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途中,透过车窗望着远处淡淡的迷雾中,一轮橙红的太阳静静地倚在天际,染红了天边的云雾,好像少女绯红的脸蛋罩上一层橙色的面纱,令人浮想联翩。
马路上送孩子上学的电瓶车、摩托车、汽车来来往往,学校门前的大道被挤塞得水泄不通,连步行都需要小心,校门口成了缓慢蠕动的停车场。
每天都由家长接送的孩子,上学路上匆匆而过,有谁注意到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变化?
他们没有了我们小时上学路上的闲情逸致,抬头能仰望清澈的蓝天白云,低头环视到农田庄稼的更替。
春天满目是绿油油的麦苗,接着路边紫色的蚕豆花不知何时闪现,后来金黄色的麦浪夹道欢迎你。初夏,如刚学步的小孩似的稻秧在白花花的水田里摇摇摆摆,一旁五颜六色的木棉花在绿叶丛中忽隐忽现。接着,水稻从开始杨花一路陪伴着你走入沉甸甸的秋季,这时黄豆荚在黄绿相间的叶子中间开始爆裂。冬季,寒风刮走了大地的绿衣,很快裸露的泥土中钻出尖尖的麦芽,天空怜爱地给它们披上了厚厚的雪白的大衣,此时银装素裹的村庄预示着新的一年的来临。
乡间小路晴天坎坷不平,雨天粘滑泥泞,然而在自然景色中每天来回步行近两小时赢得了学生时代健康的身体。曾经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三千米赛跑第一名,现在回想真不可思议。从不记得感冒过,班上也很少有同学因生病缺过课,那时医院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名词,更不知挂号是怎么回事。
虽然没有走过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水泥路,缺乏现代先进的交通工具,但是在纯净的乡村氛围中一路走来的70后心无城府,对人一贯的真诚和思想的纯朴连90后都觉得过于幼稚天真。但是,仍然坚信未经污浊空气熏染的自然本色在现今不可或缺,甚至稀罕珍贵。
如今的孩子,每天在大人的护送下, 夏天没有烈日的暴晒,开着空调的车内凉爽如秋;冬天没有寒风刺骨的感受,因为车内的温暖如同春天。四季的更替对于他们来说越来越不明显。
车内的孩子在上学途中,有没有注意到,深秋的季节里湿润的树叶、含着露珠的小草、金黄的万寿菊在清凉的雾气中是多么地令人爱怜?有没有欣赏到,这柔和的朝阳在迷雾的映衬下隐去了绚丽的霞光,是多么美轮美奂、令人震撼?有没有意识到一年四季大自然的景色是怎样渐渐轮换?孩子从一个狭小的空间进入另一个封闭的大门,是没有时间还是没有机会去欣赏身边的自然风景呢?
虽然各地都有独特的景致,但并非一定登上泰山才能欣赏日出,并非一定到旅游景点才能见到花草树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令人动心的美景。只要多接触大自然,善于观察思索,孩子好奇的眼睛会发现大自然中存在着很多的奥秘,会不断给人启迪。
而智能手机、便利的网络等现代化的科技遮住了孩子纯真的视线,阻碍了探索自然的动力。
已经远离土地的孩子们的眼中,季节的变换仅仅体现在服装上的变化吗?在舒适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能深刻体会到自然环境的变换么?能否因景生情或带来更深的感触呢?
朱光潜在《诗论》提到,诗的境界是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如果缺乏自然景色的熏染,怎能将情趣寄托到意象中?同样,即使有深刻的感触,也无法寻找契合的意象。脱离大自然的孩子怎能欣赏中国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如何过上诗意的生活?
物质生活富足的现代社会,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怎样呢?
从早上六点多起床,一到校园,几乎一整天被限制在室内。真正的学习应该一半时间在教室,另一半在大自然,因为很多知识不仅仅在书本,更多的在现实生活中,在动手实践时才能切身体会到知识的用处。
只有在大自然中,孩子才能亲切身感受到自然界中所蕴含的道理,这些不可言传,难以传授,唯有自己感悟。教师只是提供孩子学习的环境,指导他们如何探索,如何挖掘,一旦开启孩子智慧的大门,就会释放出无穷的潜能;孩子的发现是独特的,无法估量的,也许是前人无可比拟的。ZG的教育什么时候使孩子回归到大自然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