就会你争我夺,社会自然就会乱。在这种情况下,君师们就定出了“礼”,让大家按照贵贱的等级、长幼的次序,各自得到自己该有的一份吃的、穿的、住的,该有的一份工作,就像《礼记》中所描述的那样,“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男有分,女有归”的大同社会。反过来,如果每个人只顾自己,不管他人,任性贪多,偷懒图快活,这种人就要受到严厉的制裁。所以“礼”,从社会层面来讲,是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社会秩序,也就是政治制度。从个人层面来说,就是一个人饮食言动,也都该有个规矩,别叫旁人难过,更别侵犯他人,也就是道德规范。

      修己立德。是否能自觉的遵礼,守礼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否脱离野蛮趣味的重要尺度。《论语》中就多次谈到“礼”的观点,“无礼不立”,就是说,没有“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孔子说对一个人的培养,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记得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儿子孔鲤想躲过父亲,结果被父亲逮个正着,于是就问他,“学《诗》了吗?”,孔鲤说,没有学。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孔鲤就乖乖退而学《诗》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又一个人站在庭院中,再一次逮着想开溜的孔鲤,这一次,父亲就问他,“你学‘礼’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告诉儿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这里都谈到了“礼”和“立”的关系。“礼”其实是,在社会中的一种行为有度,理智分寸,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现。这背后,更是一种自我行为规范的约束,对社会秩序的自觉的遵守。无论什么时代的变迁,这种礼仪规范如何变革,但终究不变的是尊重、谦让、恭谨的良好品格,这也是人起码要具备的良好的道德素养。

与人交往。西方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说到人,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秦穆先生认为,传统中国核心思想就是“礼”,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在“礼”这个中国之心的高度来全面看待。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的一种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礼”既是个人良好行为的表现,又是相互尊重他人、人人和睦善良风气的前提。如何与他人相处?“礼”给予我们的一种原则和尺度。我们用“礼”的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体现个人道德修养,并形成共赢,实现社会集体的和睦。作为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此时也正是感情情绪最为丰富和容易冲动的时期,能否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理性,就在于我们用理智来战胜情绪,保持客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观。

先情后礼。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就非常严厉的批判了“礼教”,有“礼教吃人”的说法,认为其严酷地违背基本人性的特点,类似“郭巨埋儿”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礼,作为一种制度,一种规矩,都有它的时代和需要和它的背景。但是社会情形在变,人们的生活也跟着在变,而“礼”的惰性却很大,没有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实质上需要的已不复存在,却在形式上,保留了各自繁复且不尽人情的束缚。所以,“礼”的合理性应该是建立在真实情感体检之上,它其实是教育人回归朴实的真实情感,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

礼在身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践行”二字。“礼”是规范与道德,是为人的真诚情感,应该将“礼”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和师长的交流过程中,怎样使用言辞、语气和称呼,和同学交往过程中又怎样遵循举止行为,在个人和集体出现冲突时,又应该怎样调试?在家庭中若如何和家人和睦相相处?尤其,在跌宕起伏的青春岁月,面对自己,更应“三省吾身”:我,有礼了吗?

相关文章

  • 每日一记

    元月17日,第七天 读《经典常谈》第五《礼》 关于礼我们听说过很多,由周朝时代的“礼崩乐坏”;由孔子向老子问礼;由...

  • 《庄子•大宗师》之六,大宗师的终极标准!

    【读经典】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简单翻译下:把戒律规章当作主体,把礼仪礼貌当作羽翼,时时刻刻...

  • 生死之沟,巧陈实情即可通?——重读《陈情表》之新表

    经典常谈,常谈经典,谈入经典,经典咏流传。 一般讲,不讲:其写了几遍?一稿与改稿相较,改进之处何在?高妙之处何有?...

  • 经典常谈

    佩弦的《经典常谈》共十五章,前面十三章分别介绍《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四书,《战...

  • 经典常谈

    朱自清 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仓颉造字 2,周易 讲究阴阳五行八卦 易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解释周易...

  • 经典常谈

    对于朱自清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散文当中,自从看了这本经典才了解,原来朱自清也是一个国学大家。对于经典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 【寒假导读】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一礼

    今天我们读《经典常谈》的第五章礼。 包括以上四部分。礼是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克己复礼谓之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庄子南华》大宗师 以刑为体 以礼为翼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这四点,我们先...

  • 以阅读为引

    每日触动金句:山林不向四季起誓,荣枯随缘。——简桢 开学第一周只有三天,没有着急讲新课,想更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

  • 春节了,该给长辈送点啥?

    以茶为礼,是中国沿袭了上千年的习俗。文成公主进藏时以茶为礼伊始,茶礼就是国人在最重要的场合送礼的必备。国家之间,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礼”了 -----以《经典常谈》为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wf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