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迁移

作者: 柳上听黄鹂 | 来源:发表于2022-04-11 11:38 被阅读0次

    无论一个人是否喜欢,生于世间,就注定是社会网络中难安其位又难辞其咎的一个结,有时候,你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动,十面埋伏;你想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动,四面楚歌……大的疫情、战争,小的同事、亲友,都可能对你形成一种牵扯的力,让你惴惴难安,这时候,你要想过得舒服快乐,大多时候保持一种安然悦然的状态,向内求索可能是一条更为便捷轻省的道路。

    我在想疫情猖獗,也许是逼着全世界的人都安静下来,降温降燥降消耗,反躬自省多睡觉呢!就算不是,反正都不能动,那就索性如如不动,不行也得装作如如不动,就象一只遇见危险装死的小刺猬,在成功逃跑之前,你是在脑海中转百千万个念头还是头脑一片空白死等,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逃脱了,还能跑得更快了。

    我是那种爱转念头的小刺猬,空白死等未免太没意思,还平添恐惧。这两天瞎想,胡说出来分享一下,不敢说认知提升,只能说认知迁移,这才能体现出我的提升啊!

    1. 所谓装睡

    现在有一句话特别流行: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句话可以轻描淡写充分表示自己识高一筹,之前我也多次用过,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既然你知道人家装睡,为什么还要叫?所谓装睡,就是醒着。人家装睡,是不想听闻你的高见也罢啰嗦也好,也算给了你一份面子,你最有教养的做法是悄然经过,或者优雅转身,装作不知道人家在装睡。

    须知: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境里醒着,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2. 同频共振

    在物理学中,我们都知道同频共振这个实验,近两年这个词被频繁使用于人际关系,形容人与人之间一种深刻懂得高度契合的关系。但唐代李商隐就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句,可见相同的心灵体验是自古有之。不过承平宰相妟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在感叹:“未知何处有知音,常为此情留此恨,”相识满天下的冯梦龙,总在追问:“知心能几人?”就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武穆直捣黄龙不皱眉,转眼就可怜巴巴地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就知道,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要撞上或者捞着这么一个同频共振的人,那是很不容易的事。

    昨天偶然又看到同频共振的课堂实验和日本某研究室的钟摆共振实验,就算你知道结果,那些杂乱无章的钟摆最终都按照同一振频,象一群步调一致的士兵”咔咔咔”地动起来的时候,还是跟见了鬼一样,你听不见那个统一的号令,但你知道它的巨大威力。

    不扯灵魂伴侣那么远,同频的人,会节约沟通时间,降低磨合成本,提高相处舒适度和办事成功率,好处还是蛮多的。

    3. 境界

    越来越觉得认知这个事对人生的无比重要性。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说: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幸福。

    周国平先生解释说:人和猪的区别在于人有灵魂,猪没有灵魂;苏格拉底和傻瓜的区别在于,苏格拉底的灵魂醒着,傻瓜的灵魂昏睡着。

    但从更高的维度上讲,这个世界注定有人有猪,苏格拉底快3000年也只出了一个。今年,鲁迅先生整整《呐喊》了100年,依旧是该睡的睡着,该醒的醒着。

    以前的同事做了邻居,电梯里贴着”严禁吸烟“的醒目标志,但每次在电梯上遇见他,都手里夹着呛死人的烟,我请他灭掉,他颇不耐烦地说:“以前在单位,你比我级别高,你不让吸,咱听你的,现在咱都退休了,住个邻居你还管。”我心想,难怪以前一见我皱眉,自觉跑出办公室,现在说话都不听了。我指指“严禁吸烟”的标志说:“公众场合不吸烟,是社会公德,你不遵守,人人都能管。以前我管你,不是因为我级别高,现在管你,也不是因为你做邻居。”他却撇着嘴不服气,“人家都不管,就你管!”我也不客气:“别人不管你,没准都是觉得你不可救药了呢!别人管不管我不管,谁和我同乘电梯抽烟,我就要管。”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可以看出认知不同的强烈冲撞。在我看来,公众场所不吸烟,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文明人的基本操守,和红灯停绿灯行一样的行为规范,应该不需提醒就要自我约束。而不是没人看没人罚,就胡作非为。在他看来,红灯不停罚款200就执行,电梯虽然有标志,没人看没人罚就形同虚设……

    这种差别,永远无法消除。不妨这么想:认知不同的人,就象住在不同楼层的人,有人选住1楼,有人选住10楼,各自住在自己的对错里,你愿意楼上楼下串个门可以,你不爱上窜下跳待自己家里也可以。

    遇事转念,有益身心健康。正如庄子和惠子争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一样,猪有没有灵魂让猪作主,人有人的灵魂你知道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的迁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yi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