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关注“隐蔽暴力”,讨论沟通的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8478/713ea57efc9e0674.jpg)
“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来主导生活。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开始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又是什么使人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1.非暴力沟通的含义
1)一种沟通原则: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2)被称为“爱的语言”: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
2.非暴力沟通的特点
1)提醒人专注于满足人生追求的方向。
2)新瓶装旧酒: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
3)使人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
4)可以是单向的,不需要沟通的双方都熟悉非暴力沟通。
3.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1)观察,留意发生的事,仅表达结果,不判断、不评估。
2)感受,表达对此结果的感受。
3)需求,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4)请求,针对需求提出具体请求。
精髓在于对以上四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语言技巧
4.非暴力沟通的运用
表达自己+倾听别人
1)表达自己: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2)倾听别人: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
5.非暴力沟通的适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8478/2d021e204b5895b7.jpg)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1.异化的沟通方式
1)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2)基础是“性恶论”:强调人性本恶以及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
2.道德评判
1)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就被看作是不道德或邪恶的。
2)价值判断不等于道德评判,前者关注自己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
2.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3.回避责任
每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但人们常常通过一些表达方式来回避责任。“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8478/187c2c5357402464.jpg)
4.强人所难
对他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这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1.观察=观察事情+说出结果
2.观察而非评论,否则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进行反驳。
3.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8478/66d789ec1c5a26fa.jpg)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1.沟通中清楚地表达感受,可以使沟通更顺畅。
2.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使用表达感受的具体词汇: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8478/8e96029314eace7a.jpg)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1.感受根源于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他人的言行。
2.听到不中听话时的四种选择:
1)归咎于自己
2)归咎于他人
3)体会自身的感受和需求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3.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常引起申辩或反击。直接说出需要,更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4.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只能对自己负责,无法为他人负责,也无法通过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六章 请求帮助
1.请求=告诉他人,具体希望他们做什么。
1)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容易带来疑惑和反感。
2)请求越具体越好。这样才能让别人了解我们的需求。
2.说出请求前必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说出请求后需要得到反馈,以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
3.了解对方的反应:
1)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2)对方正在想什么
3)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4.区分请求和命令的差别: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
1)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
2)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5.非暴力沟通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本章探讨如何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1.为了倾听他人,先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将倾听和理解、同情区分开来。
2.将别人所表达的内容,按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来体会。
3.倾听结束后,需要用疑问句给予他人反馈。
1)对理解没有把握时,需要对方的确认。
2)别人可能正期待我们的反馈。
4.无法倾听时:
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大声地提出请求
3)换一个环境
八、倾听的力量
本章主要通过举例说明倾听的用途
1.让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
2.使我们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让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3.预防潜在的暴力。
4.帮助我们理解别人说“不”背后的原因。
5.使谈话生动有趣
1)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直接表达愿望。
6.如果别人保持沉默,我们更需要体会一个人在某个时刻独特的感受和需要。
第九章 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是爱护自己。
1.培养对自己的爱,首先要转变自我评价的方式,避免“自责”。
2.自责引发羞愧。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出于羞愧的行为不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
3.自责的原因是“自身行为不符合自身需要”。专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就更有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4.处理“表现不完美”
1)体会忧伤: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直面人生的苦难。
2)自我宽恕: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包容两个不同的“我”: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采取那种行为的“我”。
5.自我关爱练习
1)将不情愿,但不得不做的事情列出来。
2)向自己坦白:是自己选择去做,而非不得不做。
3)写出选择去做的原因,发现行为背后的需求。
4)让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惭愧或义务。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1.生气的原因
1)原因:我们的想法,即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2)处理:关注和体会自身和地方的感受和需要。
2.愤怒与暴力
1)愤怒一般由没有满足的需要引起,但愤怒本身会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暴力)。
2)批评和指责使人倾向于自我保护,并变得更有攻击性。长期而言,我们给自己增添了更多的麻烦。
3.表达愤怒的步骤
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4.倾听他人、给自己充分的时间
1)在表达自己之前,通常需要先倾听他人。
2)把节奏放慢,在说话前先想一下,甚至停下来什么都不说。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当存在冲突又无法及时交流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强制力来避免伤害。
1.使用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谴责他人。
2.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要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不评价对方及其行为。
3.惩罚的类型:体罚、指责或否定、拒绝给予某种好处。
4.惩罚的代价
1)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导致彼此的关系疏远。
2)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
5.通过两个问题认识惩罚的局限性:
1)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
2)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1.专注于想要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2.非暴力沟通可以释放压力
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1.赞扬也可能导致隔阂:无形中进行了评判
2.非暴力沟通的感激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3.接受感激
1)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升他人的生活品质,请注意倾听别人所表达的感激。
2)意识到这一点,使我们避免自我膨胀和假谦虚。
F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