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私人翻书笔记 2016-12 (上)

私人翻书笔记 2016-12 (上)

作者: 書旅 | 来源:发表于2017-07-19 03:36 被阅读24次

2016-1201

特斯拉自传,尼古拉.特斯拉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10

天才发明家特斯拉(Nikola Tesla 1856-1943)的自传。这位生前有1000多项发明,曾预言今天可视电话,电动车,星际通讯等,又因交流电系统和三交变电机的发明,开创人类电气时代的科学奇才,多年来默默无闻不为人知,与同时代,但声名显赫的爱迪生大相径庭。据说因去世后,FBI以国家机密为由,没收了其所有设计图纸和实验作品,而人类享受特斯拉丰厚科学遗产多年,却不晓得。爱迪生发现直流电,特斯拉与之分道扬镳,发现交流电却放弃专利,使之成为免费资源。谷歌创办者LarryPage,特斯拉汽车公司老板Elon Musk等深受影响。有趣的是,打开Google搜索引擎,Tesla的名字,在前几页几乎找不到关于他的内容,除非打入Nikola。

这书前半部分是特斯拉自己的人生回忆,后半部分是他的文章,演说等,读来十分有趣,加深了于理科方面知识的兴趣。回想自己小时理科极差,兴趣寥寥的很大原因,出于中学时代对数理化几门考试的惧怕。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教育制度,高一就分文理班,于是从来自认是文科生。这本没有什么不好,但接下来三十多年,几乎不碰理科书籍,现在才发现失去的不仅是获得知识的喜乐,而好奇心,探索精神,动手能力等,也都退化得几乎不见。

特斯拉年轻时期太过聪明,大脑异于常人,视力听力都属特异功能,属于莫扎特类型的怪人。过于兴奋控制不住的不停思想,令他烦恼,只有靠毅力戒除对身体不好的习惯,赌瘾烟瘾等,养成自省习惯,选择健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因此年过60视力和年轻一样,35年来体重和身材没有改变。

他描述自己“几乎所有的发明都与头脑里想象中一模一样”。因酷爱数学,数字想象和运算,从小就幻想能腾云驾雾,制造飞行器。六岁之前自作钓鱼钩,玩具枪,木质宝剑,拆装祖父的钟表等。发明弓弩,抛掷击物的绝技,爱玩的童心制造了不少麻烦,但动手操作的过程给他收获了极大快乐。使用发明家的本能多次挽救自己从溺水危险中逃生。

特斯拉是牧师的儿子,父亲坚持希望他成为牧师,使他恐惧万分。世上不少牧师的后代,虽然没有成为父亲期望的“人才”,上帝却因为其父亲,更加赐福,使他们在不同的行业造福人类。林语堂,Dr.James Dobson,MLK Jr…..

2016-1202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于尔克·舒比格、贝尔纳著,廖云海译,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10

我家小孩十岁以前,画出的画充满稚气,我很喜欢。有次去参加孩子学校的家长会,教室周围和楼道上,挂满了孩童们画的图画,我驻足难舍,深深陶醉在他们的世界里。可惜,当年岁成长,即使同样的孩子,也不再能够画出那些富有童心的图画。习惯了成人的思考和生活后,成年人便很难再体会小孩子的世界,虽明那世界可爱,也不再能回去了。

幸好还有儿童文学的世界,可以将时间倒转,将记忆保存。这是一本关于天、地、人、动物还有其他神奇事物的书。单独的短篇故事。以小孩子阳光和想象力看这个世界,童稚但绝不像大人所认为的无知。作者是1936年生于瑞士,定居于苏黎世的心理治疗师,学习过日耳曼语言文学、心理学、哲学,从事过多种职业,包装工、伐木工、园艺工人,编辑和出版家等。1996年获得瑞士,德国的最佳青少年文学奖,它的插图获得艺术奖,在欧洲评价甚高,被喻为“图与文”结合的文学珍宝。

2016-1203

安德的游戏,奥森·斯科特·卡德著,李毅

译,四川科技出版社,2003

Enders

Game by Orson Scott Card, 1985-01

周末午餐通常在教会与会友们一起吃,我喜欢凑到90后研究生们一桌,听他们生活中的故事。这个“窗口”曾帮助我,接触一点点20多岁一族活着的现实社会。昨天一位年轻朋友,聊起明年最激动人心的计划,是作为志愿者,到西雅图参与电子游戏竞赛大赛(简称电竞)。提到WCG(世界电竞大赛), CEG(中国电竞运动会)等我闻所未闻的名词,我想起儿子不断给我灌输的eSports(电子体育)概念。那些类似奥运会,有高度组织开发商赞助和管理的竞赛,早已形成产业生态链,每年吸引着百万余人参观,据称去年全球电竞产值就有2.5亿美金。当大家喜滋滋聊起,最近刚结束的一次大赛,获胜团队的一千万奖金。五六个年轻人,每人能否分到一百万时,我心里不断好奇,到底是什么文化影响和吸引一个年青人走上了,以从事电子游戏维生的道路。

小伙子提起对他的影响很大的,是高中时期看的一本《Enders Game》。这本中译《安德的游戏》,是美国作家写于1977和1985年的科幻故事,后来发展成为系列科幻小说。 故事围绕未来地球遭遇外星人毁灭威胁,于是各地天资聪颖的孩童,自幼被送到训练儿童的空间站(“战斗学校”)进行电脑模拟战争训练,被塑造成军事奇才。在最终的“毕业考试”,一场孩子们不知情的模拟战斗中,人类舰队成功地消灭了其实是真正的敌人-外星虫族(Formics)。

电子游戏作为军事训练,通过电脑模拟和陆海空军实战,今天已不再是科幻书籍里的故事。各国军事学院也使用类似安德的游戏,作为领导心理学教材。电子游戏,团队竞赛的普遍,是否正孵育将来战场上的预备军人。那些飞机上射杀地面人的实况视频,与电子游戏无异,在互联网流传。无人飞机,太空较量,没有硝烟的远程屠杀,人类明日的战争令我不寒而栗。

当越来越多下一代孩子们,抛弃”正常的”体育运动,而接受坐在电脑前eSports为新的正常,或从事游戏职业,作为父母,你我有何感想?

