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精力写作?
我有点自己的看法。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非专职写作,都有一份工作要做。
而现代社会的工作能累人到什么程度?996、007就是很好地诠释。
即便没有加班那么晚,但是可能在通勤上要花费时间,到家也是比较晚了,还得干一些琐事,例如做饭、洗衣、洗澡什么的,所以可以理解晚上写作精力不够的问题。
有句话叫做“不要在晚上做决定”,意思就是说晚上人精疲力尽,思维不活跃,难免做出不明智的决定,所以才有这么一句话产生。
那么,我们能不能转变思路,把这种习惯改一改呢?把晚上的写作挪到早上,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呢?
《成为作家》里面,作者多萝西女士就曾建议晨间写作,因为这是一天中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头脑思绪也最为活跃,写作的效果更好一些。
把写作从晚上改到早上,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改变作息习惯。
比如说,你以前是十二点睡,七点起床,那么要在晨间写作,可能就要求你十一点睡,六点起床,这样你就多了一个小时用以写作。
这么改,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睡眠好不好,不在于你多晚睡、多早起,而是在于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比如你的睡眠时间需要七个小时,你从晚12点到早7点改成晚11点到早6点,睡眠时长并没有改变,影响不了什么。
如果还是觉得晚上写作好,那么就得充分利用晚上不多的时间。
要想充分利用,就得把写作的时间完全拿来写作,所以构思、找资料等工作就得提前完成。
比如,你可以利用通勤的时间、午休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等寻找要写的内容,确定写作目的,寻找文章所需要的资料等等。
当然,文章的结构也要拟好,这样才能确保你晚上写作时能够把时间和精力完全用来写作,而不是在那个时间段里思考写什么、怎么写、如何找资料等等。
就像我们说的“功夫在诗外”一样,你要想在晚上写作,就得在写作前把功夫做足,到时候只剩“提笔就写”这一步骤。
此外,我一直认为,写作这一过程中,思考是最重要的,即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能给人什么启发、自己有什么领悟等等,把这些想清楚了,写起来才会有目的、有速度。
提笔写文或者键盘敲文,只是写作最后的一个环节,而且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你觉得写作是你的爱好,愿意长期坚持,并且为写作没有精力而苦恼,那么你就得有所取舍。
把那些跟写作无关的事情,尽量精简压缩,比如打牌、不必要的应酬等等,这些事情腾出来的时间,都可以拿来写作,同时也减少了你精力的消耗。
要想保持精力,必要的锻炼是不可缺少的。
不管你采取什么形式,保证每天有半个小时的锻炼时间,能够很好地提高你的精力。
你可以散步、健走、跑步、打乒乓球、跳绳、打羽毛球等等,这些都能起到锻炼身体、提高精力的作用。
以上,就是保持精力的硬件设施,接下来,说一说保持精力的软件设施。
有时候,写作没有精力,不是因为身体疲劳,而是精神的困倦、脑力的不济。
造成这样原因的,就在于你可能无法下笔。
无法下笔,或者是该写的都写来差不多了,又或者是觉得自己没有灵感。
以上两种无法下笔的原因,分别对应素材的缺乏和灵感的缺失。
先说灵感的缺失。
对于一个长期写作的人来说,灵感这玩意儿重要吗?我认为不重要,它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习惯。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利用每一分脑力》里面,作者建议,任何做创造性工作的人都应该忽略灵感。
他援引《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的说法来说明他的观点: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会计怎么工作的?不就是每天面对一堆数字日以继日地耐心处理吗?
所以,削弱灵感的重要性,把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起来才是正道。所谓的良好写作习惯就是坚、持、写。
坚持写并不是说每天都一定要写,但是最好做到每天写,比如每天写500字,或者每天记录一下自己对某事的看法、收获的知识、对某事的反思等等。
至于素材的缺乏,这点很好解决。
写作就是你思考的文字化表现。
如果你每天有思考,那么你就有写作的内容。
比如你每天读书,从书中收获了什么观点、学到了什么知识,或者自己对书中的观点有什么反对意见,都可以写下来。
还有就是反思日记,这是成甲在他的书《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里提到的一个方法。
反思日记就是把我们每天遇到的一些认为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事怎么发生的、我如何应对、我这么应对的考量是什么、这么做了之后产生了什么后果、这事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或者收获了什么经验等等。
总之写得具体详细,既扩充了写作内容,又不至于流水账,以致以后复盘时对记录的东西没有印象。
另一个搜集素材的方法就是多交流。
这种交流,既可以是跟别人的沟通,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式,比如旅游、电影、视频、新闻等等,总之就是给你提供信息的方式,都可以称为交流。
最后要说的是,我们是人,不是机器,所以我们如果出现情绪的低落、思维的倦怠等等,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也不一定要求自己每天都有精力,只要做到大部分时间有精力就行。比如一周七天,至少得保证四天有精力吧?
【2022.7.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