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蒲公英的约定
作家刘墉说过一句话:
“每个人都要过一段潜水艇似的生活,先短暂隐形找寻目标,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成功地浮出水面。”
漫漫人生路,举步维艰是常态,劳苦失意是底色。
我并非生来就悲观,而是经历了三十五年的光阴之后,尤其是近十年来,结婚生子,买房失业再创业……那些挫折困顿,跨不过去是千沟万壑,迈过去了就是大道通天。即使我现在还未等到我的大道通天,但我依然愿意相信,美好的日子会在不久的将来,与我相遇。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刚踏入社会,到新的单位,干的全是最脏最累的活;付出了很多努力,想做出成绩,却又被现实磕碰得头破血流;总是被置于偏僻阴暗的角落,不被任何人重视,自生自灭。
这让我想起一个“蒲公英定律”。蒲公英的种子看似柔弱纤细,常常被吹到土壤并不肥沃的地方。它常年得不到阳光照射,也没有肥料的滋养。但不论环境再差,它都会全力以赴地往下扎根,拼命汲取养分。最终破土而出,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于我,是幸运的。从师大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了老家一所中心小学任教,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那里,我遇到了亲切的李校长,友善的同事,淳朴的学生家长和可爱的孩子们。李校长待我如兄长般,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他都事无巨细地教导我,鼓励我,同事们都很善待我,甚至是像爱护自己的妹妹一样。时隔多年,虽然我现在早已不是那所学校的老师,但每年我们都会联系,无论是否相见,即便只是寥寥数字,我们也都能感受到只言片语中的真情和牵挂。那份真情和牵挂曾鼓励并支撑我走过很多个艰难时刻。感恩遇见!
作家沈从文说过: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段蛰伏期。就像被风四处吹散的蒲公英,但无论落在哪里,只有扛过去,才能落地生根。人生苦难重重,遭遇挫折无数,我们会被看轻、被辜负、被打压。但只要咽得下委屈,忍得了寂寞,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第二节 马尾松的自愈力
秦岭淮河以南,生长着一种植物——马尾松。正常情况下,马尾松树皮呈现红褐色,枝干光滑。
但当伐木工砍去马尾松的枝条时就会发现,伤口处很快会流出一种含油的汁液。受伤后的马尾松会分泌松脂来包裹伤口,防止病菌的入侵,也促使伤口快速修复。
成年人,也应当拥有马尾松一样的“自愈力”。
杨绛先生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人生在世,谁不是一边奋力奔跑,一边努力打伞。唯有经受住生活的种种刁难,才能激发出自己的全部潜能,愈挫愈勇。
生活充满暗礁与潜流,只要你能扛住,一切委屈和伤痛,都将成为你人生路上的垫脚石。
第三节 尖毛草的蓄藏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毛草,一开始总保持着两三寸的高度,非常不起眼。但半年后,雨季到来,短短几天,它会迅速窜到两米多高。直到人们刨开土地才发现,它的根部,竟然长达28米!
原来,在之前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它从未停止生长,只是在努力扎根土壤。它悄悄为自己积蓄力量,只为等待一场大雨的降临。
这就是著名的“尖毛草定律”。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一个人表面的风光无限。却不知道,每一个光鲜的背后,都是无数汗水的堆积。
作家林清玄一生著作等身,拿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奖。很多人羡慕他的成功,但没想过,走到这一步,他付出了多少常人无法企及的努力。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林清玄就规定自己每天写500字。到了中学,增加到1000字。进入大学后,更是雷打不动,每天逼自己写满2000字。
为了写作,他什么工作都干过,什么苦都愿意吃。他在餐馆当服务生,在码头做过工人,摆过地摊,在洗衣店烫过衣服,甚至还杀过猪。
经过长期的默默笔耕,林清玄积累了大量写作经验,文笔越来越成熟。慢慢地,他开始陆续发表作品,最终成为一代散文大家。
从来没有什么人生开挂,有的不过是厚积薄发。当你熬过那些黯淡无光的日子,终能像这暗中生长的尖毛草,活得热烈而茂盛。
第四节 尾 声
纵使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终有一天,你咽下的苦与累,受过的伤和痛,都将照亮你的前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