2016-1204

我爱吕西安,帕特里夏·圣约翰著,王培洁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05

Treasures of

the Snow by Patricia St John, 1950

又译《雪中的珍宝》,作者是英国宣教士帕特里夏·圣约翰,PatriciaSt.John (1919-1993)。她是英国派驻南美宣教士的女儿,二战期间在伦敦做护士,后参与儿童慈善团体“全球护理”(Global Care)住摩洛哥的护士培训学校30年。她的作品有Tanglewoods’ Secret,Star ofLight,Rainbow Garden,TheMystery of Pheasant Cottage,Where the River Begins,Three Go Searching,The Secret of theFourth Candle,Stories to Share,NothingElse Matters,The Runaway,INeeded a Neighbor,Twice Freed,FriskaMy Friend等,被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发生在瑞士阿尔卑斯山附近,充满了爱的山村生活里,爱和饶恕中建立真正的友谊的故事。讨人喜欢的女孩安妮特,和讨人厌的男孩吕西安,在学校里不和,威胁和报复的想法,导致安妮特最宝贝的小弟弟达尼,因吕西安受了重伤。同样的愤怒和抱复心理充满了安妮特,决定一辈子都不原谅他。就在吕西安悔改和努力恢复关系的同时,爱的光芒同时照进了这两个孩子的心灵中,一切都变成了新的。

故事淳朴动人,带领读者了解神的慈爱和怜悯。当安妮特和吕西安做错事时,内心的痛苦何等真实,正是每一个读者可以亲身体会的。马太福音里耶稣说,“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因不饶恕而带来的痛苦,是何等的大啊。孤独老人对他爱人的忏悔,和因饶恕与信任带来的力量,令我想起“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这句经文。

一本好书,值得父母与孩子一起读。

2016-1205

Hearts of

Fire: Eight Women in the Underground Church and Their Stories of Costly Faith,

by by The Voice of the Martyrs (Author), Gracia Burnham, 2003-11

周末去做义工,一个小小的基督教机构,帮助无家可归的穷人安排住处,生活,找工作。两个小时内,出入来往好些人,自己从不知道他们的故事。

服务人员桌上放着这本书,由VOM组织编写的八个单独的故事。主人翁,八个女性基督徒,因信仰而遭受绑架,虐待,监禁和迫害,又勇敢的为主做见证的事迹。她们来自世界各地:巴基斯坦,印度,罗马尼亚,前苏联,中国,越南,尼泊尔,和印尼。她们的姓名因保密而不为人知,在书中,是Adel,Purnima, Aida, Sabina, Tara, Ling, Gladys, Mai。书的前言,由NewTribe Mission机构服务的Gracia Burnham所写,她和她的丈夫,因信仰和福音的缘故,曾在2001年五月到-2002年六月期间,被菲律宾恐怖组织Abu Sayyaf囚禁。她的祷告是:”Lord, let them feel You close to them, help themremain faithful as this situation just keeps going from bad to worse. Show thema glimpse of Your goodness so they know they are not alone. And at the end, Iknow You’ll be there.”

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信徒,遭迫害者无数,殉道者数不清,他/她们的故事和见证,激励每一代基督徒,直到主的再来。

这本书里的七个故事,在亚马逊网站上,都能阅读。我希望有空读完。

2016-1206

蝇王,威廉·戈尔丁,龚志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08

The Lord

of Flies by William Golding, 1954

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爵士William Golding(1911-1993)的代表作。这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去世十五年后,泰晤士报将他评为“1945年以来最伟大的50位英国作家”第3位。

同样以青少年为主角的作品,《蝇王》与《吕西安》相比,读来令人心情沉重。前者揭示的是爱,饶恕和希望,后者揭露的是野性,堕落和毁灭。读完两本书,不禁想起《圣经》启示录里提到的,教会被提之前和之后的社会比较。(故事也正是以未来的核战争为背景)。

作者以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通过一群十多岁男孩,在无人荒岛上避难的故事,揭示人的原罪,影射现代文明道德和政治体制,在文明与无政府主义力量之间的斗争中崩溃的过程。全书充满了象征性的描述,又运用大量的符号,提醒读者,现代社会缺陷的背后,是人性本身的缺陷。人类与生俱来的原罪,是所有社会问题的本因,正如《圣经》罗马书里所说,“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5:12)。

