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结构(Narrative Structure),指的是故事和情节的讲述方式。在叙事中,故事决定了关键冲突、主要角色的设置和事件,而情节则决定了如何以及在什么场景下解决关键冲突。
这个概念最初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提出,几千年来,一直是文学家们最热衷于研究的主题之一。
在二十世纪中后期,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约瑟夫·坎贝尔和诺斯罗普·弗莱试图通过叙事结构,来论证人类叙事的普遍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叙事结构也逐渐被引入到了电影中。
作为创作者,我们对“非线性叙事”这个词一定不陌生。然而,你真的了解“非线性叙事”吗?“非线性叙事”是如何运作的?它又包括哪些种类呢?
想要搞明白什么是“非线性叙事”,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线性叙事”。
一般来说,“线性叙事”被认为是严格按照现实的时间向度来组织安排的,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部分组成。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的第七章中,曾经提到过关于“叙事完整性”的问题:
“所谓完整,指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的发生者;所有‘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可然律上承某事发生,但是他不引起后事的发生;‘身’即上承某事,也下启某事发生。”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只要是一条线且前后有序,都是“线性叙事”。因此,文学中的倒叙、插叙都应该算作“线性叙事”,因为它们大体上都遵循“一条线”原则,只不过是以“曲线”的形式表现的。
↑倒叙
↑插叙
知道了“线性叙事”的基本表现手法,那么“非线性叙事”就很好理解了——所有打破“线性叙事”单线、有序模式的叙事,都是“非线性叙事”。
文学中的“平叙”,如《水浒传》,属于多线、有序型叙事,就应该算作“非线性叙事”。
一般来说,“非线性叙事”分为“非线性单线叙事”和“非线性复线叙事”两种结构,而“非线性复线结构”又可以细分为“戏中戏”、“多重时空”、“主题并置”、“对话式复调”、“对位式复调”等多种表现形式。
非线性单线叙事(单线、无序)
“非线性单线叙事”指的是含断裂、省略、闪回、闪前的单一线索不完整叙事,这类故事虽然扑朔迷离,但基本上是围绕着一条主线进行叙述的。
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成名作《记忆碎片》,虽然在叙事顺序上错综复杂,呈现出一种“打乱”的状态,但基本上围绕着一条主线,即“患有短期失忆症的主人公,通过纹身、纸条收集线索,为妻子报仇。”
非线性复线结构(多线、有序)
“非线性复线叙事”在影视作品中比较常见,简单来说就是双线或多线并行的叙事手法。然而,该结构却存在很多复杂的表现形式。
1. 戏中戏
顾名思义,“戏中戏”就是“戏中有戏”,即在电影中拍了一部电影,或是在电影中做了一个梦。
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另一部代表作《盗梦空间》,如果我们把片中的现实世界作为参照物的话,按照做梦顺序依次向上分别是:现实世界、第一层梦境、第二层梦境、第三层梦境、第四层梦境、迷失域。在这六层世界里,总共有九场梦,而现实和多重梦境的故事同时展开,人物在多重时空来回穿越,共同构成了这部经典的科幻电影。
再比如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前半部分以主人公的梦境展开,后半部分回到现实,空间与时间的关联被刻意模糊,故事层面的逻辑顺序也被弱化,最终呈现出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效果。
2. 多重时空
“多重时空”叙事手法经常被运用在类型电影里,即通过回忆或超现实手段将多个时空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比如《蝴蝶效应》,通过主人公不停的“穿越”,罗列了时空的多种可能性,打破了单一的传统线性逻辑。
3. 主题并置
“主题并置”是一种因共同主题而把几个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叙事模式,观众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共通的主题思想。从本质上说,主题并置是一种超出线性因果叙事模式的空间叙事,它是一种在文学艺术史上较为普遍、也非常古老的叙事模式。
比较明显的例子是《云图》,沃卓斯基姐妹通过精巧的结构设计,将六个风格截然不同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书写了一部人类反压迫、绵延数百年的史诗。
4. 对话式复调
“复调”原本是一个音乐术语,指的是“多声部音乐”,后来被俄罗斯评论家巴赫金应用在文学中。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
“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这确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基本特点。在他的作品里,不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的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志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他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同一事件下,而相互间不发生融合。”
巴赫金理解的复调式叙事,是一种“对话式复调”。他认为在这种叙事结构中,作者不再是全知全能型的上帝,而是与主人公有同样地位。读者需要通过人物的对话,一点点的拼凑出真相。
《公民凯恩》就是典型的对话式复调电影,导演奥逊·威尔斯通过五个人的主观视角,一点一点的拼凑出了凯恩的一生。
5. 对位式复调
“对位式复调”由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提出,他认为小说对位法的必要条件是各线的平等和整体的不可分割。这种叙事结构多采用多重内聚焦型视角,即多视角立体叙事,各线索独立平等,它们因偶然性碰撞,再通过一个主题连接在一起。
“对位式复调”与“主题并置”的区别是前者各线索相互关联,而后者可以纯靠主题连接而不发生关联。
比如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由三个故事以及影片首尾的序幕和尾声五个部分组成,看似独立的小故事里面,却又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环形叙事的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总结版本中,“非线性叙事”每个组成部分的说法可能有所不同,观著君今天只是简单总结了几个常见的叙事结构。
另外,对电影叙事结构的分析,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在一部电影中,有可能是多种叙事结构并存的,比如《罗生门》《教父2》。
好了,关于“非线性叙事”,观著君的分享就到这里,咱们下次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