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摩尼的唯物观

作者: 西北小狼186 | 来源:发表于2019-08-20 13:12 被阅读8次

    近日偶得一行禅师的《佛陀传》,初看书名,便似可知其内容,本以为和其它人物传记类小说一般,讲一大堆有关主人公的故事,再添加一些神化色彩,无外乎要塑造一个高大神的形象。然而随着细读下去,却越来越被吸引起来,释卷之后,竟然有了一种顿悟得道的感觉。作者一行,何许人也?然搜遍文章角落,竟找不到有关禅师简介的只言片语,只能大体知道他身在台湾,我想这样的做法,是否就如文中佛陀所言:我只是帮助大家渡过苦难到达幸福的一只渡船,上了彼岸,你们无须再扛着船儿近日偶得一行禅师的《佛陀传》,初看书名,便似可知其内容,本以为和其它人物传记类小说一般,讲一大堆有关主人公的故事,再添加一些神化色彩,无外乎要塑造一个高大神的形象。然而随着细读下去,却越来越被吸引起来,释卷之后,竟然有了一种顿悟得道的感觉。作者一行,何许人也?然搜遍文章角落,竟找不到有关禅师简介的只言片语,只能大体知道他身在台湾,我想这样的做法,是否就如文中佛陀所言:我只是帮助大家渡过苦难到达幸福的一只渡船,上了彼岸,你们无须再扛着船儿前行。禅师亦是如此,他通过自己的言论,让众生达到顿悟,却不添加任何负担。此书重点讲述了释迦摩尼悟道、得到和传道的事情,书中不带一点神化色彩,而是从唯物的角度娓娓而谈一个青年人是如何悟得普渡苍生的道理。即使佛陀真地很伟大,作者也没有给他戴上神秘的光环,也未有让他拥有非常人的法力,仅是作为普通众生中的一员,要说真地有什么不同,只是佛陀生在了皇家而已。这种客观写实的描述,让读者能够撩开重重迷雾,深入佛陀的境遇和内心,真正体悟、了解、认知他。释迦摩尼悟道的过程,也是处处充满了唯物主义,他没有凭空想象虚构理论,而是通过向有道之人请教学习,甄别真伪,观察万物,从客观世界寻求答案和真理,并不断归纳总结,在菩提树下静心思索,反复辨析,最终如愿所得,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和内心的自由。释迦摩尼悟道的过程,也是处处充满了唯物主义,他没有凭空想象虚构理论,而是通过向有道之人请教学习,甄别真伪,观察万物,从客观世界寻求答案和真理,并不断归纳总结,在菩提树下静心思索,反复辨析,最终如愿所得,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和内心的自由。释迦摩尼的唯物观主要有三条:一是世界的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形体灭了,但是物质依然存在,只不过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他所讲的每一辈子的实体会不一样,当然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唯物观。二是万事万物是互相联系的,这个世界没有独立而能存在的事物。他举例说明树离不开阳光、土地和雨露。三是人的痛苦来自于无明,就是对事物本源认识不清,要解除这些不幸,就必须不断地修行,也就是不断地体悟道理,只有明白了事物的本貌,也就解除了内心的苦痛,成功得道。这其实就是马克思释迦摩尼的唯物观主要有三条:一是世界的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形体灭了,但是物质依然存在,只不过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他所讲的每一辈子的实体会不一样,当然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唯物观。二是万事万物是互相联系的,这个世界没有独立而能存在的事物。他举例说明树离不开阳光、土地和雨露。三是人的痛苦来自于无明,就是对事物本源认识不清,要解除这些不幸,就必须不断地修行,也就是不断地体悟道理,只有明白了事物的本貌,也就解除了内心的苦痛,成功得道。这其实就是马克思所讲的人要获得内心和精神上的自由,就必须不断学习,知识越丰富,精神上的自由度就越高。看到这些,你是否会惊诧于唯心的佛教,竟然包裹进了唯物观和辩证法。是的,这种颠覆惯常认识的讲述,怎能不让人思想打结需要消解。我想禅师也必是对唯物主义有着较深的理解和研究,而这种客观求是的态度,让人对佛教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因为神化的东西只能让人产生怀疑和距离,而不能产生信任和情感。文章揭下了人们披给佛陀的神秘外衣,还原来了他纯真素朴的本性。他在探索的道路上,走过了一切先哲必定要经受的艰难和迷惘,当中充满了曲折和痛苦,这些真实的情节,不仅未能消减人们对佛陀的尊敬,反而更增添了几分信任和敬仰。