书中的“蝇王”,希伯来语Ba’alzevuv(希腊语是Beelzebub),是极度邪恶的恶魔核心的符号,代表了堕落、毁灭、腐化、歇斯底里和恐慌。四个主人翁,Ralph,Jack, Simon, Piggy,分别代表了文明,野蛮,道德良知,和人文理性。“代表科学的眼镜和代表民主的海螺在争夺中被摔得粉碎,就这样,文明被野蛮轻易地征服,理性被非理性压倒,建立在社会理性基础上的民主在专制和暴力面前显得是那么的疲弱无力。”Piggy的结局,是专制社会中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Simon犹如基督教的先知,谙熟人类内心的黑暗,他被谋杀,和众人不感到任何良心的不安,揭示人性的堕落和独立人格的丧失。权力欲控制下的Jack,展现人性的恶、兽性和非理性。在“野兽”(罪)的威胁影响下,Jack掠夺了领导权,实行专制统治,从此,这座世外小岛由“乐园”变成了“地狱”。

故事的高潮是西蒙与蝇王的对话,“别以为野兽是你们可以捕捉和杀死的东西!”,木桩上猪头的话,提醒西蒙,其实真正的“野兽”在人的内心深处,是人的原恶、原罪的表象。人类在内心的原罪面前,是何等软弱无力,没有救主的光景,恐惧,毁灭,是何等可怜。

感谢神的救恩,通过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死的代赎,成为人类无望中唯一的希望。《圣经》哥林多前书里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指主耶稣),成了叫人活的灵。”(15章45节)通过十字架,受死,埋葬,复活,掌管生命的主,便完全打败了罪的权势,于是,得胜的宣告这么说:”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哥林多前书15章53-55节)

若没有这极宝贵的救恩,人类怎能面对将来的问题,即使这群孩童被救之后。就如Golding自己形容蝇王的主题(在同一个问卷里)说,“文章的主旨,是试图通过社会的缺陷,追溯回人性本身的缺陷。寓意就是,社会的形态,实际上取决于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政治体制,无论这个体制看起来有多么合理并值得尊敬。整本书的描述都是象征性的,除了最后成年人出现的部分。因为书中成年人是庄重并有能力的样子,而在现实中他们也被卷入了同样的邪恶,并且过着和跟岛上的小孩象征性的生活一样的生活。那个阻止了岛上搜捕残杀活动的军官,准备接这些孩子离开岛屿,去哪里,去继续进行他的对与他的敌人搜捕残杀。那么,谁去救那个大人和他的船员?”

唯一的缺点,书的序言太长太详细,几乎概括整个故事结局,势必影响读者独立阅读作品和思考。英文原版大约6往字,中学生3-4小时可以看完。我是2016-1217礼拜三下班路上,汽车爆胎,置换时间看了一半,隔天补完。

2016-1207

认得几个字,张大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08

记得小时候开学那天,老师发新书,有语文,有数学,有英语和政治书,我开开心心放在书包带回家,然后用墙上画历纸,洁白的反面当成书皮包起来,当时的新书,是一定要包上书皮的。也有一阵子,流行用街上卖的一种塑料书皮,买来包书,有红的,有蓝的。小学中学课本的封面纸都很普通,倒是用来包书的画历纸,又厚又硬,像是经得住风吹雨打。换在今天,给iPhone买个壳子,怕不要用钛合金的了。很多年以后,尤其到了美国上课,我才见过厚硬封面(hard cover)的那种书,于是今天我的孩子,就不明白为何书还有必要包装。

我喜欢语文,多过算术,小时也有自己的新华字典,到了中学,还买了书法字典,课上课间没事,就用钢笔圆珠笔按着字典里的字,抄来学笔划。说到认字,却没有老师和父母那么耐心教我了,或是有,也记不清了。《认得几个字》这书里,有作者和孩子们的一些居家家照片,和小孩画的画,显得温馨情调。八十九篇散文,每篇按着一个字词聊起来,有文学,有教育,有时政,有大人小孩的对话,每篇的末尾,小容小宜两个小孩童言无忌的“童话”,特别有意思,是书的看点。

张大春的书我收藏了几本,一直没有时间看。后来才了解,九十他在台湾,就好象现在莫言在大陆一样家喻户晓。

一个特别热爱中国古代悠久历史,文化,热衷文科的父亲,和孩子们混时间的故事。

书摘:

在我自己家里,就只一样跟许多人家不同,那就是我们有长达两个小时的晚餐时间。全家一起说话。大人孩子分享共同的话题。有很多时候,我会随机运用当天的各种话题,设计孩子们能够吸收而且应该理解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在提出那学习的问题之前,我并不知道他们想学什么?不想学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重要的不是中文程度或任何一科的程度,重要的也不是哪一本书,或哪些是非读不可的好书,重要的是你和你的孩子能不能一顿晚饭吃两个钟头,无话不谈--而且就从他想学说话的时候开始。

2016-1208

The

Trumpet of the Swan by E. B. White, 1970

吹小号的天鹅,E.B.怀特著,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小天鹅Louis生来有残疾,嗓子发不出声。虽在小男孩Sam的帮助下学会读写,但因不会说话,尝到初恋失败的滋味。直率诚实的天鹅爸爸挺身而出,冲到城市抢了一把小号给儿子学习,但因未付钱给乐器店老板,Louis通过努力,在游船导游,夜总会吹小号,挣钱还债。老天作美,Louis暗恋的天鹅Serena被暴风雨刮到他暂住的费城动物园,Louis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赢得了Sarena的爱情。

