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研
阅读教学重在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桂花雨》教学中谈开来

阅读教学重在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桂花雨》教学中谈开来

作者: 溪水_潺潺 | 来源:发表于2020-01-14 23:01 被阅读0次

一、如何读懂教材。

        我们常常谈到深入解读教材,什么叫解读,什么叫深入解读,我觉得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悟,才能个性化地解读和处理教材。一般老师们在教学本课时都是按照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的层次理解课文。但是在深入解读基础上,我把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了摇桂花和思桂花上,同时又将这两部分内容分为两个层次——我和母亲,来进行理解。两个人物对于桂花的感情是不同层面的,但又殊途同归。同样是爱桂花、思桂花,同样的思念故乡之情,并以母亲的思乡之情,映衬我的思乡之情和我的对童年的怀念。

二、注重方法指导。

        语文教学要把对文章的理解和语文学习方法的运用结合起来,把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结合,自然统一。在体会感情的基础上,随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所以,我设计教学时注意扶放结合。在学习我爱桂花、摇桂花时主要是带着学生学,教给他们怎样抓住人物动作、语言体会人物感情的方法。然后在学习母亲一部分时就要指导培养他们运用方法。这样才真正是让阅读教学中的精读课文成为一个范本和依托,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特别注意了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双向指导。

三、关注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培养孩子理解文本、体会语言,运用语言的最好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非常重要的方面。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这是从语文核心素养的思维培养方面说的。另外,文学带给人的是一种生活的诗意、浪漫,我们提倡让孩子有向往诗和远方的梦想。所以,老师们不要认为语文就是完成读读写写,告诉他正确答案,还有就是直白地就文字问问题,回答。必须要拉近孩子与文字的距离,让他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悟。

        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联系生活实际,触发情感。

        在体验“摇花乐”时我抓住“大事”“缠着母亲”两处,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想想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算得上“大事”呢?你平时要有什么想做的事,会怎么缠着父母呢?

        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他们生活中的“大事”,有说考试的,有说过生日的,有说过年的,所有的事情也都是学生看来重视的,喜欢的。这样让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摇花这件事联系起来,让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想通,这时候通过朗读指导才能读出快乐幸福之感。

        “缠着母亲”一句的朗读指导我从语气、表情两方面进行,同时用自己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早上、中午、下午,不同时段我“缠着母亲”的所表现的急切心情。

        2、想象画面情景,产生共鸣。

        在学习“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一段时,我分为三个步骤,一自读谈感受,二引读想象画面,三配乐读升华情感。特别是在想象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感悟和内化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更加有了代入感和真实体验。

        3、模拟表演现场,互动体验。

        在学习摇花乐一段时,我让学生抓住“抱、摇、喊”这几个动词,体验作者的高兴快乐。并进行了现场模拟表演,老师是大树,你怎么来摇?老师就是妈妈,你怎么来缠着我等等这样的互动体验,打破传统课堂的规规矩矩,让学生觉得课堂就是那个温馨的农家小院,你我就是文中爱桂花的母女母子。这样的课堂学生是热情参与的,是乐于表达的。

        4、朗读培养语感,品味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朗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平时要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教师作为一名读者,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平等的,但是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阅读的基调,或经过简单的提问,或经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不自觉地钻进老师预设的圈套,牵引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美好的情愫在阅读中生长,在生长中升华。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老师在课堂中要指导学生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逐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教学重在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桂花雨》教学中谈开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jz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