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想过一本绘本让我如此疯狂的陷入回忆,我反复翻阅着这本《房子》,文字不多,但足够引人深思。这是一所房子的自述,更是对生命的见证与陪伴。
(一)
想想,还是先说说现在正住着的房子。它坐落在北京北6环的某小区,虽不是繁华的市中心,但也摆脱不了拥堵的交通难。房子虽不是特别大,但对于我们来说温暖、安定。
2009年,我和齐老板在这个房子里组建了我们的小家。那时候,这个房子刚与原主人道别,空荡荡的。不过,我们看到的却是阳光透过大落地窗照进来的希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后来我们一点点的把空房子填满,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收入回忆录。
2012年,我们的孩子出生了。房子里变得热闹了,房子的布置也因着孩子的成长不断的调整。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我们把茶几闲置在客房;孩子上小学了,我们把小客房变身成儿童房;孩子喜欢阅读,我们在房子的很多地方都安置了放书和读书的架子、桌子;孩子喜欢画画,我们在房子的墙上挂上孩子的作品。房子,见证着孩子的成长点滴。
2018年,我住在这间房子理已经9年了,我好想才开始读懂它。
房子说,它被赋予新的生命。我想,它也赋予生命美好的希望。
(二)
时光倒回去,应该是上学时住过的房子。其实从小学到大学这10几年,家就安在这套房子里。但是,记忆里这间房子里经常是我一个人。那时候爸爸妈妈都很忙,通常都深夜才会回家。我自己一个人,无聊、无趣、无所事事。
记忆里,太多的夜晚都是自己一个人,夜静得让人害怕。那时候最期待可以和同学煲电话粥,那时候我们好像有聊不完的话题。谢谢那些年一起偷偷煲电话粥的小伙伴们。还特别清楚的记得,那时候《还珠格格》正火。同学们都想尽办法蹭电视看,而我应该更容易得逞。因为房子的结构对我特别有利,外面有个小院,小院有个铁门,开铁门的动静就是信号。从开铁门到进屋需要至少2分钟时间,爸妈的卧室里就有台小电视,每天我都先在自己卧室把台灯、作业、笔都打开,然后站在电视机旁边追剧。手指就放在开关按钮上。一旦有动静,我10秒就可以回到自己卧室,变身刻苦学习的好孩子。
这套房子现在依旧还在,只是不是我家了。
房子说,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想,它也陪我长大。
(三)
再往前的那套房子,是我幼年时候的家。严格的说它不是正规的住房格局,但是那个年代这算得上是比较好的单位住房。爸爸的单位就在这附近,最早的办公室与我家就间隔几个房子,后来的办公室在另外一个楼,但是站在我家门外就能看到。
那时候厕所和水池都是公用的,我家的位置比较好,离水池和厕所都是最近的。也许是这个原因,门口往来的人很多。记得,那时候爸妈都是单位职工,上班都很忙,因为离家近,所以老爸把我锁在家里,然后就去上班。不记得那时候是不是也害怕,但是还能记得小伙伴在窗口叫我,我就把椅子递出去,然后从窗户到椅子再到地上,成功跳窗。那时候也不知道担心会有小偷,反正先玩。看着对面楼开始有动静,大概差不多下班的时间,我又原路爬回去。
印象里,在这个家里吃饭是最香的,一到做饭点我家门口就会特别热闹,做好了大家都端着碗站在门口吃,你尝尝我家的菜,我来点你家的菜。
记忆还在,只是让我留下这些记忆的房子没了,七年前的一场大火,没了。
房子说,它终将结束它的征程。我想,它一定会在记忆力延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