一本给人温暖,热忱和信心的经典儿童文学。主人公和其中的角色们,拥有诚实,善良,勇敢,温柔,守承诺,乐于助人等美好德操。今天的世界里,有太多令人遗憾的消息,成年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在尊严理想,竞争耍滑,自私冷漠之外,还有诚实自信,关爱和希望。E.B. White有三部世界级别的儿童文学作品,Charlotte's Web(夏洛的网),Stuart Little (精灵鼠小弟),和这本《吹小号的天鹅》,都是我女儿最喜欢的,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残疾小天鹅Louis,取名也按伟大的音乐家Louis Armstrong(1901-1971)而出,他和E. B. White(1899-1985)是同一代人。

每看一本书,都希望想着一两个问题,自己出给自己的。有的问题很傻,其实即使你觉得很聪明的问题,其实在另一些人眼中,也是些傻问题,更不必说是在神眼中。于是不必假作不必强求了。这本书里,喜欢独处的少年Sam,也喜欢日记里,不断的提问。And of course, the problem of what to be whenhe grew up, every boy has that problem.希望我的儿女,在成长中也不失去童年的真诚。

2016-1209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小说精选八篇,茨威格著,张玉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07

今年看过最喜欢的三本书,依次是茨威格的《变形的陶醉》(The Post Office Girl),傅翔的《我的乡村生活》,和唐诺的《阅读的故事》,其中Stefan Zweig(茨威格)的发现,给我最大的惊喜。

世界之大,人与人的差异更大,小到个性喜好,大到人生目标,所谓三观,爱憎或吃喝口味都天南地北各不相同。听的音乐,看的电影,读的书,各人胃口也可能迥异。了解了这个之后,再回想古往今来,万千作者中,居然能碰到心灵相通之士,便为生命中的惊喜感恩不尽。同理,能有书友共鸣,的确也是平凡生活中,愉快的安慰。

《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小说和传记作家茨威格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也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描述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一个被纳粹封杀的人道主义作家,通过故事里的,控诉法西斯体制对人类心灵的折磨与摧残。读茨威格的著作,深深体会到名著的力量,非同小可。果不其然,纳粹政体已消失在人类历史,但相信《象棋的故事》却永存在所有读者心中。事实上,只要还有纳粹精神存在,上帝就允许人类中有这样的作品,比枪炮还有力量,提醒世人,对之抨击。

但如果将来没有人读书了呢?

这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集,一共八本,包括《女人和大地》,《看不见的珍藏》,《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感情的混乱》,《里昂的婚礼》,《无形的压力》,《象棋的故事》,《偿还旧债》。其中“珍藏”,“女人一生”,“象棋”三篇,相当经典。电视可以少看,微信可以少用,音乐可以少听,这三本错过了,就十分可惜。

2016-1210

罗斯福炉边谈话,富兰克林·罗斯福著,张爱民,马飞译,中国社科出版社,2009-07

Fireside Chats by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FDR)

美国总统罗斯福(1882-1945)FranklinDelano Roosevelt,简称FDR,是美国1920至1930年代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心人物之一。他年轻时就学于哈佛大学,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曾在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后任纽约州长。1932年就任第32任美国总统。

FDR有三个最特别之处:

其一,他是唯一连任超过两届的美国总统。从1933年至1945年间,因美国卷入二战,连续出任四届美国总统。

其二,他在39岁那年患上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腰部以下完全永久性瘫痪,但除了私下场合使用轮椅外,他在公众面前格外谨慎以免被他人看到,通常由助手或儿子搀扶着笔直站立。所以大多数美国人在他生前并不知他们的总统有肢体障碍。(当时的美国媒体也从不报导罗斯福已经无法自己站立,据称他用金属支柱来支持臀部和腿部,艰苦地利用旋转躯体并借助拐杖支撑以作短距离的移动)

其三,通过罗斯福新政和美国参与二战,直接领导美国走出1929大萧条经济危机和二战胜利,名垂史册。其中1933年3月12日,联储成员银行重新开业之前一天,FDR坐在壁炉旁边,接受ABC,CBS广播公司采访。他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美国民众解释银行业的运作,劝说民众将钱存入银行,因为其态度诚恳,声调亲切,语句质实,获得巨大成功,6000万民众收听后,长队如龙将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史称”炉边谈话“。这类家常式谈话,后来陆续持续了11年多,共30次谈话(大萧条时期共13次,二战时期共17次)。

这本书就是FDR三十次”炉边谈话“主要内容。

书摘: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政治生涯中最出色的一个部分,是其思想、理念、能力、魅力最为集中的体现,而且垂范后世,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和孜孜效法。“炉边谈话”表现了罗斯福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作为一种“拉家常”式的沟通,“炉边谈话”平和、亲切,逻辑中心突出却又似随兴而谈,口气上如家人般倾心相向,用词上尽可能简单、平易,堪称应用语言艺术的典范。

“炉边谈话”平和亲切。谈话选在了日常家庭聚谈最常见的地方,壁炉前,虽然听众看不到画面,但日常生活的积累使他们可以想见总统谈话时的情形。这幅民众脑海中形成的画面,与领导人物高居讲坛宣读高头讲章的情形大为不同,一下子就拉近了双方间的距离。空间距离拉近的同时,同样拉近的是心理距离,这自然使民众感到总统的话语声声可亲、字字入耳,也就甘于欣然接受。在这个氛围中,罗斯福不再是总统,而成为民众的家人或朋友,但又是一位家中的长者或睿智的朋友,民众信赖他,愿意听从他的劝说和指引。因此,在第一次“炉边谈话”的第二天,银行刚刚开门营业,人们就纷纷前去,将家中的现金存入银行,仅在纽约一天中的存款数就超过取款数多达1000万美元。

