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会自己下崽儿”,这是所有商人的共识。有了钱就要让它发挥最大的效应,来获取更大的利润。看准了,你把钱投进项目中去,它会像印钞机一样,成倍成倍地给你回报。但如若看不准,它就可能静悄悄地在你眼皮子底下玩起了蒸发。往水里扔块石头还能听见水声,而把你辛辛苦苦积累的金钱、财富扔到里面,你会听到什么?
谢涵实是印尼第二大富豪、阿斯特拉集团董事长谢建隆的长子,他从2.5万美元创业起家,10年间将旗下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亿美元资产的大集团公司,是印尼20世纪80年代发展最迅速的新兴华人企业集团。
1979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谢涵实在其父亲的支持下在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以2.5万美元注册资本,创办了苏玛国际银行有限公司,总部设在马尼拉。1980年,谢涵实动用150万美元在香港创建了苏玛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1981年,他又以1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菲律宾一家国际金融公司,并注入资金280万美元进行运营。这样,谢涵实就建立了以菲、港为轴心的苏玛国际金融机构。1982年,他回师雅加达,开始建立苏玛集团公司。他最初投资150万美元与香港汇丰银行建立了华德利苏玛租赁有限公司。1983年,为了便于统一领导印尼国内外已创建的上述金融机构,他在雅加达组建了苏玛国际控股与投资公司,后易名为苏玛国际有限公司,正式形成苏玛集团。
1988年10月,印尼政府颁布了包括金融自由化在内的一揽子新经济政策,允许创建私营银行及扩展已组建的银行。谢涵实抓住这一机会,于同年收购了经营欠佳的印尼亚贡银行55%的股权。次年又全部收购了该银行,同时投入5000万美元资金进行改造,并易名为苏玛银行。
苏玛银行的创办,成了苏玛集团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也是向苏玛集团“源源输血”提供资金贷款的最重要渠道。
在建立了自己的金融网,获得了融资渠道之后,谢涵实的投资便近乎狂热,到1991年,苏玛集团属下的企业已达70个,总资产约20亿美元,经营领域涉及房地产、旅游、电子、服装、贸易、农业、建筑、矿产、机械等几十个行业;其分公司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德国、澳大利亚、卢森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谢涵实本人也被推崇为全印尼最有进取心的青年企业家,各界都认为他是其父经营的阿斯特拉集团最有希望的接班人。
应该说,苏玛集团能够在短短的几年间,迅速发展成为印尼举足轻重、实力强劲的集团公司,与谢建隆掌权的阿斯特拉集团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但是,谢涵实却不想这么平和的去接父亲的班,大志在胸的他注定不甘寂寞,他不想被父亲的荣光笼罩一生,所以他发誓要干出一番比自己的父亲更大的事业。然而事实表明,这只能是谢涵实自己的黄粱一梦,他创立并全力打造的苏玛集团到1993年已是奄奄一息,谢涵实本人也很不情愿地成为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谢涵实是靠投机和父亲的阿斯特拉集团的大量贷款来维持他那庞大的事业的。创业的一帆风顺使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优越感和自命不凡,他认为自己具有超过其父及其他企业家的才能。
在这种思想及“雄心”指导下,谢涵实变成了名符其实的“投资狂”。他既无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也不考虑资金信贷及偿还债务的能力等问题,而是采取了“投资、投资、再投资”、“扩展、扩展、再扩展”的强烈进攻性行动,以高于市场价格一倍或更多的价格去投资购买房地产、酒家、农场及工厂。
贷款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容易得到了。末了他甚至以2000美元、2500美元的价格去购买用1000美元即可买到的雅加达黄金地段的地皮,用数千万美元的高价购买巴厘岛设施落后而又毫无经济效益可言的房地产及酒店等。
谢涵实只知道投资与扩大,他看中的只是自己所辖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而根本不考虑这些企业如何管理、如何运转或干些什么。为此,他曾私下里对人说:“我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是我的失败;我也不能过分地思考,过分地思考会使我优柔寡断。”到后来,苏玛集团3.5亿美元的债务中,有3亿美元就是用在购买这一类房地产上的。这种盲目投资使巨额活钱变成了死钱,造成苏玛集团经营亏空,从而无法偿还到期的债款。
1990年初,苏玛集团资金周转不灵及庞大的债务危机已经完全暴露出来了。这时,该集团的债务已高达3.3亿美元。1990年底,该集团由于印尼政府实施信贷紧缩政策等原因,已亏损3.5亿美元。苏玛集团及苏玛银行的经营和账目非常混乱,损失严重,威信扫地,几乎到了难以维持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谢涵实不但不从中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地继续大量投资收购房地产及扩展企业。到1991年底,苏玛集团担负的债务已高达6.54亿美元。万般无奈之下,谢建隆只好撤去谢涵实在苏玛集团的主要领导职务,亲自出马担任苏玛集团董事长,并注入3.5亿美元的资金来解救苏玛集团。
但是,到1992年底,苏玛集团的坏账已达9亿美元,谢建隆注入上述资金后,仍有5.5亿美元的呆账无法解决。谢建隆只好将其家族在阿斯特拉集团的股票抵押给有关银行,筹措现款偿付到期贷款。1992年11月12日,由于苏玛银行拖欠的债务仍有4000万美元,而被印尼中央银行下令无限期停止参加支票票据交割,苏玛银行总行、100多家分行及办事处必须立即停止营业。
消息一公布,立即在印尼社会引起了巨大震动。特别是苏玛银行的数十万名中小存款储户在各地苏玛银行前要求挤兑,掀起了大量提取存款的狂潮。为了应付这一局面,谢建隆决定最后再充当一次“救火队员”,将其尚拥有的阿斯特拉集团1.28亿股票中的1.08亿股出售转让,以所得来偿还给苏玛银行的储户。
但是直到1992年12月13日,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笔转让股票的协商谈判始终无法通过错综复杂的幕后交易解决。到了1993年初,印尼政府终于吊销了苏玛银行的营业执照,苏玛银行惨遭倒闭,而苏玛集团也变得奄奄一息了。
结果,谢涵实的非理性投资不仅害了苏玛集团,也害了阿斯特拉集团。苏玛银行倒闭后,谢建隆被迫出售转让其所剩的1.28亿股中的1.08亿股票用来还债。因此,谢建隆家族在阿斯特拉集团中的股权从76%降到了8.2%,仅剩2000万股。谢建隆近40年来苦心经营的在阿斯特拉集团中的地位和控股权已完全丧失。他已不能再担任该集团的董事长,只能成为一般的股东。这样,谢家奋斗几十年创下的基业朝夕间被完全荡尽。
苏玛集团也在历经令人瞠目的迅猛扩展后,又令人费解地如泡沫般消失了。这件事在印尼经济界、企业界,特别是在华人圈影响极大,它给人们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私营公司往往更应该采取“积木式”的成长战略,每搭建一块积木都是扎扎实实,而不是通过一步到位的资本运作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