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臣关系绝非我们阅读史书了解到的那么简单,帝王与臣子从蜜月到一刀两断的实例在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君与臣不同的为人处世风格,在对待不同事件的认同、坚毅、果敢与否,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都会成为君臣关系破裂的因素。
如荀彧和曹公的最终决裂便是如此,在二人暮年时期,荀彧内心深处仍对汉室复兴有一份私心,反对曹操自称“魏公”,这也注定了荀彧是一个悲剧人物。
而在蜀汉,诸葛亮和刘备似乎鲜有矛盾,但事实究竟如何呢?让我们看看刘备与诸葛亮共同度过的四个时期。
新野危机-蜜月期(208-210年)
这一时期,尤其是208年,诸葛亮的出现让刘备近距离领略了职业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风彩。
刘备在新野屯兵养膘,身上的啤酒肚让他悲伤不已。后经多人引荐,刘玄德三次造访诸葛亮。满腔雄心却仅拥有新野寸土的刘备被诸葛亮“三分天下大计”路演所震撼。而后,诸葛亮作为救命稻草去柴桑向孙权求救,终不负众望,与孙权定下协约,确立了赤壁之战的战争走向。同年,孔明献计征荆南四郡,力荐庞统,功勋卓著。刘备“如鱼得水”,顺利朝向下一目标进发!
益州项目-保温期(211-214 年)
从荆州出发到成都会师刘备,此间诸葛亮诸事顺利。在成都期间,二人仍然是中流砥柱,逢刘备法政出击时,诸葛亮便镇守成都,定额完成任务。成都立足未稳之时,能做镇守的头把交椅、内政骨干,说明此阶段刘备对孔明仍然是十分信任的。
汉中巅峰-冷淡期(215-221年)
所谓目标实现之日,也正是无目标之时。
从占领益州到拿下汉中,跟随刘备出生入死的是法正,定军山一战让刘备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已超吴魏。荆州、益州、汉中已收入囊中,当初隆中三分天下之计的小目标已然完成。而在这时,关羽被杀的消息突如其来,不听劝阻的刘备要与世界为敌,诸葛亮虽在纸面上被任命丞相,但没有被划入伐吴参战者的队列。
夷陵战败-释怀期(222-223年)
在白帝城濒死的刘备接受了孙权的请和,这其中带有些许无奈,也带有些许寄托。善于察言观色的他口头对诸葛亮点拨一二,便安心睡去,想必两人的释怀,早已心意相通,并非言语可表。这不仅是君对臣的叮咛,也是二人对匡扶汉室所做理解的共同羁绊与使命。
凭借自己的忠心,诸葛亮和刘备的潜在矛盾最终未被激化。
刘备死后,诸葛亮将收到的魏司徒华歆、魏司空王朗、魏尚书令陈群、魏太史令许芝、魏谒者仆射诸葛璋等人来信尽数弃之于足下,向着未完成的使命继续践行,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