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忘忧社想法
理智的多重人格患者,你听说过么?

理智的多重人格患者,你听说过么?

作者: 镜子_23bd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12:02 被阅读0次

    假亦真时,真亦假

    不要太过的好

    多的时肆意的人生

    有没有一种病是理智的多重人格?

    很多次阅读小说我都会有情节与现实重叠的感觉:

    故事水到渠成,每一个选择和考量总是前后呼应。不读到结尾完全不知道未来的走向,读到了结尾又惊叹于唯有这一个结局刚刚好。即使未来还有更多可能性,都变得微不足道,唯有小说里的人物从此活在了你的大脑里,比身边任何人都还要真切。

    在小说里,每个人物的性格和特征一目了然,泾渭分明;每次选择,我们都能看见不同人物的考量,那些潜藏在内心里的独白,被作者展露于纸面;要说起格局,小说的框架一定最值得分析与品味。

    和电视剧一样,你可以根据已有的蛛丝马迹猜测剧情;

    和电视剧不同,你需要靠大脑对人物发挥尽可能多的想象。

    如今有不少经典文学被翻拍成了电影、电视剧;一遍又一遍进行改良和重构、编撰,但都无法超越原著带给我们的惊喜。

    因为视野能看见的画面虽然很直接,但空间由此变得局限。失去了想象的世界,也失去了很多绚丽缤纷。何况,毕竟每个人爱好都各有不同,画面能呈现的只有一种,而通过文字构想的却千奇百异。

    阅读小说的时候,每当情节与现实重叠,都会带给我很多思考,我总企图在字里行间里找到、学到关于生活的技巧,毕竟创作源于生活。

    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能静下心来观察生活的心越来越少,何况懂得观察细节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所以可以在小说的世界,慢慢品味考量,再去领悟生活的真谛。

    可这样是否太过做作?阅读本来是一件享受,不一定强求必须有所学才好。就是在这份纯粹的享受的时候,一个观念进入我的大脑:

    小说家是否患有多重人格症呢?

    最近读到卡夫卡一直屈服于父亲的威严之下,他写过很多小说痛斥父亲的野蛮,更是将父亲的形象进行各种变化,用以对父亲的回击。

    他曾经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反击这么多年来遭受的摧残,心底的不甘和胆怯;如果他只是他,我倒是十分能理解,说出心底真实的声音没那么难;难的是这是一封到最后都没有寄出却有回音的信。

    回复信的人也是卡夫卡本人,他模仿父亲的语气和态度,回应了自己。

    写信的人亦是回信的人,不是自我的独白,而是两个人的表演。

    我一直觉得感同身受这件事是不成立的,我们可能会经历很多相同的事情,但每遇到一件事情,或者单把一个事件提取出来,讲述给彼此觅求知音的同时,事件,感情和细节都被孤立了出来。

    决定这件事发生的走向往往不在于当时的情绪,而是很久以前生活的一个小细节,让你认定了你自己的选择,态度和情绪;再者情绪总是在这样一点一滴之中积累而成的,所以倾听者要如何与你感同身受呢?任何人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

    当多重人格变成一种能力

    在多重人格里面,我发现了这类事情成立的可能性。你相信一个人会有24种不同的人格么?曾经有一个叫做威廉·斯坦利·米利根的人他是美国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人。

    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比利的多重人格达24个之多,他体内的人格可以互相交谈、下棋,互相控制对方的行为,所有的人格都居住在一个大厅中,谁走到大厅中心的一盏聚光灯之下,谁就是现在控制比利身体的人格,但这些人格互相都不会知道对方干了什么,所以比利接受治疗之前的生活是极其混乱的。

    感同身受在这些不同的人格里可能会成立,毕竟他们寄生于一个主体。他们与他经历相同的环境和遭遇,即使他们相互独立,不知道对方会做些什么,但是总归逃不过一个框架,毕竟共用着一个身体。

    这是一个精神上的疾病,但如果把它想象成一种能力呢?小说家就是我眼中具有这种能力的人。

    和演员很像,他通过观察和模仿去创造角色;和演员不同,他拥有导演的权力,一个剧本里,他担负所有角色。

    这难道不像是理智的多重人格患者吗?卡夫卡之所以能冒充父亲回信,是因为在他们两人互相构成的这个空间里,他足够了解他父亲。

    虽然小说家都拥有一份这样神奇的能力可以洞察人性,但是现实生活里他毕竟只能做自己,所以在现实中他们不一定全部都能使用这运筹帷幄的能力!

    小说是有框架的,而生活没有。小说的情节能理智推敲,生活却不能这般太过理智,因为我们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你说呢?

    THE END

    小说家拥有魔力

    而魔力只在魔法世界有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智的多重人格患者,你听说过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ahyqtx.html