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我有。
交友恐惧症
又名:密集人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隶属系别:癌症
易患人群:喜欢安逸环境;深夜易胡思乱想;寸步不离手机,随时翻阅消息;每月总有几天诸事不顺;有时开朗,有时内向,开朗的时候自我感觉可以感染全世界,内向的时候再熟悉也感觉身处陌生环境;喜欢发呆,喜欢感伤;感到孤单。
别想了,说的就是你。
虽然以上都是我瞎编的。
01❤
前段时间家姐总是在电话里跟我抱怨,说感觉自己很孤独,有交友恐惧症。诺大的办公室,却没有她的容身之处。她感觉跟同事合不来,人人都带着有色眼睛看她,她觉得人人都在私下讨论她是个离异的单亲妈妈。
我问她:你听到过?
她停了一下,告诉我没有。
后来又过了一阵子,家姐兴高采烈的跟我说:新同事送的。我一看是个虽不华丽但是简单大方的银手链。
为什么送你?
家姐说:她的办公桌在我隔壁,说以后想跟我一起吃饭,见面礼。我也觉得不好意思,开始没敢要,后来看见她满办公室发进口巧克力。她们家肯定殷实,也不差这几个钱。
可是没过几天,家姐对这个“新朋友”似乎有些不满意了。
她巴结领导,每天往主任办公室里跑,我听同事说她还给领导送礼,就是想升职。她还不把我当朋友,有什么好东西应该先跟我分享,她总是找其他人。这次她男朋友给她寄的珍珠粉,她也没分我一点。
我问她:你们办公室的人,跟她关系好吗?
当然啦!你不知道拿人家的手短吗?也不知道她下了多大的功夫,为了笼络人心。
我想到了些什么,却又不好意思说破。于是我便说:我从学校带回来的特产太多了,要不,你往办公室带点吧。
可别,我们办公室那群小媳妇,见到什么好的都能给你挖干净。带过去准没我的份。家姐露出了一丢丢嫌弃的表情。
我笑了。家姐疑惑。我说:别人银饰都肯送你来拉拢关系,你呢?
家姐有点火了:我不屑那样。那样交来的友谊都是假的,都是冲着你有钱,想要你的东西。等你什么时候不给他好处了,他就不跟你做朋友了。
我看了一眼她手上的银手链,没再说话。
我们总想以自己的交友习惯,生活标准去要求身边的人。我们还喜欢把我以为挂在嘴边,缝在脑子里。为什么唾液腺分泌如此发达?因为自然界之主知道我们是一群舌根硬的动物,不怕嚼,不怕累。但是我们戳别人脊梁骨的时候,总是想不起来自己被戳的感觉。
如果我们总是时不时的把别人归成某一类人,那就危险了,也许并不是别人是什么,这只是我们以为的结果。而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以为”?因为我们明白这类人的习性,懂得这类人的做事方式,可是想想为什么我们会明白?
02❤
这一辈子啊,分分合合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场。离开一群人,再遇见一群人。在这种空白的空间里,我们每个人不是尘埃,是一条线,而空间中的线相遇时,却只有一个结点。我们匆匆遇见,匆匆告别,接着又马不停蹄的去寻找另一个为了说再见而设置的结点。
身边有个好友转了专业,离开了呆了一年的班级,去到了另外一个校区。虽说大学大家并不天天见,可感情还是有的。
欢送会那晚,她喝高了,抱着我哭了一夜。
她说:怎么办,我好怕那个新环境,没有一个我认识的人,他们已经自成一个团体,各自有各自的伴儿,今后我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人吃饭上课。你知道的,我是群居型,这样我会疯。
当时的情况,只容许我安慰,不容许我理智的跟她讲道理。
没过多久她走了,去到了那个她惧怕的环境。
很久很久她都没有消息了。突然有一天,特别关注告诉我,她发了一条说说,内容是:
一个陌生的地方,一群陌生的人。
我私聊她,最近过的可好啊?有没有跟哪个新认识的小帅哥喜结连理抛弃我啊。
过了很久她回复我:欣,我快受不了了。跟我想的一样,没人愿意跟我做朋友。走在路上遇上了,也跟陌生人一样。班里的女生都有自己的伴,我也根本挤不进去。我好想你们,我想回去。
接下来,我知道她一定是哭了。
有时候,我们总是会不停地羡慕那些左右簇拥的人,他们总是处在人群中央。他们认识很多的人,有很多的朋友。他们遇上困难总能找到人帮助。而对比之下的我们却总是独来独往。
每到一个新环境,遇上新认识的人,我们这一类人就会感到措手不及,会无法适应,会觉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做事好孤独。却又因为时间久了,我们便穿上了铠甲,便躲进洞穴,甚至露出獠牙。
