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看到我要whatyouneed昨天晚上的推送,很有感触。在手机备忘录上打的这篇文章,不是很长。

这个问题我真的想过无数遍,大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要不要去北上广深?还是杭州跟成都?投了多少份简历就纠结了多少次。

可能有的人不是很在意到底要去哪里,工作地点什么的比较随意。但是我有点钻牛角尖,一定要想得清楚明白,做每个决定都想考虑清楚。
关于未来的决定,我大哭了两次。第一次是我决定不考研的时候,第二次是我决定不一定要去北上广深。大哭的理由,我自己也搞不清楚,可能因为在这两件事情上,我跟自己讲和了。
我终于肯面对自己不擅长学工科,终于肯面对自己没有什么大城市的梦想。虽然我一直觉得学理工科的女生很酷,觉得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很酷。可能大家的价值取向都是这样的。
所以跟自己讲和,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再比如说,我就是天生胖的类型,从出生开始就是(绝望摊手.jpg),但偏偏我又是那种对美食很难说不的人,冬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夏天最爽的事就是喝着冰可乐撸串。

见过有的人几乎绝食一样减肥,但我做不到,也有的人非常自信地爱自己胖胖的身材,丝毫不在意地穿露脐装,我也做不到。我一边努力的减肥,因为不能吃海底捞而不开心,但如果去吃了就会因为担心变胖而更不开心。
在吃跟胖这对矛盾上,我始终不能放过自己。
放在未来与大城市这件事情上,也是这样的。有时候我们根本不认识自己,设想的未来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可能只是因为浮华和表象。

我觉得上面图中编辑说的很对。
“最重要的重点,是你想活成什么样,很多人没有安静下来想那个画面,又或者说你想象的那个画面不是真心的画面。”
大城市不仅很方便,最好的资源也都聚集在这里,但是我后来发现吸引着我的这些便利,80%都是源自吃喝玩乐。明星在这里开演唱会,网红店遍地都是,喜欢的化妆品可以随意靠柜试……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孤独和压力。

很多人没有静下心来想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也是因为舆论。
在很多公众号的描述里,优秀的年轻人就应该独自在异乡打拼,深夜里煮一包泡面,就着孤独吃下去,平时都接触很多优秀的人,在压力下生长才是活着的意义。
仿佛这样才是优秀的人生,而那些回到十八线小县城的人就要被鄙视,考公务员就是混日子,就是“二十岁就已经死了,七十岁才进棺材”,我觉得这几乎是烙在每一个人心里的鄙视链。

因为烙在每一个人心里,所以大家觉得去充满机会与挑战的北上广深才对。但是认真想一想,我更喜欢对自己的时间有支配权,可以每天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喜欢被动地前进,自己安排的有规律的生活让我觉得更安心踏实。
认识自己真的挺难的,放过自己也很难的。你看我也喜欢大城市的浮华跟便利,但是我发现自己打心眼儿里不愿意过打拼的日子,离开家的每一次都超级难过。所以告诉自己 it's fine ,放过自己好了
对我来说,二线城市刚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