“炉边谈话”声情并茂。进行“炉边谈话”时,炉边听“谈”的只有记者和僚属,并没有普通民众。但情景既然设定,罗斯福也就入情入景、声情并茂,仿佛一大群普通民众

产业工人,城市平民,农场主和佃农,企业雇主,中年汉子与年轻姑娘,老人和孩子,乃至孕妇 一位传记作家写道:“他有意识地使他的谈话对象

人民 形象化。他忘记了扩音器,好像他的听众也会同他一起点头、微笑或者和他一起大笑起来。”曾担任罗斯福政府劳工部长且与总统过从甚密的珀金斯小姐在她的著作中这样写道:罗斯福说话的时候,“时而点头,时而双手作出简单、自然而轻松愉快的姿势”。“他面带微笑,容光焕发,好像他真的就坐在前廊,或者就同他们一起坐在起居室里”。

领袖魅力源自罗斯福的操守与胸襟。罗斯福胸襟广阔,极具包容心。他的政府官员有着各种各样的背景,他的座上客有着各色人等。他很少党派的门户之见,也十分鄙视路线说教。在联合各种社会力量共度危机方面,罗斯福显示出了极为卓越的协调能力,各种力量都被他凝聚到了身边,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罗斯福大联合”。传记作家中不乏称罗斯福为“代理人”或“经纪人”的,尤其是在其执政的早期。这样的冠称,生动揭示了罗斯福的施政理念和协调艺术。罗斯福认为,危机当头,总统的角色就是要在许多分歧因素中找出对整个国家最有利的一致目标,并通过各种手段把各种力量调集在同一目标上来。不过,对于原则目标,罗斯福操守坚定,从不松懈、从不妥协。对此,大洋彼岸那个似乎对谁都不喜欢的人

阿道夫·希特勒,也在1933年说:“我同情罗斯福总统,因为他越过国会、越过院外集团、越过顽固的官僚主义者,径直走向自己的目标。”

2016-1211

Search the

Scriptures, a three-year Bible study course by Alan M. Stibbs, InterVarsity

Press (IVP), 1967

天是秋季主日学班的最后一堂课,班上同学分享了人生里,遇到的值得感恩的一些人和事。不少朋友都是来到美国之后,通过周围的朋友,熟人,才慢慢接触了基督信仰,接触《圣经》和教会。慢慢了解,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加上人生阅历,才对信仰与人生有了一点收获和总结。不少同学是花了十多年,甚至二三十年,才经历信仰的转变。

秋天已过尾,达拉斯气温也慢慢降,家里周围的大树,叶子渐渐变黄,飘落在微风中。有的树已经掉光了黄叶红叶,积蓄耐力迎接寒冬。季节的变换,慢悠悠的周而复始,却永不停息。我想到《圣经》里的经文,”。。。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 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马书5:3-5)患难,忍耐,老练,盼望,每样都不是一蹴而就,也没有稍瞬即逝。初期教会的信徒经历诸多的苦难,保罗告诉他们,神藉着各种困难,允许撒但的攻击来建立他们的品格,培养坚忍的心志,使他们更刚强、更信靠神,也叫信徒们对将来更有盼望。

今天过生日,看什么书呢?我手上有一本很好的查经书,是1934年初版的,美国基督平信徒每日查经的材料,通过三年的阅读自学,将全本《圣经》查过一遍。Inter-VarisityFellowship 1967年再版了,很多年前我从Half-Price Bookstore买到。这本书的特色是,每日阅读部分都有问题方便自学,学生按照问题回到经文去找答案,然后把答案写出来,66卷书的顺序也有特别安排,并非从创世记查到启示录。难度是每天至少要20-30分钟才能达标。记得林慈信牧师推荐的书籍里头,提到这本严谨研究圣经的工具书,建议值得花时间应用。

我过去使用了大约一年,后来就停了,有些可惜,2017年,希望继续这方面的努力。一年过得好快,给自己加油吧。

2016-1212

Stories

for the Heart: Over 100 Stories to Encourage Your Soul by Alice Gray

(Compiler), 1996-12

心灵故事,葛爱丽编辑

这是一本短篇故事集,内有一百多个小故事,按”怜悯,美德,爱,动机,勉励,家庭,生命,信心“等几个题目分类。住在亚利桑那州的基督徒演说家Alice Gray编辑整理于1996年,她的三十五本书在美国销售了五百万。这本在上世纪末美国CBA(ChristianBooksellers Association,基督教书商协会)畅销书排行榜上,排名第一持续了很长时间。

《心灵故事》里的故事像牧师讲台信息里举的例子,有些无从查考,或许个别情节虚构,但理念却很真实,那些关于永恒,怜悯,信心,友谊等人性中深沉的需要,总催促人们不断去思考。书名让人想起“心灵鸡汤”这个网络流行的贬义词。今天年轻的一代美国人对于信仰相对比较消极,但人性里对真理,良善,信心的追求总不消失。有些人眼中,基督徒去教会是被洗脑,看圣经祷告是自我麻醉,但这些人生命中却有同样的渴望,甚至更深沉。不追随耶稣基督,人们的确拿不出什么有永恒性,令人羡慕的东西。这点看来,信或不信都行,随便你信什么都可以的后现代社会,却能涌现一些对上帝信仰很清楚的人。”要么不信,要信就信得很认真“,有些牧师这样解释00后这一代。

A book that will bring laughter, tears and hope to your soul.