有时,还会因为陌生而看不清楚身边这群人,于是便出现了偏见,把色彩直接带在了身上,开始猜忌,怀疑,琢磨每一个人看你的眼神,莫名其妙的给别人套上了我们自己主观臆断性格。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于是在新朋友的眼里,我们也成莫名其妙的人,甚至不可亲近的人。也许别人看着你刚想对你说hi,却被你冷冰冰的眼神憋回肚子里;也许别人刚想亲近你,却被你的戒备隔得远远地。
03❤
我觉得,我跟每个人都合得来,和每个认识的人打招呼,和每个朋友开无伤大雅的玩笑。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孤独。我所谓孤独这种感觉,好可怕。它难以描述,难以诠释,最笼统,也最复杂。这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伴随我们第一声啼哭而迸发。
为什么我说,大部分人都有交友恐惧症。因为我们生而孤独。交汇这个东西,也是我们在经历的时候慢慢学会的。而经历不同,对交友这件事的反馈也不同。
同样是来到新环境,高中的时候,班里转进了一个男生,不帅,不高,不有钱。看上去只是一个平凡的路人甲。可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让每一个人认识并且熟悉他。
所有的课程,他都会抢着回答老师的提问(虽然也没有人跟他抢);课间的时候他甚至会跑到第一排去分享零食,很显然他并不在乎自己的最后一排隔了多远;有时间他便会给老师跑腿,给同学帮忙。那个时候没有人觉得他殷勤,没有人觉得他做作。
熟识后偶然的一次交谈我提起,刚来时的,你怎么会想到那样。
哪样?活跃吗?我经常会转校,习惯了,而且也只有这样,才不会太难融入。
这是对交友的一种反馈,是经历给予的。前面提到的女友的也是,不过她的反馈是环境,和性格里的孤独给的。
有时候,我们不仅孤独,还会假装高冷。对于老友,永远持有“等你先来联系我”的态度。我们告诉自己:主动?太没面子了。万一人家并不想和你约,或者你约她的时候,她正好要跟别的女友一起逛街。可是天哪,我只有她一个好朋友,她却还有一堆,这样对我好不公平。算了,不约她了,看她什么时候联系我。
可是,姑娘,可能因为这样,你们就变成了彼此生命中除了丧葬婚喜再不会出现的人。哦也许这些也不会。
你们不是男女朋友,不是血缘亲属,谁都有圈子,谁都要社交。你的朋友只有这一个,是因为你固执的认为自己需要做一个对友情专一的人,你就会用这类人的标准来限定自己,将其他人拒之门外,告诉他们我屋里有人,你们也只是泛泛之交。而慢慢的,当你的这种所谓专一变成一种缺憾时,你就会习惯性的去回避,去埋怨,去责怪你为之推开所有人的那个人为何不和你一样。
“专一”虽说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但并不是我们曲解的一个就够了。死心塌地的朋友不求多,一两个足矣。可交友却不能如此狭隘。
04❤
我得了这种癌,还有救吗?
化疗吧。
也不用细胞换新,想法思维动动就行。
而前提呢,就是千万别逃避,面对它,才能打败他。也别矫情,那没用,还得实干。
让眼睛走在大脑前面,对于新认识的人,太早下定论你就输了。也别听风就是雨,毕竟耳朵是你自己的。闲言碎语虽和合胃口,但也得避,嚼舌根子的都是事儿妈干的,知识分子都靠感观,感觉的感,观看的观。对待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你越觉得他怎么样,你就越怎么样。
你得善良,不用把你的粮食全部分给谁,你也够吃,吃多了还发胖。总有需要的,赠予给他,手留米香。也许两个并不熟悉的人,从一片暖宝宝就能碰撞出火花。
两个室友,一个是新来的,新来的室友有熬夜玩手机的习惯,半夜听见悉悉索索的声音,循声探去,另一个室友胃病犯了,在床角缩成了一团。几句问候,新来的室友赶忙下去取出一片暖宝宝,虽然也许并没有用,临睡之前留下一句:还难受记得叫我。就这样,她们两个成了形影不离的挚友。
挚友难遇,遇上了就千万别撒手。从我们身边路过的,形形色色那么多人,好的坏的,细处便知。合适不合适,时间长了自会分晓。有的时候,我们对身边的老友却也放不下面子。好久不见,见面之后便有意无意炫耀自己这段时间的成就;多年不联系,却死撑着说自己记得,然后跟着QQ生日提醒一键送出祝福。
是方便了,也疏远了。
得什么病,吃什么药。我不是医生,更不会开方子。只是随了那句久病成医。大家都是医,对症下药,就要先看清症状。我就是死要面子的那一个,你呢?
我是知墨,愿意向你倾诉我的想法,和你分享我的经历。
一个人的日子,讲给你听一群人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