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营分享100场专题复盘营谈写作
【菜菜系列10】刻意练习,人生“战无不胜”的工具

【菜菜系列10】刻意练习,人生“战无不胜”的工具

作者: 芹菜qincai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15:52 被阅读9次

文 / 芹菜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入行1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军;同时和26人下盲棋,14岁即成为世界象棋大师;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

“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作者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作者通过研究在一系列行业中取得较高成就的人物,比如记忆冠军、国际象棋大师、芭蕾舞表演者、富兰克林等,发现这些杰出人物所采用的提高技能最有效的方法,都遵循着一系列普遍的原则,他将一系列原则命名为“刻意练习”。

他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刻意练习的一系列原则,让学习者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各项技能,他还给出了一个人从初学者到卓越者的发展路线图。

一、什么是刻意练习

简单来说,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练习”,即带着某个目标,专注于练习某项技能,并不断地走出舒适区,不断提升。

书中给刻意练习归纳了以下七个特点: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们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定义的某些方面,它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总体改进;

.刻意练习是有意为之,也就是说它要求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方面,致力于有针对性的提高那些方面,并且几乎总是包括构建或修改那些过去已经获取的技能,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逐步的改进最终将造就卓越的表现。

可以看到,刻意练习对行业、领域有一定的限制,并要求找到杰出的导师。当前很多人从事的工作或想学习的技能很可能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但这并非意味着,刻意练习的原则和方法在这些领域就完全无用了。

二、刻意练习发生在学习区。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

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外的学习区。普通人在舒适区里怡然自得,高手在学习区持续“自虐”。你必须走出舒适区,挑战难度稍微高一点的任务。这一点可以参照健身练肌肉,总是要在你的肌肉刚适应了某个力量之后再加一点点码不断的挑战,才能够不断刺激肌肉的生长和形成。

二、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1、投入和专注是缺一不可的。

作者说,制订明确的目标,把练习课程的时间缩得更短,是更加迅速地提升新的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练习,比起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来练习,效果更好。一旦你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有效地专注于练习了,那便停下来。一定要确保每天都保持足够的睡眠,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练习。

2、选择正确的方法

最好是找一个好老师。

3、反馈

反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我反馈,可以自己不断对比标准自我修正;另一种是他人(老师)给出反馈。

4、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要放弃。

如果你感觉真的很难,你该考虑的是跳出老的练习方法而不是放弃。

三、那些刻意练习的典范

莫扎特六岁第一次写协奏曲,在这之前,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超过了6500小时;

丁俊晖从八岁半开始练习台球,初一辍学后,每天平均练习10小时,18岁那年成为英国锦标赛冠军时,已经练习超过了1.75万小时;

巴菲特在2011年投资IBM之前,看过IBM 50年来所有的年报,而在1988年决定投资可口可乐之前,阅读过该公司1892年之后所有的年报。

高手都是在单调的刻意练习中形成。

四、关于写作方面的刻意练习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最励志的案例莫过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原先也并不擅长写作,当他发现自己写得不好的时候,他首先找到了行业领先的一本杂志——《观察家》。他看到上面的文章用词准确优美,首先他模写上面的文章,写完后与原稿作对比;为了积累词汇,他还把上面的文章改成诗句,再把诗句改成散文;为了完善文章的结构和逻辑,他又把《观察家》的文章每个句子写下提示线索,打乱后,再重新模写,与原文比较。

最后,他写出了代表作《穷理查德年鉴》和《富兰克林自传》。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比较多的写作老师也会鼓励你去找一两个大家的作品拿来一一拆解的原因,实际上也是在做刻意练习。

五、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启发。

01,所谓的天才,并不是真的天赋异禀,而是在成为“天才”之前,经过你想象不到的“刻意练习”。

02,没有什么是已经成为定论的,你有潜力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不要给自己设限。

03,刻意练习是跳出舒适区,并找到正确的方法,找到正确的方法的最好途径是找一个好老师,时刻给你反馈和修正;你也可以自我反馈和修正。

04,坚持不下去有可能是你的方法出了问题,这时候是要跳出来看方法而不是放弃。

05,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要只是简单的重复。

06,一个人如果想取得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智商或者情商,更取决于正确的刻意练习。

综上,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正确的刻意练习可以练出来的。我想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就是,如果想要习得一门技能,通过正确的刻意练习,不断走出舒适区,就算我们不能成为顶尖高手,至少也能实现“不断突破自我,站上新台阶”的目标的。

拿我自己来举例,大学毕业后就开始接触公文,这里主要举“会议纪要”的例子。我第一次写会议纪要,拿着录音笔听了无数遍,然后把内容一五一十全部记录下来,给领导交了上去。领导看到后的第一句话是: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是有区别的……

从那以后,我不断的琢磨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这两种公文的格式,琢磨他们所能展现的样子,以及特定的语言风格。五年间,经历了公司一场又一场的会议之后,在开会的过程中,我已经可以直接形成公司需要存档的原始会议记录,会后一小时内可以出会议纪要。别人看到这种本领自然的归结为:她能写。但其实,五年间,我已经记完了几本会议记录,写了无数的会议纪要。

这个本领又直接延伸到我听课做笔记的功能上面,同时和一批老铁一起学习一门课程,我会发现,我的效率高于他们。我可以很快的听完课程,同步出笔记,并且笔记经过5-10分钟的整理,就能直接成文(尽管不是百分百的复述原课程,但是基本的架构不缺,加上自己稍微组织语言、理顺逻辑,就是一篇比较完整的分享)。

这件事和这本书教给我的道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那就是:你想习得某种技能,刻意练习可以满足你。

当你用它来做成一件事情后,你可以把这件技能延伸复制到其他领域,道理是相通的。并且你会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而这个将成为你人生“战无不胜”的工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菜菜系列10】刻意练习,人生“战无不胜”的工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qj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