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方案的 「节奏感」

好方案的 「节奏感」

作者: 如雪般飞舞 | 来源:发表于2024-08-27 22:24 被阅读0次

总结要点

节奏感定义:在方案中,节奏感指的是内容的起伏和重点的突出,就像唱歌时的呼吸和升调,旨在使听众保持兴趣和关注度。

打破常规顺序:不要简单地按照时间或流程顺序罗列所有环节,而是应该打乱顺序,突出最重要的环节和创意点。

精简与聚焦:不必展示所有环节的效果图,只需挑选几个重点环节进行深入描述和包装,使其与方案的核心概念相契合。

层次感与主次分明:即使在重点环节中,也要有层次感,区分主要和次要内容,确保最重要的信息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解释。

目的明确:节奏感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客户的注意力,让他们记住你方案中的核心卖点和创意。

举例

假设我们正在为一个科技产品发布会制定方案,核心概念是“未来已来,科技无界”。

开场环节:我们设计了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开场仪式,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展示产品的未来愿景。这个环节是整个发布会的亮点,因此在方案中我们会首先详细描述这个创意,强调其独特性和吸引力,再附上效果图和脚本。

产品发布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将利用先进的AR技术来展示产品的功能和特点。虽然这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但相对于开场环节来说,它的展示方式更为常见。因此,在方案中,我们会简洁明了地描述这个环节的技术和应用,然后附上效果图。

互动体验环节:为了让与会者更直观地感受产品的魅力,我们设计了一个互动体验区。这个环节虽然有趣且参与度高,但并不是方案的核心卖点。因此,在方案中,我们只会简单提及这个环节,并附上几张现场布置的效果图。

通过这样的节奏感设计,客户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我们的核心创意和重点环节,同时对整个发布会流程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原文资料:

好方案的 「节奏感」

有次做toB会议方案,差不多写完后我把方案拿给领导看。自认为方案的完整性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会议当中比较重要的几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亮点包装,Big idea也符合当时大会的调性需求。可领导看完之后并未表现出满意,而是对我说:“这个方案缺少节奏感”。什么是方案的节奏感?

试想平时K歌时,我们并不是一口气把歌曲唱完,而是句句有呼吸甚至副歌还会升个Key,放个大招什么的。这就是“节奏感”。人不能次性说完一整段话 听的人也不能一直听一段没有起伏平瓜的叙述要想支撑起讲标时的娓娓道来,以及将方案内容分成不同重点推给客户时,就需要方案的“节奏感”。

我拿toB大会方案的“环节”部分举例。会议方案重点就是把环节创意讲清,通常Agenda过后,我们就开始按时间顺序讲述环节,暖场Opening、领导出场、讲话、发布、Panel、Ending...青铜做法通常是按步骤贴图,一个个环节看效果图,讲创意点。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场提案一般少则3家,多则7、8家比稿。如果每家都按部就班的把环节串一遍,听标人一定早就昏昏欲睡了。所以可以试试这么做:

打乱顺序,只highlight重点环节创意

没有必要将每个环节的效果都展示一遍,其实对于听标人来说,环节部分想要了解的就是几个重要环节意点以及环节如何与你的舞台创意适配。后者是另外一个大话题,而前者,只要把重要环节包装卖好即可。所以在写案子时可以不按顺序放效果图,而是只列举3个重点环节。举例,假设这场大会我卖的概念是“无界”,让嘉宾在会议流程中感受视野和格局的打开,与客户甲方一起看见无界未来。那么我会在开场用一支片子or仪式先带大家看见无界;发布环节用裸眼3D视频带领大家走进无界未来;论坛环节用大屏幕模拟出未来场景,让嘉宾仿佛置身未来场景中高谈阔论。

至于其他环节,可以堆在一起往后放,统一过一遍,如果是每年都做的项目,甚至可以丢掉。

当然节奏感不仅仅指一个环节排序和一张Highlight页,例如上述三个重点环节当中,也依旧还有主次之分,嘉宾panel环节用大屏幕模拟场景是比较常见的做法,直接看图即可,可如果你的Opening采用了某种特殊的仪式感,还是要在描述Opening之前先讲讲创意是什么优点是什么,然后再放Opening的脚本、效果图。

所以,节奏感就是有张有弛,让客户记住你重点想卖的,才是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方案的 「节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rr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