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游之茶类篇

作者: 明明似我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21:19 被阅读76次

    福建,因为独特的地理和天然气候,是我国著名的茶叶大省,六大茶类之中,红茶、白茶、乌龙茶,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红茶:它是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的产生之地。

    白茶:“中国白茶在福鼎”,“政和白茶,中国味道”。

    乌龙茶:大红袍、铁观音,全国估计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

    这次的茶学游,我们走访了武夷山和政和。学习了小种红茶,武夷岩茶和政和白茶的制作工艺。

    白茶

    白茶是六大茶类中最接近天然的茶,也是近几年来开始被大众了解和喜欢的茶类。

    《GB/T32743-2016白茶加工技术规范》明确规定:“白茶采用适制品种茶树的芽、叶、嫩茎,经过萎凋、干燥、拣剔、拼配、匀堆、复烘等工艺(不包括揉捻)制作而成的具有特定品质特征的茶叶。

    根据鲜叶原料不同,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以前一直以为白茶就是鲜叶萎凋干燥后形成的茶,这次才知道,其实这只是初制步骤。

    白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分为初制工艺流程和精制工艺流程两步。

    初制:鲜叶→萎凋(自然萎凋、加温萎凋,复式委凋)→干燥→毛茶。

    精制:毛茶→拣剔→拼配→匀堆→复烘→包装→成品茶。

    据说是法国学生画的流程

    对政和杨丰老师的白茶,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两点是在政和记住的,一点是在网上看到的。

    一是杨丰老师在严格传承政和白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依据几十年的制茶经验,不断总结和思考,将闽北建筑廊桥巧用到制茶中,独创廊桥式的萎凋车间。

    廊桥

    二是他总结的吐纳大法,因为政和日夜的温度差和湿度差都很大,白天温度高,湿度低,晚上温度低,湿度高。白天的萎凋,晒干,阴干,风干,将茶青中的水分吐出来,到了夜间,空气中的水分又被萎凋中的茶叶吸纳,第二天,第三天,周而复始,就这样,经过72小时白天和晚上的一吐一纳,完成了茶叶内含物的转变,最顺应大自然朝夕之间制作工艺的茶——白茶,就完成了。

    三是在网上看到杨丰老师回答福鼎白茶与政和白茶的区别,很形象的用了一个福鼎白茶是美女,看上去更美,而政和白茶是才女,喝上去更香的比喻,让我记住了这两个地方的区别。

    红茶

    红茶是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贸易量最大宗,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饮用形式最特别的一大茶类。而桐木关的红茶,正山小种,是世界是所有红茶的鼻祖。

    "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指武夷山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

    小种红茶制作流程图

    红茶生产过程: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复揉-过红锅--熏焙-复火

    特有工序:

    过红锅,作用在于停止酶的作用,停止发酵,以保证红茶香气纯甜,滋味浓厚。

    熏焙,用当地松树当柴在青楼中熏制,使茶坯吸收松香,使茶带有独特松烟香。

    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不经过烟熏的红茶,不过这种就没有独特的松烟香了。

    发源地石碑

    如果说红茶鼻祖是祖先给留下来的,那么金骏眉则是星村人自己创造的奇迹,使一度走上下坡路的武夷红茶重新焕发出光辉。

    岩茶

    说到武夷山岩茶,不但大红袍驰名天下,更新换代出的肉桂和水仙,在今天也已经是岩茶的代表。

    有的人一辈子到不了罗马,而有的人生在罗马。茶界也一样,武夷山独特的气候和环境,的确很为茶叶加分。

    山里的茶树上布满青苔

    岩茶的制作工艺:

    初制:采青-萎凋(返阳)-做青-炒青揉捻-干燥。这样就完成初制,得到毛茶。

    精制:拣剔-剔除埂、片,拣出成形不够好的茶条-焙火、转色,达到香气、滋味的提高

    王顺明老师形象的把制作过程中的茶叶形容为生而复死,死而复生,岩茶独特的茶韵就在这样的死去活来中生成。

    现在说到岩茶的特点总说“岩骨花香”,“有岩韵”,感觉是非常不好把握的东西,就像武夷山的茶农们说的话一样,“我们做茶人是凭感觉的,看天做茶,看茶做茶,那些理论的东西讲不来的”。

    在什么都程式化了的今天,这些手艺人的创造力和感知力尤其珍贵,也使得岩茶的韵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只有亲自喝了才解其中味。

    岩韵

    现在,我都介绍了那么多,你不和我一起来杯试试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学游之茶类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sr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