书摘:

勇气

那是在1917年圣诞节前数周。欧洲原本美丽的冬日风景因战争而蒙上了阴影。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伏在自己战壕内,另一方则是美军,双方的枪炮声不断响起,在他们之间是一条狭长的无人地带。一位受伤的年轻德国士兵试图爬过那无人地带,结果被带钩的铁丝缠住,发出痛苦的哀号,不住地呜咽着。

在枪炮声之间,附近的美军都听得到他的尖叫。一位美军士兵无法再忍受,于是爬出战壕,匍匐向那德国士兵爬去。其余美军明白他的意图后,便停止射击,但德军仍炮火不辍,直到一位军官明白过来,才命令停火。无人地带顿时出现了一阵奇怪的沉寂。年轻美国士兵匍匐爬到德国士兵处,帮他脱离了铁钩的纠缠,扶起他向德军的战壕走去,交给迎接的同胞。之后,他转身准备离去。

忽然,一只手搭上他肩膀,回过头来,原来是一位获得铁十字荣誉勋章(德军最高勇气标志)的德军军官,从自己制服上扯下勋章,把它别在美军士兵身上,让他走回自己的阵营。当该美国士兵安抵己方战壕,双方又恢复那毫无道理的战事。

2016-1213

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苏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7

旅美作家苏炜的一本散文,主角是跨世纪百岁老人,民国时代合肥张家“四姊妹”之一的张充和,以及一个世纪里,她周围百十名家的故事。清末两广总督张树声之孙张武龄有六子(宁和、宇和、寅和、宗和、定和、寰和),四女,长女张元和嫁顾传玠,次女张允和嫁周有光,三女张兆和嫁沈从文,四女张充和嫁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HansH. Frankel)。

张充和小时师从朱谟钦学古文及书法。十六岁从沈传芷、张传芳、李荣忻等学昆曲,1949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年,国学和艺术方面造诣甚高。作者苏炜是张充和的耶鲁晚辈,近邻,多年向张先生学习书法,诗词,本书是九旬老人张充和断续口述的人生故事。书中分享珍贵的老照片一百多幅,有人物,也有字画。从古琴,昆曲,到古墨,颜帖,诗词音律,从太平天国,两广总督,到北平,耶鲁,。。。百年回忆,缓缓道来。

张家百年家运国运,1937年苏州乐益女校颜体字“国难当头”,张大千与大雁,胡适提字清江引,明代程君房,方于鲁制的墨,仕女图始末失而复得,巴金吐口水灭火,闻一多刻图章,西人温侯廷,犹太裔邵逸青”张门立雪“等等轶事。。。。京剧昆剧,松烟墨和油烟墨之别,什么是出律,合掌,什么是运臂等等,读来也长见识。

出身世家,历经战乱,离家背井,忘我艺术,老人平和淡泊的言谈里没有丝毫埋冤遗憾。书画诗乐,琴棋墨香,这些曾被称为“四旧”的中华文化艺术,上世纪下半页,曾在本土遭灭顶之灾,却在海外高等学府里,得以交流保存,实是奇迹。

书摘:

在椅背上,品着茶,像是一个赤足涉进了时光之流里而忘情翔泳的孩子,听着这位备受各方尊崇的世纪老人——集学识才艺、交游见识于一身的书法、诗词、昆曲大家,絮絮向我述说起那些似乎随意从历史云锦里裁剪下来的云丝雨片,每每听得海天寥旷,烟霞扑面,浑然忘时。

张充和,出于敬重,大家都唤她「张先生」。稍稍熟悉民国掌故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一个连缀着许多雅致、浪漫、歌哭故事的名字,在许多仰慕者听来,更仿佛是一个从古画绫缎上走下来的名字——这样一位本应在书卷里、画轴里着墨留痕的人物,如今年过九旬却依旧耳聪目明、端庄隽秀,时时还可以和你在明窗下、书案边低低絮语、吟吟谈笑,这,可不就是人生最大的奇缘和福报么?

我不敢冒称是张先生的忘年小友。只是因为住得近,日日开车总要顺路经过,年前汉思先生久病离世以后,惦念着老人家的年迈独处,我便时时会当「不速之客」,想起来便驻车敲门,探访问安,陪老人说说话,解解闷。于是,时时,我便仿佛走进一部民国事典里,走进时光悠长的隧道回廊里,让曾经镶缀在历史册页中的那些人物故事,重新活现在老人和我的日常言谈中,让胡适之或者张大千,陈寅恪或者沈尹默,不敲门就走进来,拉把椅子就坐下来。窗外长街寂寂,夏日浓荫蔽天;远处碧山如画,残霞若碧。嚣扰的车声、市声,都被推到了细雨轻尘般的絮语深处。我时时就这样和老人对坐着,喝着淡茶,随手翻着茶几上的字帖,听着老人家顺口叙说着什么陈年旧事。那是一坛老酒打开了盖子的感觉,不必搅动——我几乎甚少插话,就让老人的悠思顺着话题随意洒漫开去,让岁月沉酣的馨香,慢慢在屋里弥散开来……

2016-1214

TheHistory of Sandford and Merton by Thomas Day,1783,1786,1789

梁实秋《雅舍菁华》书中有专门一篇,介绍这本十八世纪英国作家Thomas Day(1748-789)晚年出版的家喻户晓的名著。梁先生推荐之辞,收录于下:

