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现如今阅读已成为一件好似了不得的事情,数不清的人叫嚣着阅读,还要高效阅读。这当然很好,但未免让人觉得阅读变成了买卖。等价交换这种事在阅读里头应该是少有的。
况且,在我小时候,阅读没有这么多所谓的好处的时候,阅读只是一件能让我感到非常快乐和安静的事情。
关于读书功利论和读书求无用论,我倒不是纯粹哪一方的拥护者,毕竟也没读过多少书,实在不好意思就这方面侃侃而谈。
前段日子从书友那儿得了一张熊猫书院活动的免费券,这周开始,打头读的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以前已经读过,这次再读(精读版)却觉得好似没读过。
所以得出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情,虽然张公子从不写读书笔记,可人家不是一般人,我们这样的小老百姓还是老实记好笔记吧。
day 1 阅读的四种境界
- 基础阅读:认识字,知道作者在说什么。
- 检视阅读:用最少的时间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
- 分析阅读:把一本书揉碎吃透。
- 主题阅读:同时阅读同一主题的多本书。
本书前面提到,阅读最终的目的是提高读者的理解力,即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在阅读时,越主动的人阅读效果越好,阅读层次更深。
作者还给阅读下了定义:“真正的阅读是通过独自死磕文字,让理解力逐渐变强而达到自我提升的过程。”
我个人比较赞同这个定义,一直固执认为阅读始终是一个人的事。你读到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得到了什么指导,自始自终都是你一个人的感受,与他人无关。感同身受原本就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词语,从古至今骗了不知多少人。
再者,请教他人,结果有几种可能:一TA给出了你脑海中一直苦想的那个答案;二TA给的答案不是你想要的;三TA给不出答案。
- 基础阅读
这是最浅显的阅读方式,只要会识字,能知道作者每一个句子在说什么。作者提到,这一阅读阶段,小学就能做到。我们当中许多人停留在了这个阶段,满足于只读懂书上的句子,而不去思考深层次的含义。这样的阅读是十分浅显容易的,没有任何难度,也不会有什么帮助,自然也不能帮助增进理解力。
-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也可理解为高效阅读,用最少的时间去知道作者在一本书里头讲了什么。在本书里面,作者将这一阅读层次分为了两部分。
一是有系统的略读,指的是从目录里头找出你认为和本书息息相关的章节,先只看这几章,最后再随便翻一翻,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看一看,大概粗略了解一下这本书在讲什么。
二是粗浅的阅读,指囫囵吞枣的阅读一本书,对看不懂的地方直接忽略掉,而只关注自己看得懂的地方。这个情况适用于读经典名著大部头和对自己来说有理解难度的书。
速度技巧
- 来源于克里斯蒂安·格吕宁的《快速阅读》
- 找出一本书,指尖指着字句阅读,通过强行提高手指移动的速度来提高阅读速度,需要集中注意力。
- 连续阅读三分钟,记下在三分钟内共阅读了多少内容,进行标记。
再次阅读这些内容,把手指移动的速度加快,在两分钟以内完成这些内容的阅读。 - 重复第三步,把时间缩短到一分钟。
写在后面的话:
我觉得吧,写笔记真挺累的,特别是这类实用性书籍。我这么懒又拖延的人,真的不爱写笔记。写了两个小时左右吧,才整理出一天半的内容,这里只有第一天的,往后可能会继续更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