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泰伯:周时代始祖长子。
三:多次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泰伯,他的个人修养,可以说是到达了“德”的最高境界了。多次让出天下,民众都想不出来用什么词来赞美他了。
这里边,有一个上古的故事。
传说周朝的始祖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和季历。
泰伯是公亶父的长子。公亶父的孙子,既三儿子季历的儿子,名叫姬昌。
传说姬昌有圣德,于是,古公亶父就想越过长子泰伯,想传位给季历。
泰伯知道后,主动和二弟仲雍出走,到了今天无锡近郊梅村,建立了吴国。后来古公亶父死后,泰伯也不回去奔丧,并且发誓永不回故国。
后来姬昌也顺利接收了君位,这才有了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和后边的继承者周武王。
孔子曾经说过“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里边的“文武”就是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权力之争,充满血腥。自古至今,小到家族,…莫不如此。因此,泰伯让位的故事,无论何时,都有其意义。
【附:一个关于家族内部之争的故事——郑伯克段于鄢】
——古代家族之争——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记录的一个故事。春秋时代是一个战争的时代,时局动荡,故事层出不穷。郑国的郑武公迎娶了申国一个姓姜的女子为妻,给妻子起名为武姜。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庄公出生时候,武姜难产,受到了惊吓,不喜欢这个儿子,给他起名为寤生。后来,武姜又生了一个儿子叫共叔段,她非常喜欢,多次向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但未能如愿。最后还是庄公即位了。武姜找庄公,请求将险要的城池封给共叔段,庄公没有答应,而是给他了一个京邑的封地。共叔段在封地京邑大搞建设,规模超过了国都,同时招兵买马,建立军队,扩张领土,让边境的小部落听从他的指挥。庄公的一个下属给庄公建议,要尽快除掉共叔段,不然会有大祸。庄公没有同意,并给下属说:共叔段对君主不敬,对兄长不亲,会自作自受,迟早会垮掉的。共叔段经过一段时间准备,果然谋划袭击庄公,并让母亲武姜作为内应。这一计划被庄公得知,他立即派人对共叔段进行了围剿,在一个叫鄢陵地方打败了共叔段。共叔段多次逃亡,最后逃到了共国,所以后世给他起名为共叔段。庄公把自己的母亲武姜也发配在了城颍,并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老死不相往来。这是郑国内部纷争,是兄弟之争,非常惨烈,犹如两个国家之争。说明弟弟不恭,也说明哥哥教导不到位,母亲偏袒弟弟。庄公后来也很痛苦和后悔。有一个叫颍考叔的人,借给庄公献礼的机会,通过给自己母亲留庄公赏赐的食物,说服了庄公,让庄公通过挖地道,见到黄泉水,使得庄公和母亲恢复了母子关系。颍考叔通过自己的孝心,让庄公实现了孝道。天下的孝道是类似的,天下的孝子是一样的。
兄弟不和,将会引起冲突。家庭不和,将会带来灾难。家族不和,将会引起纷争。家和才能万事兴,国泰才能民安。历史仍会重演,只是主角在变。
现代社会,家族之争,依然存在。孝心之人仍然遵守孝道。故事仍在发生,只是主角变了,观众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