我想禅师也必是对唯物主义有着较深的理解和研究,而这种客观求是的态度,让人对佛教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因为神化的东西只能让人产生怀疑和距离,而不能产生信任和情感。文章揭下了人们披给佛陀的神秘外衣,还原来了他纯真素朴的本性。他在探索的道路上,走过了一切先哲必定要经受的艰难和迷惘,当中充满了曲折和痛苦,这些真实的情节,不仅未能消减人们对佛陀的尊敬,反而更增添了几分信任和敬仰。释迦摩尼所处的古印度时代,正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小国林立,互相威胁,战争时有发生;在各国内部,阶级森严,底层人民生活困苦,为了寻求解脱,这一时期各种思想如“百家争鸣”一般笋起,而佛教能够在这万花丛中脱颖而出,或许离不开这几点:一是倡导阶级平等。这对社会低层的人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可以说极大地解放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缓解了现实压力和阶级矛盾,而这也是在阶级矛盾日渐突出之时,社会上层乐见的事情。二是古印度的人们本身就有虔诚信教的传统。佛教的创立吸取释迦摩尼所处的古印度时代,正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小国林立,互相威胁,战争时有发生;在各国内部,阶级森严,底层人民生活困苦,为了寻求解脱,这一时期各种思想如“百家争鸣”一般笋起,而佛教能够在这万花丛中脱颖而出,或许离不开这几点:一是倡导阶级平等。这对社会低层的人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可以说极大地解放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缓解了现实压力和阶级矛盾,而这也是在阶级矛盾日渐突出之时,社会上层乐见的事情。二是古印度的人们本身就有虔诚信教的传统。佛教的创立吸取了古印度其它教派的精华,其中许多教义在其它教派都能找到借鉴的身影。可以说,长久以来积累的丰富的宗教知识和大量虔诚的教徒以及信仰习惯是佛教能够在古印度诞生的必然条件。三是释迦摩尼的理论在当时是最为契合实际和社会需要的,同时也是用当时现有知识理论能够解释地最为严密的理论体系。随着人们对事物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派别的理论和思想显然已经不能自圆其说,而佛教却做到了用最新的知识来充实最前沿的理论。以前总是认为,唯物观才是反映世界本源的真理,才是我们需要的正确的理论,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浅薄的。唯物和唯心,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水火不容的概念,而是相互借鉴,相互完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起为人类社会贡献着自己的智慧。被打上唯心标签的佛教,能够从产生之日起便深受欢迎、四处传播,且历经2000多年而不衰,必有迎合众生需求之处。可以说,唯心的观念,给了我们人生另一种选择和另一种精神追求,当我们遇到唯物观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或许唯心观会成为一剂医治的良药。以前总是认为,唯物观才是反映世界本源的真理,才是我们需要的正确的理论,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浅薄的。唯物和唯心,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水火不容的概念,而是相互借鉴,相互完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起为人类社会贡献着自己的智慧。被打上唯心标签的佛教,能够从产生之日起便深受欢迎、四处传播,且历经2000多年而不衰,必有迎合众生需求之处。可以说,唯心的观念,给了我们人生另一种选择和另一种精神追求,当我们遇到唯物观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或许唯心观会成为一剂医治的良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释迦摩尼的唯物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xp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