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漫要崛起电影漫谈二次元
网友吐槽“《哪吒》延期”行为,认为这是作弊!一文为哪吒正名

网友吐槽“《哪吒》延期”行为,认为这是作弊!一文为哪吒正名

作者: 隔夜说动漫 | 来源:发表于2019-08-26 19:17 被阅读2次

7月26日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如果按照原定的放映流程来说(1个月),那今天是不大可能继续看到它的身影了。

然有趣的是,它依然顽强的吊挂在单日票房排行榜单的第二位置,以接近30%的票房占比,远抛一切新老上映的电影,并同时予以好莱坞巨作《速度与激情》强有力的票房冲击。

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你们一直都有留意《哪吒》资讯的话,那想来也应当清楚这部动画在月中的时候就已然对外宣称“延期1个月下映”的决定了。

当然,这并非是《哪吒》独创的放映手法,事实上在过去多年时间里,包括《战狼2》《复联4》《美人鱼》等等影视大作,都均一采取过相类似的延期方式,突破了1个月的放映限制。

然而有趣的是,每每一部作品对外宣告如此作为的时候,网络上就总会出现不绝如缕的吐槽声音。

比方说前段时间《复联4》和《蜘蛛侠2》先后决定重映的时候,网友就曾予以此等说辞:

“又来骗钱了”,“炒冷饭”,“索尼想钱想疯了”。

而事情到来《哪吒》身上也同样如此:

“不如延期两年吧,票房绝对超战狼2,还带这么玩,为了捞金,不要脸了”。

字里行间,流露出了赤裸裸的讽刺,饶有一种马克思在描述资本家在利润面前的疯狂举止一般---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但问题来了,《哪吒》延期下映的行为真有如此龌龊难堪吗?

我的答案早在文章的标题就明示出来了:当然不是,这只是在正常不过的,能够满足市场“各方人群需求”的最佳方式罢了!

捞金并不可耻

首先我需要强调的是,《哪吒》延期下映确实是一种“为了捞取更多票房”的行为。

但很遗憾,并非所谓有的捞金行为都能为人们所不耻的。

低头看看自己手上的智能手机,看看穿在身上的各种品牌服饰,以及每一家置办在路边的餐饮小吃店。作为商业市场上供给侧的一方,有哪位商家是不带着“捞金”目的去给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呢?

泛泛而谈的将“捞金”等价于“可耻”,这说白了就只是一种思维性懒惰,而这种经由懒惰衍生出来的评判标准,往往就是造就“愤青”的关键所在。

那什么是可耻的呢?

这个问题我也曾琢磨了不少时间,最后得出的唯一答案就是“和消费者的核心消费预期相违背”。

具体来说,就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时候所带有的核心预期,与他们在享用之时是否存在一致性。

比方说苹果手机虽然很贵,但这都是明码标价让消费者自由选择的。但对于某些售价相对便宜的国产品牌手机,网友却会因为“内存芯片用别的牌子”,“手机屏幕不符合宣传介绍”,“拍摄月亮的效果存在P图作弊”等等问题而吵得不可开交。

而落回到影视领域,知道为什么烂作都会遭到网友不绝如缕的吐槽吗?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整场观影体验完完全全对不起消费者的预期,是对他们两小时生命的白白浪费。

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回看《哪吒》的延期行为就不难得出理性的解答了:这压根就不会对绝大多数观众在先前的核心消费预期造成任何一丝影响,毕竟我们购买的动机就在于“觉得它精彩无论”,“觉得它对得起票价”,仅此而已,何有欺骗一说呢?

留意我的用词“绝大多数观众”,因为对于部分骨灰粉来说,他们或许已经10刷《哪吒》了,那这样的行为的核心预期或许就转变成了“要想《哪吒》在一个月档期中打破XXXX的票房数据”。

而很显然,延期与他们的预期造成了矛盾。不过这有关系吗?作为骨灰粉的他们并不会予以过多的责备,相反还会因此而乐此不疲呢。

好了,我们大致了解《哪吒》的延期行为并不可耻之后,接下来再来聊聊为什么我会说《哪吒》延期并非是单方面的诉求,而是市场各方成员的共同愿想。

《哪吒》的延期是市场各方的共同诉求

我们大致可以将院线市场划分成三方:制作方,院线方,以及消费方。

制作方当属饺子所在的动画工作室以及一众投资者,而院线方则是放映的电影院,消费方则是大众影迷。

在这里我询问大家一个问题:一样产品或一项服务,它们之所以能够营收获利的关键是什么呢?

