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课异构《老山界》

同课异构《老山界》

作者: 涓涓浅语 | 来源:发表于2021-03-16 21:26 被阅读0次

    攀岩老山,说其难

    公开课是教研的常规活动,也是新老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周一下午教研活动,听两位年轻老师的同课异构《老山界》。这一单元的课文主要表现的是家国情怀,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激发爱国情感。久违的《老山界》再次回到教材,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陆定一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颂红军英勇、坚强、乐观精神品质。

    作为回忆长征的散文名篇,但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教育加之年龄,个性经验所限,学生没有这种生活的体验。如何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将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去体会作品的情感呢?两位年轻的老师,可谓备课用心,精心准备,是对自己职业的一种热爱敬畏!同时也是对我们听课老师得尊重。

    第一节是姜雯老师,他用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引入课文,简笔画山的形状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清晰的梳理出来爬山的时间的和地点的转移。接着学生批注语句,感受红军的艰辛,感悟老山界是一种难翻的山。最后交流讨论,感受红军身上的精神,作业是传承红军精神。有板有眼,脚踏实地的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其难,悟其情,在老师补充拓展的资料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怀,学习长征精神。

  第二节是柯悦老师,她的设计让我们眼前一亮,别具一格,抓一句带全篇,且课件至简。引入课文:用书上的《老山界》的插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氛围,引入课文。感知内容:课文中找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难翻的老山界的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问题看似很简单,需要孩子们充分的预习,对课文就充分的了解,有几个孩子大声的把它说了出来。接着柯悦老师,抓住这句话几个关键词,难翻、笨重、战胜几个关键词来推动课堂。

一座南翻的山脉

学生造成了体现老山界难以翻阅的句子,问题明确,学生有话可说,回答问题清晰流畅,具体到书的哪一面哪一段,可以看出老师平时引导有术。

一个笨重的队伍

笨重的原因:饥饿疲劳受伤

一个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体现在哪里?

  这些内容都与老山界有关,此时老师又抛出一个题目,红军和瑶民攀谈与翻越老山界表现中心有什么关系?并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最后学生齐读《七律长征》结束课文的学习。作业:熟读背诵批注22段。

    两位老师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处理方式,完成了教学任务,她们为此付出的劳动,付出的精力,我很理解。但困难总会克服的,她们不正是传承红军精神吗?

    都说成功的课堂首先是要有成功的设计,听了两节课真的为这些年轻的老师而感到开心,她们知识丰富,用心敬业。为我们组老师奉献了两节优秀大餐,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

少了板书

相关文章

  • 同课异构《老山界》

    攀岩老山,说其难 公开课是教研的常规活动,也是新老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周一下午教研活动,听两位年...

  •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孙绍岭 暑假期间,为了给老师们充充电,县教育局从外地挖来了全国著名...

  • 同课异构

    今天到县中学习,听了三节语文课,都讲的是《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三位教师功底深厚,上课各具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其实...

  • 同课异构

    今天上午,在樊相小学听了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两位老师一位是樊相小学的,一位是宏力学校的。...

  • 同课异构

    荆 解直角三角形 特色 用少走多少路 引入 爱护环境 多走多少步 就可以文明 贯穿始终 其次及时总结思路 建...

  • 同课异构

    昨天去看观摩课,印象深刻,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两位老师讲的都是《昆明的雨》,但真的是风格各异,第一位...

  • 同课异构

    今天上午和同事一行五人到蒲东中心小学听观摩研讨课。 第一个上场的是一初中的徐梦娴老师,她执教内容是《昆明...

  • 同课异构

    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班情,因此上同一节课也会出现不同的生成。 二班上课比较稳,学生互动较正常。三班则沉闷,发岔无关。比...

  • 同课异构

    本次国培,听了六次同课异构课,在选题上颇具匠心。主要集中在统编版本的研讨上,有二年级的识字写字以及写话的教学...

  • 同课异构

    每学期,学校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活动,今年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今年我也参加了,不是被动的,是自己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课异构《老山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rj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