“儿童读物除了具备高度趣味之外,总不免带有教育的意义,或是旨在益智,或是注重道德修养。过去的儿童读物有些特别成功的,流传至今,成为古典,其所描写必定是千古不变之人性,纵然其故事部分情节或已成明日黄花,其中议论或有不合现时潮流之处,但趣味犹存,无伤大雅。读英国的一部小说《桑福德与墨顿的故事》深觉一部作品之禁得起时间考验,必有其永恒之价值。。。虽没有打出“儿童文学”的旗号,好像是专为儿童阅读的。这部小说在当时流行很广,许多父母教导儿女:“读你们的《桑福德与墨顿》去!”显然的这部小说是受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的影响,但是在自然主义的教育精神之外,又加上了道德教训,这就是英国民族性和法国民族性不同的地方。”

古典名著多免费,public domain上找来英文原版,与儿女同读。生词不多,文笔精妙,盎然风趣。这故事讲的是富翁Merton之子Tommy,从小跳踉恣肆,骄奢无礼,被送到诚实农人Sandford处受教,与其独子Harry相处,熏染于农家人诚实谦逊,良善,同情心,勤劳自制等美德,变成新人,绅士农夫之别,跃于纸上。书尾Tommy对Harry说:“我不会和你离别太久的,我如有寸进皆是由于你的榜样:你教导了我,做一个有用的人比富有或华丽好得多,做一个好人要比伟大的人好得多。”成为经典。

书摘:

"Thank you, again and again," replied the farmer;"but the whole generation of the Sandfords have been brought up to labourwith their own hands for these hundred years; and during all that time therehas not been a dishonest person, a gentleman, or a madman amongst us. And shallI be the first to break the customs of the family, and perhaps bring down acurse on all our heads? “

Tommy arose, and with the sincerest gratitude bade adieu to Harry and all therest. "I shall not be long without you," said he to Harry; "toyour example I owe most of the little good that I can boast: you have taught mehow much better it is to be useful than rich or fine; how much more amiable tobe good than to be great. Should I ever be tempted to relapse, even for aninstant, into any of my former habits, I will return hither for instruction,and I hope you will again receive me.”

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30274/30274-h/30274-h.htm

Embracing Rousseau's dictates in many ways, it narrates thestory of the rich, noble but spoiled Tommy Merton and his poor but virtuousfriend Harry Sandford. Through trials and stories, Harry and the boys' tutorteach Tommy the importance of labor and the evils of the idle rich.

2016-1215

阿桑奇自传:不能不说的秘密

Julian

Assange: The Unauthorised Autobiography by Julian Assange, 2011

小时爱看武侠小说里的侠客,飞檐走壁,神出鬼没,大内皇宫, 来去自如。曲灵风盗画,西门吹雪与叶孤城斗剑,吕四娘取皇上首级,紫禁城的防守,在他们眼里如同废物。当然时不时也要和大内高手们,如楚昭南等,比划一下才能显出高下。如今信息世界,紫禁城换成五角大楼国防部,摩根银行,总统候选人私人账号,密码朋克们登堂入室,如履平地。笑傲江湖,靠的不是上乘内功,而是电脑编程,数据加密学。出入搏杀,都在静悄悄的键盘和网际之间。不同的是,今日网络世界的骇客行动,更现实更精彩刺激。

今年初秋雅虎5亿账号被盗,虽早已不是新闻,这两天再次被爆,三年前被盗10亿用户,包括联邦工作人员的密码,地址,生日等信息,都已成他人囊中之物。从总统到平民,不懂TCP/IP者上网,与古代江湖里,毫无武功者任人摆布,同出一轍。富人们上网多少还有“保镖”,只会用浏览器的普通老百姓,“上街”只能碰运气,看看遇到的是楚留香,少年阿飞,还是孟神通了。

白道黑道,盗亦有道,网络世界里,亦正亦邪者,大有人在。澳大利亚著名电脑骇客,维基解密的创立者阿桑奇(JulianPaul Assange, 1971)从小就是数学物理和电脑天才,在AOL,调制解调器的年代,出入国防部美军信息基地,北电(还记得Nortel吗?)等处,如小菜一碟。愤世嫉俗,理想主义,无政府主义,加上天生反对“服从和保密”的个性,精通密码学,把国家安全系统搞得天翻地覆。直到今日被囚于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仍是手握各国政府机密,动辄影响美国竞选。

这是一本根据他被采访口述而成的“准自传”。作者生于1971,来自于一个贫困但受过教育的家庭。本书叙述从小到大,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和黑客理念-通过对秘密资讯的掌控,改变社会,“我们如何能够防止世界免受私人计算机网络的监视。”成为影响下一代”江湖侠客“,改造世界的宣言。“澳洲最声名狼藉的前电脑黑客”,“互联网的自由斗士”,“《时代周刊》最受读者欢迎的年度人物”,只是如同东邪西毒等江湖名冠,至于真实的情况如何,即使维基百科也不如他自己的口述有趣。

惊心动魄的网络攻防战,与世隔绝的生活,地下生活的骚动,网络的隐私,自由和监视,少年骇客被抓过程,狱中经历,索尔仁尼琴的书,被判之后的心理改变,围绕审判的媒体风暴,对军队暴行怒火中烧,密码朋克,翻越保护权力的高墙,密码学,量子力学,反对教会一切压制言论自由,创立维基解密,等等故事,从被囚禁的骇客口中慢慢演绎出来。”戳翻了一个又一个的马蜂窝“般激情的内容,挑衅叛逆,固执己见的个性,洋溢在书中。