会是它们的存在吗?只要它们被产出了,也只要它们能够摆放到消费方能够看到的位置之上,然后自然而然就能够获得充沛的营收获利了?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要看看最近闹笑话的《上海堡垒》就能够一清二楚了---

首映日曾一度超越《哪吒》的单日票房,排片率也足够强势,但让人哗然的是,一部单日营收接近亿元的国产科幻大作,却最后硬生生用了3天时间方才打破1亿元的纪录,并在随后彻底的消失在了单日票房榜单之上(掉出了前10强)。

上述认知思维的误区在于从“成本/供给侧”去思考问题,将消费方视作为一个又一个标准化的零部件。较真来说,这其实就是一种“计划经济”思维,但历史告诉我们,这是完全不可行的。

因此思考市场上的问题,我们务必从“需求侧”入手,也就是消费方需要什么类型和品质的电影,制作方就按照此等需求去创作,院线方也按照需求的高低程度来进行不同类型片种的排片安排。

如何明确消费方的“需求强弱”?

院线方当然不可能在每一部电影排片之前,都对数以亿计的民众进行问卷调查。

这在操作上是完全不可行:一来如此统计工作将会耗散难以想象的资源,也需要难以估摸的时间。二来,消费方在电影上映之前也不可能知道影片的优劣。

所以在一个成熟且完备的自由市场当中,真正有效且可行的用户需求鉴别方法,当属“钞票”---商家只需要暂且厘定一个粗略的售价(或者排片率),然后吸引一部分观众前去观看,只需要留意每天的票房变动,便能够准确的做出接下来的排片安排。

好了,有了“需求侧”思考模型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如今的单日票房统计图---

《哪吒》迄今为止仍旧保有着第二强大的票房攫取能耐,目前以近2000万的成绩,妥妥的挤占了24%的票房营收。

当然,这和《速度与激情》的近60%占比比较确实羸弱不少,但对于8月16日上映的《愤怒的小鸟2》,以及8月23日上映的《昆虫总动员2》这两部海外动画佳作来说,却完完全全是碾压的状态。

那有趣的问题来了:为何其余票房羸弱的作品继续存留电影院,却并不为网友所不耻呢?《上海堡垒》不是已经给我们演示过“何为上映一周就近乎下映”的存在了吗?

我唯一能够想到的合理解释就只有这个:我不知道,我不想解释,我就单纯觉得“《哪吒》延期”是可恶的,所以它就必须是可恶的。

知道如此蛮横无理的人设叫做什么吗?中文世界存有这样一个绝妙的名词用于形容:巨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产电影想要获得延期下映,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

仅需向中影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或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送申请,然后大概等待2天左右就能够完成“密钥延期”的工作了。

并且延期多长时间也没有硬性标准,从十几天到几个月,这通通都由制作方决定,但究竟排片与否,排片多少,这就只能由院线方自己安排咯。

所以很显然,上述这群巨婴们压根罔顾了这样一个事实---

《哪吒》之所以能够延期,并非饺子(制作方)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单方面做出的诉求。

它是观影方仍旧存在强劲的观看需求,从而带动院线方做出高排片行动,并由此刺激制作方进行密钥延期的一个完整的“需求侧”反馈系统。

归结来说,在交易过程中是没有任何一方是愚昧无知的。

而《哪吒》之所以延期,目的确实在于“捞金”,但饺子捞的却是一批又一批心甘情愿,且在观看过后深觉物超所值的观影者的金钱。

所以怎么了?巨婴们!

是想要出于自己扭曲的欲念(我就觉得是可恶的,吹啊),然后就罔顾了全社会民众的需求,予以《哪吒》吐槽和唾骂了吗?

求求你们,醒醒吧。

好了,今天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

请收藏和转发,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网友吐槽“《哪吒》延期”行为,认为这是作弊!一文为哪吒正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wd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