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简书上看到“视觉笔记”这个词,正好对症我的痛点——书读不少,就是记不住。果断卖了David的《思维笔记术》。
在第一章节,作者还附上了自己研究生时期做的笔记。如同我们每个人在学习中做过的所有笔记一样,几乎都是文字记录。我们利用分段落,条列式来整理重点。通常在听课过程中,抬头看黑板,低头记笔记。大量的知识以文字的形式落户到了厚厚的笔记本上,我们还未来得及思索,于是便得到大量文字堆积缺无法理解的文字笔记。看上去生涩且枯燥,即使耐着性子翻下去,也很难全部转换吸收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我们一路上的奋笔疾书,确为什么落下个事倍功半的下场?
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阅读文字需要看完全部内容才能理解,文字是种抽象层面的理解,如果书写不当则会加深理解的困难。
当然理解又会因为个人理解力,社会文化,环境差异等不同,还会有理解偏差。在这里作者举的例子很有趣,一次作者全家去香港度假,在当地的甜品店发现一个甜品名字是“士多啤梨”,出于好奇点了一份来吃,结果大吃一惊,居然是草莓。原来士多啤梨竟然是草莓英文音译而来的。
第二:传统的条例笔记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只关注的点事当前的页码内容,信息被切割开来,不容易看出每个重点间的相关性,文字太多且重点分散。
第三:我们在记笔记时候,反复重复盯着看,赶紧写这个过程,注意力集中在眼和手。大脑停止了思考,因为来不及思考或者不用思考。
步入社会生活中,人们同样离不开笔记,笔记可以帮助人们:
-
掌握重点
做笔记就是要将会议,思考的重点记下来。 -
记忆提醒
笔记可以让我们记住重要事项。
3 工作了解
笔记是一种帮助我们掌握工作内容的方法
以上三点都是笔记的功能方面。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笔记的使命就是要:
快速,
系统化,
高效率。
就功能方便,文字笔记基本都已经可以满足了。除此之外,也要考虑笔记受众群体的其他需求,比如说:
感受度,
理解度,
回忆。
最终,我们要用最方便,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将笔记上的知识转化成我们内心的力量源泉。**我们其实是希望“通过笔记成长”“经由笔记感动”。
**
我们需要的是有生命的笔记,一个让我们“喜欢的”“有感觉的”“有想象力”的笔记,用图像记录的方式,才能画出那些文字无法展现的“看见”,把你的思考脉络,变成一张可以延伸出无限可能性的图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