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可知今日怜才意

 可知今日怜才意

作者: 酒罢问君三语 | 来源:发表于2014-06-03 13:38 被阅读307次

 

        可知今日怜才意,即是当时种树心。——金庸的《鹿鼎记》的一个回目名字。

  在某论坛看到的,忽然之间,就很感慨。

  几乎在任何时候,语言和文字都如此。看起来是交流和沟通,其实还是自说自话。不要说别人理解不理解,假以时日再看,也许我自己都忘记了今天为什么感慨。

  过去的一段时间,许是忙,因此,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如何应对,如何进退,如何游刃有余的去处理。现在,忽然有点闲了,才发现行为之外,事情之外,内心的情绪如排山倒海而来。

  几乎从有了“自我”的意识开始,(也许还在那之前),第一个自然而然的反应就是“保护自己”,从身体到心灵。自我保护的机制如此健全,几乎完全不需要条件的反射。我以为之于我自心的坚强和坚定,其实完全是出于心的淡漠和凉薄。

  开始有时间面对自己,更多的是不愿意。很多的情绪事发无因,可以看到想到的因均无从追溯。在那些内心隐隐爆发而外表云淡风轻的同时,电光火石之间,只要不是全部的自欺,又怎么能不被自己“看到”那些深藏的恐惧与疑惑。

  人不管如何努力对治外境,终于还是需要面对自心。

  很多很多年了,很多的伤害都以为已经愈合已经不再存在阴影,但是那些旧伤,其实都还在伤痕累累,只是不再被去触碰,便显得不存在一般。而只要遇到真实的触动,那里仍是最尖锐的疼痛,条件反射的引起最强烈的自我保护与质疑。

  不同的是,我开始可以去面对它,而不是去否认。

  就好象这些天重温好莱坞的觉醒之路。是不是梦境是不是疯子,之于我其实都不重要,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心灵的伤害和救赎。所有的一切,不管是伤害还是被伤害,终须自己足够诚实的去面对。

  很多年以来,一直深信不疑:只有足够坚强的人才能保护自己,不愿意让任何人看到自己也会在意也会受伤。因此,不妥协,不后退,不屈服,不言后悔,也不吐露希望。

  一个人的心力如果足够坚强,就能够承担一切外境。一直深信于此。只是不曾去想,这样的坚强,只怕太久了,便成强弩之末。

  相反,倒是,一个人的心灵如果足够柔软,才能够容纳一切。

  朋友抱着自己的婴儿,问我,要抱抱她么?我摇头。那一刻我才发现,我如此害怕柔软而脆弱的东西。甚至于不敢触碰。

  我也如此害怕,甚至是厌恶自心的柔软和脆弱。

  一个朋友的博客曾经说,她是一个需要很多很多爱的人,可是却对一切的安慰和温柔都报以恶声恶气,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

  人啊,是不是都是最渴望的东西,反倒最先拒绝?!

  有时候我想,儿时的经历给人的影响太大了,也许是一辈子的阴影和无法敞开心灵去信任。

  如何才能真的:放得下,且,更珍惜……

相关文章

  •  可知今日怜才意

    可知今日怜才意,即是当时种树心。——金庸的《鹿鼎记》的一个回目名字。 在某论坛看到的,忽然之间,就很感慨。 几乎...

  • 吾意独怜才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杜甫《不...

  • 《吾意独怜才》

    记得在老阳博客里看到,说张五常此书最精华之处在于开卷的学习三篇。昨晚翻过,惊讶于其所说一一印证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

  • 微风可知意

    风轻轻吹过 扑上脸颊 划过颈儿 若有若无 仰头闭上眼 仿佛可拂去一身忧愁 我想问风 你可有忧愁 自己却尴尬一笑 世...

  • 怜才

    品高难投俗人机,才不媚世人不识。 高山流水男儿愿,何惧平阳浅滩痴。

  • 卿可知我意

    但愿空诸所有 切勿实其所无 “你在哪儿呢?说话!”秦江对手机里的人说着。那人说“在王朝。”王朝是G市数一树二的k...

  • 《吾意独怜才》五常谈教育

    在图书馆无目的选书,偶然看到《吾意独怜才》,作者张五常,中信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张五常是我国知名经济学家...

  • 《吾意独怜才》张五常

    读完此书感觉张五常老师是个很可爱的人,洒脱自然、直言不讳。对自己钟爱的经济学有着超然的自信,也虚怀若谷,对别人的批...

  • 吾意独怜才:五常谈教育

    张五常,著名的经济学家,以“狂生”著称,《佃农理论》闻名于世,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师从现代产权经济...

  •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太白是天才。 太白天才不为世人所认识——“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不见》),此非标榜、恭维,真是从心坎中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可知今日怜才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wd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