这也是一本奇怪的书,作者与书商签了合同,待底稿交给他读完之后,作者却宣布:“写回忆录好比卖淫“,只因揭露内情太多,宣言太少,决定不想出了,但出版社称预付款已正式转移给律师,当然还是依合同出了。如今读者看的,仅是未授权的一稿。

本书看了大半,不想浏览,留着慢慢欣赏。

书摘:

数学所揭示出的真相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是完美和公正的化身,我在数学研究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不仅善于解题,也对量子力学的全部道德范畴颇有见解。。。。对量子力学的研究让我开始质疑生活中疼痛与快感的度量问题,思考如何平衡两者,如果某一个超过另一个会引起什么后果。

“曝光不仅仅是一个行动,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我看来,曝光兼顾理智与情感:你的知识造就了你的人格,国家无权削弱你的人格。很多现代国家都已经忘记,它们的建国基础正是启蒙运动的原则,即知识是自由的保障,国家没有权力随意赐予正义,正义不是权力的施舍。实际上,正义若得以维系,是对权力的约束,我们只有确保政治永远不能完全控制信息,才能保护人民大众。”

澳大利亚整个国家也蒙受了损失,因为直到今天,澳大利亚都无法分清性骚扰儿童者与利用计算机技术守护自由者之间的区别。

很多人对这点无法理解:他们觉得我们要么就是贪财,要么就是幻想着某天能霸占世界。他们错了。我们希望的是了解自己思想的范畴和能力,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为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充实,尽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每当我提到需要挖掘真相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与成千上万人死亡相关的真相,或是针对践踏民生的欺诈、酷刑、腐败等罪孽。我的工作是披露,不是散播流言蜚语。

密码朋克的精神指导着我深深思考如何能够最有效地反对政府、企业、监视机构等压迫性组织从弱势的个人身上榨取数据。政权的基础经常建立在控制数据上,通过此类控制可以害人,压迫人,或让人闭嘴。我对密码朋克精神的理解是,它能保护人民免遭以上侵害,能将人的知识转化为外人无法掠夺的财产,就像汤姆·潘恩所说的,将自由作为抵抗伤害和侵略的坚实堡垒,保护人民大众。

声明一下,维基解密的创立理念,就是源的存在应是可以无限否认的。我期待有一天,即使权贵势力威胁要惩罚所有张嘴说话的人,世人还是能够运用该技术大声说出来。

即便在网络发展早期,我就意识到突破权力的大门并不仅仅是好玩而已。政府凭借的是机密和庇护关系网来巩固优势,而街头暴动、在野组织、人权领袖、选举改革一直艰难斗争的目标,我们现在运用科技就有可能实现。我们能在腐败的正中心搞破坏。正义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而我们这群网络高手的新型先锋尽管不为法律承认,却牢牢地抓住了现代权力的癌瘤,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肿瘤如何在普通人的眼皮底下偷偷扩散。

似乎,我在审判前就清楚阅读文学会让人头脑清醒。等待审判那段时间,我拜读了索尔仁尼琴的《地狱第一层》,悟到了真谛:我终于理解“同情”的意义,并从中汲取力量。自小时候起我就爱读书,对书籍带来的喜悦自然不陌生,但这本书让我彻底领悟到我处境的核心。如果说有哪本书能够让我不那么孤独,则非《地狱第一层》莫属,来得也正是时候。

#66���t��

相关文章

  • 私人翻书笔记 2016-12 (上)

    2016-1201 特斯拉自传,尼古拉.特斯拉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10 天才发明家特斯拉(Nikola...

  • 私人翻书笔记 2016-12(下)

    2016-1216 顾准日记,顾准,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09 经济学家顾准(1915-1974)一生遭遇坎坷...

  • 私人翻书笔记 2017–02(上)

    上月更正及补充: 2017-0114,《夜航西飞》介绍中,Karen Blixen并非布里克森男爵,男爵是她的原配...

  • 私人翻书笔记 2016–10 (上)

    2016–1001 塑造现代文明的100本书,贾普京,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12,360页 100本西方经典名...

  • 私人翻书笔记 2017-03(上)

    本月阅读小结: 在这个时代这个年纪,能有时间看书,算是件奢侈的事。看书首先要有时间,其次要有体力,第三要有心情。下...

  • 私人翻书笔记 2017-01 (上)

    2017年的读书日记,写给自己,陆续记录一下今年读书的过程和体会。一个人二十岁的时候,知道的很少,希望别人以为自己...

  • 私人翻书笔记 2016-11 (上)

    2016–11 阅读,旅游或听音乐都是主观体验,但其对象-某书,某处,或某首歌,却是客观存在。若能冷静地把他人的主...

  • 私人翻书笔记 2017–04

    【注】2017年二月起,手臂疼痛,病诊为Tennis Elbow,医嘱不应用手过多,遂每日读书笔记止于今年四月。 ...

  • 私人翻书笔记 2016-08

    2016-0801 查理芒格传,Janet Lowe,张戎,赵平莉译,海南出版社,2003-06,360页 今天分...

  • 私人翻书笔记 2016-09

    2016-0901 中国文化的特质,,三联书店,1990-02,336页,7.26M 十来位作家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私人翻书笔记 2016-12 (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mk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