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把我的有声书《其实唐诗会说事儿》的策划案送入喜马拉雅有声书平台,参加本季扶持计划的比赛。今天比赛结果出来,这本有声书入选第三类“新作之光”,也就是说,尚未上线,已获得了这个平台推广扶持的承诺。
我一下子只感觉肩头松下来。至少自己面对责任编辑、制作和出版社的支持鼓励,有了一个正式的,初步的交代。看起来这个开端不错,当然心里也是高兴的。
最初,是姒玉明兄提议,不少海外教师们附议,鼓励我在“我和我的课堂”群里,给大家讲讲“唐诗”。我答应了之后不免开始想,要讲“唐诗”,而且还要讲成一个系列,我究竟要从哪里切入?怎么切入,才能把唐诗的丰美,唐诗的辉煌呈现给大家,还要符合海外汉语教师们的实际要求呢?想来想去,从《诗经》开始,以中国古典诗歌的源流和体式发展的线索为基础,把大讲题定为《唐诗意气》,每个月讲两场,每一场一个多小时。
没多久,听众群里就自愿组织成一个编辑小组,负责把我的每一讲语音合成,而且还转换出文字稿,经我校订,再统一交给姒玉明兄放到他的“整全教育”的网站上。一场接一场,从《诗经》刚刚讲到盛唐,这个系列的内容被漓江出版社看中,决定整合起来公开推出,还是18年秋天的事情了。从出版社的意象确认之后,原来《唐诗意气》的讲座就必须停止,而我本来准备一场内容讲一场的模式也被打破,必须集中精力把后面的内容都准备出来了。
出版社打算公开推出,自然和我们自己小范围内的讲座大不一样。19年夏天商定了大题目《其实,唐诗会说事儿》,紧接着进入音频编辑的程序。我觉得和原来的制作不能彼此沟通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正好《合欢牡丹》的有声书在这个时候上了”喜马拉雅“,我得以借此讲聪玲的一流专业制作介绍给出版社。又得到侯道辉兄二话不说,将他的新曲目版权供我使用,真正的音频制作这才正式启动,而且一经启动就非常顺利。
与此同时,出版社在策划推广文案,大家对我的照片不满意。我这头也赶上孩子们都要离开家上学了,顺势便想找专业的摄影师来拍一组照片。新泽西的几位媒体界朋友,闻讯后给我推荐了好几位,我最后约了王剑兄,真是一种连自己都要佩服自己的“直觉”——他真的很有耐心,技术上也足够过硬,尽管他只是一个业余的摄影爱好者。
紧接着,我又找庆平叔要来了他的画稿。他的唐代仕女画风一直是我偏爱的。出版社的文案做了一稿又一稿,我不断征求圈里亲友的意见,大家不断提供意见,设计不厌其烦地修改。最后被淘汰的那些,也是他们的心血,决定转过来存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